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提升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路径研究

2021-01-03 18:19张新亭董思雨方惠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诚信互联网+高职

张新亭 董思雨 方惠玲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这是从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的诚信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诚信是有赖于环境的影响、有意识的教育后天习得的一种美德,它本身既是一项教育内容,也是开展教育的前提。

网络诚信是00后高职学生日常诚信行为在“互联网+”背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良好的网络诚信品质包含遵守互联网行为规范、遵守互联网法律制度等。2018年秋季起,00后学生群体已开始大面积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00后也被称为拥抱互联网的“触网E族”“移动互联网一代”,00后高职学生作为一个新群体步入大学校园,受成长环境、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群体特征,在面对多元化网络媒体海量信息的冲击,其网络诚信观念必会有诸多不同于80后、90后的反映与特征,这给高职院校网络诚信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任务与挑战。因此,探索针对00后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符合00后高职学生成长规律的网络诚信教育路径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1 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问题的现状

00后高职学生思想开放,追求创新,对事物的辨别分析能力较弱。在多维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其网络诚信教育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淡薄

处于“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微信、微博、抖音、QQ等社交网络平台深受00后高职学生喜爱。由于在线网络社交存在虚拟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其在丰富高职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将挑战00后高职学生的网络诚信。00后高职学生接受信息很大一部分来自“虚化”的网络社交,而其本身又具有“自我中心明显”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的网络诚信意识淡薄,缺乏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已有研究显示,仅有15.1%的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说真话,而80.3%的学生表明会根据实际情况说谎。依据00后高职学生的网络诚信特点,提出提升网络诚信的教育路径,对维护“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1.2 00后高职学生存在网络欺诈行为

当今,随着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的飞速发展,在线购物已成为满足高职学生日常需求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00后高职学生群体正是网购获益者,在第三方平台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满足了其对各类物品的需求,也为其提供了便捷。然而,部分学生存在使用“差评”的方式来获取利益;利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网购规则,将买来的正品替换成假货退货赚取差价;成为刷单水军,为商家刷好评获取报酬;在朋友圈等平台兜售三无产品,“代购”假货等。这些互联网中的欺诈行为是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长此以往,00后高职学生的网络诚信底线将受到冲击,影响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1.3 00后高职学生网络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毕业设计被列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创新能力。但是由于高职毕业班级学生面临实习、就业以及毕业设计本身的压力,毕业设计的纯粹性受到挑战。部分学生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在网上搜索与毕业设计相关内容的产品,稍加修饰变成自己的作品。这不仅是其自身网络诚信意识的缺失,更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其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危害了当下的网络秩序。

2 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问题的产生根源

2.1 社会诚信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运行方式产生深刻调整变化,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社会环境背景。当前的网络“大环境”由不同年龄、群体、地域、文化背景组成,难免存在法律缺失、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在完善过程中易出现高职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目前社会诚信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互联网中网络失信行为未得到有效惩罚,部分00后高职学生失信行为不仅无法得到惩戒,甚至还能使其获得利益,这在一定水平上使得思想与价值观尚未成熟的00后高职学生更加漠视网络诚信的重要性。00后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受到社会等各方面“失信”行为的影响,将会逐渐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迷失自我,最终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2.2 学校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较少高职院校将网络诚信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这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网络诚信的关注度。其次,学校网络诚信教育缺乏创新和实践支持。新时代要求大学生不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个人层面提出“诚信”的要求。但是,目前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偏差。当前互联网作为一种教育媒介方式广泛进入校园,但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沿用学习讲座、课堂教学、签署承诺书等传统方式用于网络诚信教育。在00后高职学生视野拓宽的当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反而可能会引起学生对网络诚信学习的抵触心理,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起不到理想的教育作用。

2.3 学生自身对网络诚信的不重视

首先,部分00后高职学生没有深入地参与到网络诚信教育讲座或诚信调查当中,例如:听讲座时迟到早退玩手机、无法深入理解讲座内容。其次,00后高职学生容易受到个人享乐主义、攀比及其他不正之风影响。当面对不良道德风气的虚拟网络世界时,他们很可能会产生不诚实的行为,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触犯法律。00后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期,具有好奇心强烈、求知欲强、易感情用事、对事物缺乏辨别能力、自我控制力差等心理特点。这样的心理特征使得部分00后高职学生对虚拟互联网中的失信行为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更有甚者会抛弃本应拥有的诚信意识,不去考虑其行为会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3 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路径

网络诚信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互联网+教育”,并为00后高职学生构建完整的网络诚信防御体系。

3.1 加强00后高职学生诚信意识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增强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意识,需要高职院校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网络诚信教育相结合,完善网络诚信教育载体,并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不同学科中,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网络诚信教育结合专业课程,从新媒体角度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警示。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抖音”“微博”等00后高职学生常用社交平台,加强网络诚信的宣传力度,还可以依托于这些平台对高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提高自身的网络诚信意识。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诚信教育宣传月活动,定期开展召开网络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网络诚信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总而言之,开展网络诚信教育需持之以恒、因势利导地对00后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其认识到诚信在线下生活、线上空间的重要作用。

3.2 构建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评估体系

各高职院校可针对每个00后学生制定相应的学生网络诚信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中可以根据网络社交、网络服务、高校反馈、他人评价等方面建模,实时更新个人网络诚信后台数据,结合诚信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估,对学生的网络诚信行为进行分析。00后学生需求更加多样、表现更加多元、特点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在学生诚信档案管理中主动适应变化,借助更加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努力提高覆盖度、提升便利性和准确性,不断进行改善提升。

3.3 加强对00后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管理工作

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力度,严格防范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学生健康身心的侵害。学校计算机需及时升级杀毒软件,避免有害信息侵入电脑,净化学校网络环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学校辅导员需高度重视学生网络诚信问题,定期与学生沟通,充分把握学生网络诚信现状,听取收集学生对学校网络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学校的网络诚信教育提供参考。学校还应打造管理与引导并行的良好氛围,引导师生逐步树立网络正义感。

3.4 打造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信线上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面向00后高职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育平台充分结合,主动占领“互联网+教育”的制高点,是实现00后高职学生网络诚实教育合理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发挥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作用,以达到网络诚信教育的目的。要实现提高网络诚信教育效果,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需要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需及时管控网上虚假信息在校园内的传播,加强对师生的思想引导,定期组织网络诚信教育培训,避免因个人网络诚信意识不足产生负面影响。

3.5 加大网络诚信相关法律法规宣教力度

为提升00后高职学生群体网络诚信水平,需要以法律法规支撑。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学校可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对00后高职学生实行相关法律的普及,法治社会每位学生都需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要认真研究探讨失信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使每位00后高职学生意识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充分了解网络行为与现实生活的基本统一性。

猜你喜欢
诚信互联网+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