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1-03 18:19蒙秋妍贾宝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华育人政治

蒙秋妍 吴 迪 李 忠 贾宝莹

(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观念、鲜明的思想内涵和突出的育人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①,“高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各环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②。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高校应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的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③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立德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重视人的道德修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大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文化主张“道德至上”,强调以“仁让为贵,以孝悌为尚,以忠敬为美”的人生理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做人的标准及人伦的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极易唤起大学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营养、更接地气、更有温情、更具活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④“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基、民族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动力。文化自信是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源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加强文化自信的一个战略性规划。随着我国稳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青年大学生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家国天下、世界大同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地位,筑牢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自信地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明确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但高校落实的程度与效果不一样,有的高校对融入工作只停留在面上,有的在课程建设、教材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机制,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仍未形成,进而影响了融入的效果。

(2)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不强。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及网络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传统伦理道德和文化艺术认知不深,认为其对个人成长意义不大;有的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忽略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对737名学生调查显示,9.78%的大学生会经常参与传统文化活动,72%偶尔参加,18.22%几乎不参加。因此,如何提升青年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足。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度不够。大部分工科院校开设专业课程较多,偏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较少。其次,“融入”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上,轻课下”的情况,导致融入的效果不佳。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不够,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较少,影响到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效果。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笔者所在的海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工科学院,近年来坚持立德树人,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在实践的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加强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新时代的要求,是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需要,也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要按照“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原则,做好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监督和检查,加强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确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思想教育工作实现良性结合,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有效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和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⑦。高校要牢牢把握课堂这个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路径和主渠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以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二是创新方式方法,组织本校教师编写符合学校特色的文化经典读本,将传统文化、大学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实效。三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党团课、形势政策课等课程紧密结合起来,邀请校外国学专家、学者进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培训,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及辅导员进行传统文化专题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国学素养,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将育人工作做实做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将新生入学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组织新生在暑假中开展“五个一”活动:一是做件贴心事,感恩父母情;二是走访工作世界,体验父母艰辛;三是算算亲情账单,感恩父母恩;四是熟读传统经典,志做有德人;五是走访过来人,规划大学生活。这项作业将孝亲感恩、大学生涯规划、职场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人际交往等融于一体,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提前至新生入学前,探索出了一条“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和“走访、学习、践行”三种形式的教育机制,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为学院的这一特色工作点赞。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校园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第一,支持学生成立传统文化社团,如国画社团、古琴社团、汉服社团等,开展系列传统文化节,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和纪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第三,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校舍楼宇、宣传栏、文化墙、橱窗等加强传统文化知识普及教育,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互联网平台中,发挥网络新媒体影响力。本着“学生在哪里,阵地就建设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做到哪里”的原则,积极打造以网站建设为基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核心,网络舆情防控监测为保障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在学校新闻网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模块,通过慕课、网络课程等形式开展在线传统文化教育;其次,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组建“懂思政工作、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队伍,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媒体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最后,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易班、“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宣传优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推送传统文化微故事、微作品等,将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6)充分发挥高校关工委的作用,形成合力。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教党字[2009]20号)要求要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探讨新的教育模式,坚持思想上贴近时代,工作上贴近中心,服务上贴近青年。高校应充分利用“五老宣讲团”和党建兼职组织员的优势,不断探索学生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他们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员,可以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给予辅导员进行认真参谋、指导,也可以传授经验,指导帮助党务干部和党员骨干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他们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辅导员,通过上党课、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党员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理解。也能通过自身成长、工作体会,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这些教育和关爱工作对于增强学生党员党的观念,培养团结友爱精神,提高党员素质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育人是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作为,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融共生,引领青年大学生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实现文化强国积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14.

②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

③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④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⑤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2-26(01).

⑥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

⑦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4-03-2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xxgk_166543.html.

猜你喜欢
中华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