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炎帝神农医药文化”提升“职业规划能力”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

2021-01-03 18:19狄庆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炎帝神农职业规划

徐 晶 狄庆锋 唐 慧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株洲 412012)

1 课外实践活动背景

我校思政课部从学校医卫类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炎帝神农医药文化(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引领,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理想信念、公民道德素质、爱国主义精神、职业素养为教学核心,以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为教学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为基础。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前期调查发现,当前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存在一些不足,如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求职就业中不安心岗位等。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思政教育十分重要,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同期将专业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融合,在培育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使医学生们在就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职业道德要求、坚持职业道德原则、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2 课外实践活动思路

围绕此次行动,采取教师带队集中人数、地点、时间实践和老师布置具体任务、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地点实践两种形式,通过一学年的课外实践,统计、整理相关资料,查阅资料,教师带队拟建成一个“炎帝神农医药文化大讲堂”供师生线上学习与交流;同时,聘请优秀校友来校讲座,(如援鄂校友交流汇报“伟大的抗疫精神”),参与走访优秀基层医务人员的学生分组,按要求在课堂进行成果展示汇报。校内校外实践计入平时成绩,参与课外实践之星的评比。最后进行课外思政实践活动总结,力图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完善后期的实践活动教学,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课外实践活动创新点

3.1 炎帝神农医药文化在思政课程教育上的传承与发展

从炎帝神农医药文化中我们探寻到它的精神内涵:向往光明,奋发有为的自强精神;心怀天下,为民谋利的大公精神;勇于探索,巧于创新的原创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将炎帝神农医药文化与思政课程教育有机结合,引导我校广大中医学子感知“新时代医学生的使命”,认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牢记初心使命。同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指导医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实际需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基层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最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养。

3.2 思政课程教育与专业思政教育相结合

我校属于医卫类学校,培养医学生们的医德医风更是职业精神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部分。医德医风是医学职业的基础。在进行思政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借助校园文化、优秀医务工作者、思政工作三种力量来巩固教学效果。思政课部在校园内可以适时开展医学文化节、演讲比赛、校园漫画展、公益广告拍摄大赛等大型活动营造浓厚的崇医尚德的氛围。引导学生向优秀的专业教师学习,并适时邀请大量在基层工作的优秀校友走进校园开展讲座,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进行指导,形成导师制。广大学生走访对象中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援鄂校友代表用他们的职业榜样的形象感染学生,不仅促使医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而且也有效地将思政课程与专业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思政老师教师协同专业老师,认真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理论课和实践课附上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廉洁和诚信等四个方面的教育,从根本上唤醒医学生们的自身使命意识。

3.3 工匠精神与医学职业精神有机融合

工匠精神核心要素是敬业,生动外延是技艺。由此,职业精神成为工匠精神的基础。医学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既需要学生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构建医学知识背景,又在实践操作上有更加严苛的要求。如何积极实现“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开展多模式的活动(义诊志愿服务、医学科普活动、听讲座等)能让学生零距离面对患者听取真实的医情,也借助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汇报感知优秀榜样的工作的精益求精、对职业的奉献、对社会有责任感、对患者负责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工匠精神在医学领域的体现,从而将工匠精神与医学职业精神有机融合。

3.4 “职业规划能力提升”融入实践活动

职业规划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调整和不断积极实现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自我评估和目标设定。笔者通过长期教学与观察发现,大多数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他们对于未来职场的要求、职业环境等还处于一个模糊认知状态。但是现实的环境的各种因素又促使他们必须为未来进行制定较高的奋斗目标,并根据目前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没有一定的专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与定位,容易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他们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不足,对整个职业规划没有前瞻性,进而未来职业选择会出现相对的失误和偏差。开展一系列的提升医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增加他们自我医学专业认同感,而且也有利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3.5 实践活动可行性强,可在医卫类学校推广

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生在培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育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也不忘提升和人文关怀精神。当今医学模式已有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了大转变,如何使医学人文教育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最终实现了医学生素质行动成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4 课外实践活动实施情况

4.1 融“炎帝神农医药文化”体验实践于医学实践,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

医学生无疑肩负着维护人类健康与安全的中坚力量,“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更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因此医学教学和教学实践,不仅培养他们自身专业能力硬扎,也需巩固正确的三观,塑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聚焦社会服务能力,分段实行、注重实践体验,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色,融医学思政教育于临床实践教学内容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特点,开展有目标明确的课外实践:在大一见习阶段指导学生们开展“一次患者角色体验”“一次中医保健服务”“一次医患沟通”等系列思政体验实践;在大二实习阶段,引导学生们开展“炎帝神农医药文化知识大赛”“中医文化节”等。从多方面多角度协助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将医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和提升贯穿于医学生培养各个阶段。同期,以赛促学,开展思政体验实践活动评比,以榜样激励个人,以先进带动集体。最终努力引导学生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

4.2 汇“炎帝神农医药文化”与志愿义诊服务活动,传承医学生的职业精神

据课后相关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整体成长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经历相对不足,在他们“三观”塑造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的外部各种影响。在应对突发的复杂形势与局面时,容易迷失方向。并且,医学生的身份相对特殊,他们在学习和见习、实践过程中直面生死难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更是倍感压力。除了需要具备高于其他行业职业者的职业素养,他们更应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仁心仁爱意识。将义诊服务和课外医学活动对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学宣传主题活动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职业规划能力提升。鼓励学生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建“炎帝神农医药文化讲演团”,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向广大社会人士宣传和普及各种医学小常识,提供各类简单的义诊服务。进而让学生从社会角色担当层面感知医患双方的沟通体验,并掌握一手的公众健康、医疗现状。进而引导让学生不断践行职业规划理想,主动将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主动奉献意识。

4.3 合“炎帝神农医药文化”与“职业规划能力提升”全程,构筑学生职业发展动力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探索和搭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职业品德及创新能力发展平台,开展职业规划个性化指导,突出老师主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育才特色。职业规划活动通过学生对自我性格、能力、品德的分析与权衡,老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给予个性化指导,树立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并利用学校的教学与研究资源给予支持,通过学生对自我职业发展的规划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培养职业发展力。同时,医学院校更应从大一新生的军训、入学教育(包括炎帝神农医药文化)等进行职业信仰和职业规划的引导。可通过参观学校的附属医院、优秀校友回校做演讲等多种形式来了解未来的职场需求和职业内容等。并结合当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素质拓展等教育,也由此可以提升他们对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大二开始的实习实践更是从多方面深层次的职业体验,大三的就业指导课程更是巩固和提高学生们对职业的最终认识。由此,从多方面以神农医药文化为辅助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炎帝神农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神农尝百草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神农与神农得荼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