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班、团协同机制下的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路径

2021-01-03 18:19张香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团支部江苏省红色

张香宁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需要红色文化引导,从而坚定政治立场。

1 高校的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

1.1 高校的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定义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就是以红色文化为教育载体,借助一定的介体,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和革命先辈的示范,激发学习者的内在道德动力,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增强心理认同,以促使青年大学生参照学习,最终达到内化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人格的教育活动。

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分布广泛、种类丰富和主题鲜明的三大特点。高校的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以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可以通过党班团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大学生内化淮海战役精神等江苏红色精神,为推动“新美强高”新江苏注入积极的青春力量,延续良好的革命奋斗传统。

1.2 高校的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

1.2.1 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党史国史观念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在苏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坚定建设“新美强高”新江苏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1.2.2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红色文化资源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联动,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实效性。将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弘扬淮海战役精神、周恩来精神和雨花台精神等思想,有利于彰显红色文化时代价值。

1.2.3 增强党班团协同工作能力

红色文化教育中现存的实施组织管理问题,需要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协同发力。三者可以在多维度、多层次和多角度地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中,形成上下联动、有效配合的工作机制,并且迁移至其他工作领域,有效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

1.3 高校的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红色文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表象问题,如实施过程不够完善、缺少具体实践和直观体验不强烈等。这些问题导致红色文化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效果打折扣。

首先,没有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合力。红色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个部门和组织都担负着重任。如果没有协同合作,教育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各自为政、重复工作、事倍功半等问题。在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中,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教育存在分工不明确,沟通机制不畅,缺少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机制监督等问题。

其次,没有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教育链。大多数高校开展的江苏省红色文化的教育,仅有红色文化宣讲和就近地的教育基地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没有深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层面,实效性不强。

2 党、班、团协同,深化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

2.1 党、班、团协同机制内涵

党、班、团协同机制是学生党支部、班委会和团支部共同参与、相互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建立优秀班集体的协同管理模式。

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是学生组织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也是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实施者。但是三者在实际运行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三者关系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晰,交流沟通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高校思政工作展开,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2.2 党、班、团协同机制和红色文化教育的契合度

党、班、团协同机制和红色文化教育的服务对象均是在校大学生,二者的目标都是立德树人,可以说二者在对象和目标上是同向同行的关系。

党、班、团协同创新机制是“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理论创新,是学生工作组织管理的模式创新。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以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以江苏省红色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是一种实践教学。红色文化教育的落实需要依托学生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等基层组织,学生组织的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指导红色文化教育实践育人。

2.3 党、班、团协同,深化红色文化教育

党、班、团协同机制能够打破高校学生工作基层组织之间的壁垒,使之在工作中形成合力,融会贯通,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全面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2.3.1 建设红色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以红色文化教育为目标,上下联动挖掘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使红色文化教育从一个或几个主题教育活动变成常态的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良性循环。

2.3.2 扩大红色文化教育覆盖面和参与度

学生党支部、团支部是学生骨干的所在组织,是学生群体中进行思想引领、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班级是大学生组织的基础细胞。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充分利用组织的强大力量,突出组织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在组织的引领和带动下不断成长。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协同推进江苏省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从党员培养、团员教育推优、学生管理等角度调动大学生的参与度,实现红色文化的“入脑入心”。

2.3.3 促进红色文化教育成果转化

传统的红色文化教育以思政课堂解说或基地参观为主,重单方面灌输,轻体悟反馈,教育效果不深入、不实用。党支部、班级、团支部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根据三者工作职能的侧重,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3 实现路径

3.1 组织体系

学生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形成“三角形”型组织体系。党支部居于“顶尖”,负责红色文化教育行动方案的顶层设计,带领班级、团支部做好教育工作。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关键少数”,可以通过朋辈影响和引领示范,激励“绝大多数”同学,将隐性教育的覆盖面扩大。团支部作为党支部的助手,配合党支部做好广大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做好团员群体中的红色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班级是全体学生的基础组织单位,可以通过思政课、班会活动和户外团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全过程地进行红色文化的隐性教育,通过浸入式的教育方式,使红色文化深入大学生的内心。

3.2 长效机制

红色文化教育不应该是阶段性活动,而应该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层层递进的过程,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循环长效机制,使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得到最大利用。另一方面,在实践环节,结合各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实际和党班团协同情况,通过系统化思维,创立出一系列品牌活动,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丰富、深入和有效。

(1)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以党支部和团支部为主要发力点。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学生骨干,通过查阅网络视频和资料,充分了解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事”“地”“物”,形成知识体系、掌握历史脉络,构造理性感知。通过党支部组织的党日活动、团支部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和团委组织的志愿活动,走访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基地,深入了解高校身边寻常巷落中的抗战故事和革命事迹,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提升红色文化精神的感染力。最后通过学习感悟汇报会和班级中口口相传,学生党员和团支部团员将红色文化精神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运用红色文化资源,需要以班级为立足点,发动全员参与。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研班级学生的需求,从不同维度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思政教育的实效,以便针对性地采用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设立红色文化展板和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增加红色文化氛围。在网络思政上,班级积极构建红色文化思政网络平台,通过抖音、微信、QQ群等社群,创新使用现有红色文化网络资源。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思政课和思政实践课上,积极改进教学形式,融入校外红色实践基地,参与高校所在地的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等场地的志愿活动和祭奠活动,充分融入红色文化资源。

(3)传承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党、班、团协同发力,各有侧重。红色文化教育的落脚点是红色文化能够入脑入心,不停留在“雨过地皮湿”的层面。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复杂情况下需要多个组织协同合作。党支部激励学生党员和发展对象主动发挥作用,成立党员红色文化宣讲团,通过党员“1+1”(即一名党员对应一组团员)精准传递红色思想;团支部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用红色事迹的感召力照亮现实生活,促进广大学生积极进步;班级扎实做好文化建设,通过高低年级传帮带活动,传递红色基因。

3.3 保障机制

(1)构建科学的红色文化心理认同机制。大学生主动挖掘红色文化、善于运用红色文化和积极传播红色文化资源,根源在于对红色文化的心理认同。党支部党员通过江苏省党史教育,团支部团员通过青年大学习,班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从内在层面认同红色文化,肯定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才能使江苏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作用得到良性循环。

(2)构建完善的红色文化反馈评估机制。将红色文化掌握成效作为团内推优和党员发展的重要量化指标。将大学生红色文化学习、感悟列为班级学生素质测评的指标,建立健全红色网站的留言平台。高校用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反馈的情况,评估思政教育工作红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程度。

(3)构建创新的红色文化资源激励导向制度。高校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和团支部骨干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和团员打造江苏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精品微课,对参与其中的优秀党员和团员给予表彰和奖励。这样的举措可以让党支部、团支部和班级的更多师生在红色文化的党史学习中投入热情。

猜你喜欢
团支部江苏省红色
红色是什么
江苏省交通图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红色在哪里?
江苏省政区图
追忆红色浪漫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