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便利校园建设中的数据共享研究

2021-01-03 18:19朱卫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管理中心部门校园

朱卫星

(苏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江苏·苏州 215123)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需要建立各个业务系统,如人事处建设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生院建设的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科技部建设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设备处建设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等,虽然实现了学校各项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对高校各部门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数据,存在信息无法共享的问题。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的情况和需求独自建立的,没有考虑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和其他部门的需求,使得各部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资源无法进行交流和共享,形成了多个数据孤岛,给各部门带来了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安全性差、数据不共享等问题。

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随后2017年10月,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政发〔2017〕133号),其目的就是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五”规划中建议,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教育部2016年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该规划要求:制订出台教育数据管理办法,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近几年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构建各自的信息化体系,但是普遍存在项目先行,制度后补现象,导致数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数据共享是时代的产物,打破数据间的使用壁垒,共享数据是大数据时代学校提高职能部门办事效率,提升对学校师生的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如何将数据整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库资源共享,打破“数据壁垒”,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化服务,成了高校信息化建设及推动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必然选择。

1 便利校园建设中的数据共享现状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仅依靠自己部门获取的数据已经无法满足部门的业务需求,各部门在业务上或多或少需要申请共享其他部门的校园数据。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数据时基本上都是通过人工后台转换、后台导入导出等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共享,那么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造成数据的不准确性、更新滞后、缺失等缺点;而且由于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都是根据各自的情况和需求独自建立的,没有考虑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和其他部门的需求,使得业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资源无法进行交流和共享,形成了多个数据孤岛,给各部门带来了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安全性差、数据无法同步更新等问题。

各业务部门在开发或选用各种应用系统时都是单一的追求各自业务的实现,没有从全局视角进行业务数据流分析,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各部门都按照“自产自用”的模式管理自有数据,导致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完整,同一数据多系统管理,数据不一致,数据冗余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且每个系统会相应拥有大量数据与资源。高校如何利用好校内已有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资源,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浪潮,推动高校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良好时机。综上所述便利校园建设中的数据共享现状具体有以下几点:

1.1 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高校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需要建立业务系统,如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各部门在开发建设系统需要建设几乎所有相同的基本功能:统一身份论证;移动端;消息推送;安全等基本功能。这些基本的功能被不同的业务系统重复建设了若干次,与大数据时代不相符,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例如,学校在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开发公司独立开发统一身份论证、移动端以及消息推送,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1.2 数据交换不通,业务流程不畅

各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开发的公司各不相同,各个系统的接口无法彼此开放,单个系统建设能力、功能、模块参差不齐,各部门在开发设计系统时没有考虑后期数据共享、交流、互通,或者只设计数据库之间的共享流程,没有把业务部门考虑进来,无法建立全面的数据共享流程。其结果是共享数据的内容并不是部门所想要的,各部门只关注自己的业务流程,流程跨部门,师生在跑腿,而且各部门各系统维护工作量大,信息一致性低,难以融合。各系统需要的大部分数据只能在后台人工定期的导入,无法自动根据功能模块需求同步和更新数据。

很多高校的职能部门在建设业务系统时也存在着数据交换不通,业务流程不畅等弊端。业务系统里很多的数据调用不通,只能后台人为定期的输出导入。在建设新的业务系统时,每个部门都重复建设统一身份论证、人事的数据。而且领导审批需要登陆N个系统,有的系统对浏览器还有要求,有的只能360浏览器才能登录,有的只能火狐浏览器等等,造成了业务流程极为不畅,处理业务事务繁杂。再例如:科技部和教务部每年都会填报统计老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而老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都是人事处负责考核,这三个部门的系统,数据都相互独立,老师每年都要在三个部门的三个系统进行数据重复的填报、重复的被审批。

1.3 主体责任不清、认识不统一,互相推诿

这主要表现在数据共享是高校各部门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共同完成的工作,但由于各部门不懂信息技术,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不懂部门的具体业务,在各部门业务系统开发阶段时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没有介入,导致认识不统一,互相推诿。各部门往往把数据共享看作是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认为数据共享主要是各业务部门应该解决的业务问题。实际上学校数据共享是高校各部门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共同完成的工作。两者应该协同完成数据共享工作。

职能部门在建设业务系统时,都是部门自己调研,有的调研兄弟院校相关的业务系统,有的调研市面上常用的系统等等,在调研或者启动开发建设系统项目时,也没有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备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全程也没有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业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中心在整个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任何的交流和探讨,整个过程完全脱节,导致部分系统只开发到一半就无法进行下去了,追究责任,业务部门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互相推诿,各说一词。

2 便利校园建设中的数据共享建设措施

2.1 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据共享中台

要实现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全校性的共享中心数据库(简称数据中台),将各部门规范的、统一的标准数据放在学校数据“大池”(数据中台)里,其他部门业务系统需要人事数据、科研数据、教务信息、实验室信息、党务信息等等,就到数据“大池”(数据中台)里自动抓取,这样才能使学校的所有数据资源能够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也避免了各业务系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效的提高了各部门的业务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

2.2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建立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基于不同硬软件、不同数据库和语言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消除孤岛内系统、融合难、数据资源浪费等问题。建立全校性的共享中心数据库(简称数据中台)也可以构建各个系统间数据共享的“桥梁”和“枢纽”(简称数据中台)来实现各个应用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建立了数据中台,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不需要后台人工导入数据文档,节省了大量时间,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数据共享不仅可以便利师生,提高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而且还可以极大地促进各部门等相应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未来的便利化校园建设必将是以数据共享为中心的。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中台)由于其基础性、全局性的特点,成为大数据校园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我们学校从2018年开始建设云高校、云实验室。全方位地进行数据共享、数据互融互通。建设成功的云高校、云实验室对学校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规范、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台,各业务部门所有非涉密数据都融会贯通,各部门都可以实时获取相关业务数据。

在便利校园建设中的数据共享建设可以不断完善高校数据治理水平,整合全校数据,建设校级的数据共享中台,让数据中台更好的为高校各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理清基础数据的源头,打通了数据孤岛,减少了教工学生反复填报基本信息的麻烦,消除了各个系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猜你喜欢
管理中心部门校园
漾皮肤管理中心
宸山皮肤管理中心
泰钢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关于在蒙医综合医院建立慢病健康管理中心的探讨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