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双师型队伍建设研究

2021-01-03 18:1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双师校企人才

张 晋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如今的经济的形势变得错综复杂,就业形势也就变得更加的严峻,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知识的储备以及良好职业技能的素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之下,开展了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的模式是未来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大的方向,但由于校企合作的模式并没有完善,故而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需要在教学中对相应的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技能为基础,大力的推进实践式的教学,要在深化推进相应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之下,创建出一批具有教学能力高以及具有丰富的学科素养的双师型教师的队伍。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可以引进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的技术的人才,还可以让教师进入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去,在企业中进行培训以此进行学习与锻炼,还需要校企之间签订相关的合作的战略的协议,这样可以充分地对企业和其用人标准进行了解,在教学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方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好的与企业进行对接。对于企业而言,校企合作还节约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以及培养的成本,而且教师队伍也加入到了企业的科研团队中,丰富了企业的软实力,对于学校而言,教师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可以提高教师的相应的业务的水平,为课堂的教学的模式提供相关的素材和多样化的教学的手段,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的培养的方案,让学生可以将课上的知识与课外的时间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竞争的能力,方便学生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企业,进入自己的工作的岗位。所以说校企合作的模式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重要的意义。

2 校企合作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重要的意义

2.1 推动校企双赢的选择

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术方面的素养,还要注重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需要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的、具备创新创业的精神的、实践能力很强的、并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故而就需要进行校企合作培养出双师型的教师的队伍,加大校企的合作范围,最终实现互利共赢。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教师利用自身的高学历的知识参加到企业的产品研发中去,为企业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而且在教师参加到企业的项目的时候,可以在通过相应的教学对学生的实践的技能进行提高,在这种的环境之下培养出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也符合学校的教学的要求,达到了双赢的局面。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培养出的双师型的教师,以其为纽带可以增加更多的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机会,为学校的教学的改革和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的条件,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实现了共赢。

2.2 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率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对应用型的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进行扩大,这就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断地进行深入,学校需要对相应的双师型的教师的水平进行提高,以便于更好地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高水平的优质的高素质的人才,为相关的行业提供专业知识十分扎实的以及技能水平十分高的应用型的技术型的人才。同时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工作的技能,以便于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的找到相应的工作,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率,就需要以双师型的教师的队伍的建设为保障,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的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

2.3 推动双师型教师的队伍的发展,推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校是学生的技能培养基地,也是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对接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的职业的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平台,而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让教师走出学校,去企业中学习相关的新技术,丰富教师的教学的案例和素材,可以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应用进课堂的教学中去,在了解企业的需求的情况之下,构建出相应的课程的体系的架构,有利于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更好地进行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上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基础的知识扎实的情况之下,更好地学习相应的专业性的技能,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在行业之中的竞争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企业,而没有学校毕业之后与进行工作之间的空白期。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双师型的教师的队伍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高技能的应用型的人才的培养。

3 校企合作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实际的经验

教师很多是直接通过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硕士与博士,他们也就缺乏了相应的企业工作经验,达不到双师型的队伍的标准,虽然学校每年都会选出部分的青年教师去一些企业参加相应的培训学习,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会,虽然这些活动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的经验,且开阔了教师相应的视野,但是由于这些培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无法让教师达到双师型的教师的标准,这样就给相应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利于培养出高水平的高素质的技术型的人才,同时也不利于学校在教学方面的改革的进行。

3.2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需要提高

教师的招聘的工作一般是学校到学校的模式,这样就导致了教师的来源单一化,教师缺乏相关的企业的实践的经验,而且教师的授课的任务十分的繁重,这样教师也就没有精力与时间去参加到企业的实践的项目中去,这样也就导致了双师型的教师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很多的教师受到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更注重学历的提升以及论文的发表,这样就导致了教师的实际的操作能力的提升被忽视,造成了双师型的教师的质量偏低,也就导致了其在进行教学时无法根据企业的要求针对性的教学,只能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的扎实,无法让学生的实践的能力进行提高,不利于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3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的双师型的教师采用的是校内外业务培训的方式,以参加学术的交流的活动和在企业进行挂职为主要的形式,这对学校的双师型的教师的培养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有了提高,但是教师的培训的活动并没有很好的将企业的资源转化为对应的教学的资源,这样就给学术的相应的培养的工作带来了阻碍。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的机制在现阶段并不完善,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现阶段的培养机制并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故而需要对双师型的教师的相应的培养机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于企业的需求的具有高素质的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的人才。

4 校企合作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的方法

4.1 完善校企合作的机制

学校与企业之间能够长期的进行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可以互利共赢,所以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找到精准的利益的共同点,以便实现长时间的合作的机制。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是创新,需要通过创新对企业的产品的质量和其生产的效率进行提高,所以企业对学校的高学历的科研人才以及其学生的技术的优势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参加企业的项目的同时,应该抛弃原先的短期的培训的形式,通过担任项目的主要的参与者的形式参加到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中去,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对校企合作的相应的机制进行完善,有利于双师型的教师更好地进行发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也有利于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4.2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培训和成长的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需要对相应的双师型的教师根据其学历、实践的经历以及专业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的水平、实践的能力、科研的水平、各种证书以及其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与规划,监理处相对于的考核以及激励的机制,将考核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职称的平等、岗位的晋升进行联系,从而能够达到对教师的激励的作用。学校与企业需要一起开发出相应的教学的课程,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相应的课程以及提高其教学的方法,在对双师型的教师进行培养的同时也能达到对高水平的高素质的技术型的人才的培养。所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双师型的教师培训以及其成长的机制,对校企合作更好地进行以及学校教育改革的推进有着很大的帮助。

4.3 企业的专家可以加入兼职教师的队伍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学校需要邀请企业的专家加入到学校中兼职教师,这样能够帮助校内的教师准确的对目前的行业的动态进行把握,对教师的视野进行开阔,这样弥补了教师的实践的经验不足的缺点,利用企业的专家有实践经验的优点,鼓励这些兼职的教师加入到实际的相关的专业的教学中去,将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快的了解并把握住当前的行业的最先进的实践的技能,从而达到培养高水平的高素质的技术型的人才的目的。

5 小结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利于企业的生产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仅能够对教师的教育的理论进行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的技术的操作与相应的实践的指导的能力。现如今虽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双师型的教师的培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所以需要对校企合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推进,这样既便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又便于培养高水平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师校企人才
人才云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