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项修炼视角下改进和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讨

2021-01-03 18:19张雁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学习型愿景团体

张雁虹

(上海市蔡路中学 上海 201201)

转型时期的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校成为知识型社会背景下的热门主题。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基础课程,以从五项修炼视角下建立学习型组织,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性问题,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问题、难题,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这是推进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紧迫任务。

1 建设学习型学生团体和组织的理论内涵

谈到学习型组织,我们不得不提及研究该理论的鼻祖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他在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佛睿斯特教授的指导下,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创作了这本巨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推出“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管理科学的新技术,并通过“五项修炼”及其工具提高着组织的竞争力,也因此成为伟大的时代先驱。

许多人对学生这个“学习型团体”存在着一些误解,即认为一个学生团体本来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但仅仅只有知识层面上的学习是不够的,更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注重思考,并且是立足学生对系统概念化和建立共同了解的能力上,重视整体互动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它植根于不断省思学生心灵深处的真正愿望,强调尊重个人愿景,并建立共同愿景;它植根于个体本有的创造性群体交谈能力,而使集体远比个体更有智慧。因此,创建学习型团体,倡导学习的主导性,是一种理念的渗透,是学生和老师各项任务和工作的灵魂。这个灵魂由“五项修炼”来作支撑,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体学习。它们的工具角度是独立的,但其宗旨却紧密相连,对于学习型组织之建立,每一项不可或缺。

2 对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个体层面

(1)学生个人难以厘清“愿景”与现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短期的学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提高成绩,考一所好的大学。基于这个多数人的目标,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轨道上一如既往地前行,这是小学、中学学生团体维持的最基本元素。但到了一定阶段,如到了大学阶段,这些学生却产生了迷茫,才会时常理不清楚到底什么对于自己最重要,不清楚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是为了什么,时间久了人会变得麻木终将丢失自己。或者当置身于一个人人都以为“我们正按照计划进行”的情况中,然而真实情况却未必尽然如此。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现在身在何处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一点却往往被忙碌的学生忽视。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塑造学生身心的同时,能从内心深处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从而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2)学习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足。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于大部分学生内心来说兴趣不大,有的是因为学习内容晦涩,有的是因为学习形式单一而略显枯燥,还有的是其他课业的繁重心有余而力不足,被动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另外,有些学校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们同样未引起重视,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如此的学习现况谈何创新?因此,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均还停留在一个缓慢迂回、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2.2 组织层面

(1)等级阻隔,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不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们的授课往往是单向的,即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备课计划和方式进行教学计划,而很少能了解和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和意见,结合课程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去授课。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授课教师可以发挥个人优势,但弊端也比较明显,即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受到阻隔,对于课程的教学往往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对于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和教育改革和的大环境下,作为提升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正确价值观的一门重要课程,老师们是否该深入学生之中听听这个团体最真实的声音,是学校教学管理者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们应该关注和考虑的。

(2)各自为战,互动渗透不够。目前,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各学科之间基本都是相互独立的,各学科组也是各自为战、互不干扰,职责分工可以说是相当明确的,但明晰职责并不意味着关起门来各自为政。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小学的必不可少的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的形成的主要路径。道德与法治与其他课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将道德与法治与其他课程融合,有助于学生观念的改变和学习成效的提高。

3 加强教学中学生的五项核心修炼

3.1 追求自我超越,激发学生的创造与超越能力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通过学习不断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实现创造和超越。它虽然是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却有超乎此项目标的最高鹄的,它虽以精神的成长为发展方向,却又超乎着精神层面。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是一门学习知识的课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等主题教育,它更是使学生能够实现思想升华,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自我超越。要通过这门课程实现学生自我超越、一项融入生命之中的活动,必须要让学生用心去学习和重视这门课程。首先是不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门课是什么?通过这门课学生学什么?通过学习学生能达到什么样的成效?再就是让学生看到如果没有这个课程的设置会带来的问题和情况。作为学生既要指导学习给自己能带来什么,更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学习能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什么!可否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真正化为一股力量来鞭策自己前行。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对这门课程应该不再有抵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主体。学习如何在日复一日“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是全体学生追求自我超越的核心。

3.2 改善心智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前文中提到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目前的学习模式,这里的学习并非指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爱好兴趣以及通过课程的学习真正想要达成的结果的能力,它是一种主动性、开创性的学习。当许多好的学习上的构想无法在教学中付诸实施,不是根源于教学组织的执行不够力度,而是来自“心智模式”,是因为它和学生植根于心中、对于整个课程当前的教学方式方法相抵触。因此,学习如何将学生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提高整个队伍的学习效率和运作机制。这就需要老师们平日多加深入学生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接收他们的建议,然后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模式,并且不断辅正他们更多的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本质与学习课程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课程的教学还需要设计一些将机制,学生的心智模式被纳入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之中。心智模式影响着行动,对于建立学习型队伍而言,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3.3 建立共同愿景,融学生的个人愿景为一体

愿景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性的学习”和“形式上的学习”,只有当学生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共同愿景是从个人愿景汇聚而成,有意建立共同愿景的团体和组织,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其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在这一点上,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目的是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学生作为一个组织群体,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相信这一团体之中的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然也是怀着这样的愿景。因此我们看到,在学生团体的个人愿景是否遵从共同愿景上来说不必顾虑太多,但我们要关注的却是如何将这一堆沙子捏成团,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来发挥整个班级或者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达到课程教育目标。那么,作为授课老师应适当采用一些鼓励措施,激发学生内心的奉献意愿,并且这些意愿的方向要一致。

3.4 加强团体学习,整体和个人共同成长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教学中的所谓“副课”,往往在现实教学中未引起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一味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被误认为学生个人要为整体愿景而“耽误”主课学习时间,牺牲个人的利益。如前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设置和整体目的与学生个人内心意愿是一致的,是将共同愿景变成个人愿景的延伸。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发展每名学生的素质素养以及价值观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共同愿景”与“自我超越”的基础之上。这就必须打破校内校外那种把道德与法治课程认为是“副课”的“隐形墙”,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须打破教学和学习上的沟通障碍,通过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来提高整体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当整体都重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学生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而且学生个体成长的速度也会比其它的学习方式要快。

3.5 进行系统思考,探寻学习型团体的灵魂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也是五项修炼中的核心工具,它告诉我们建立学习型组织并非只要求做到以上的几项修炼,并且这几项修炼工具绝非彼此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认为系统思考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潜力,而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如果没有系统思考,就无法探究各项修炼之间的互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任务本身和我们其它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要受到其他因素的牵连和影响,即使这种联系不易被察觉。因此,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师教学这个内部系统的方式变革,更要注重这个系统所置身的社会大系统,更需要老师、学生共同努力,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参与和重视。

我们笔下的第五项修炼,工具是新颖的,道理却是浅显的,事实上就是许多年一直指引着这个社会进步的辩证法,它告诉我们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告诉我们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置身于其中想要看清整体以及去变革整个团体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是非常困难的。但系统思考这样一种角度、一种理念、一种方法,或许能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些许参考。

猜你喜欢
学习型愿景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