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闻对比阅读对学生跨文化与思辨能力的影响

2021-01-03 18:19朱诗楹何海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英汉跨文化学习者

朱诗楹 何海韵 陈 姝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英语类指南》对英语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分别进行了界定,旨在从理念、目标、实践、质量等维度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引,并为本科英语类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估提供参考。其中,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指标已被纳入对英语专业学生能力要求的培养规格。

1 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意义

跨文化能力是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既强调文化意识、态度等内在能力和素质,又不能忽视具体实践中的外在能力。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要培养学习者对文化的敏感性、洞察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正面态度(祖晓梅,200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文化相互交融,激烈碰撞,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对英语学习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跨文化能力可以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输出,让世界了解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文化互通,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跨文化能力可以帮助中国学习者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国际时事,用辩证思维审视这个世界,加强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防止不必要的文化误解。

2 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

“思辨能力”源自英语“criticalthinkingskills”,在我国学界也常被译成“批判性思维”“思维能力”等。思辨能力实际上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等三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等五种性格特征(文秋芳等,2009:42)。思辨能力帮助学习者掌握辩证思维,通过对某一事件的内容、形式和结果表现出自我反省的思维过程。学习者通过主动的思考,能够将所接受的信息进行过滤、辩证思考,对所学知识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并延伸和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没有思辨能力的学习者只能成为被“填鸭”的知识接收机器,而拥有思辨能力的学习者才是真正独立的学习个体,能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3 英汉新闻对比阅读的特点

新闻报道(NewsReport)是一种能够促进学习者语言素质不断提高,并能在短时见效的语言训练活动,尤其可以提高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闫小平,2002)。新闻材料有其独有的特点:它通常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时效性,是学习英语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英语文学和文化等)和掌握社会信息极其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它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所有新闻内容都是客观现实的自然反映,甚至有些是学习者在学习或工作中可能会亲身体验到的。语言学家David Nunan(1985)曾提到,真实的材料学习者不但易于接受,而且会激发他们的背景知识,引起强烈的交际欲望,从而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在全球化背景下,虽然英语学习者对知识的探求和索取更大程度上来源于英文资源,但是在阅读和学习新闻时中文报道同样值得被关注。在一些发生在中国的大事件中,相比于外国报道而言,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国情,中国的报道会更全面地展示现状。而不同地区的媒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外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会存在国家立场和政治立场,其新闻话语与中国新闻报道相对而言更尖锐以及常带有感情色彩,如政治偏见,种族歧视,“双标”对待等。

4 英汉新闻对比阅读对大学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重要影响

根据英汉新闻对比阅读的特点,英汉系列新闻对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发展思辨能力,提升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1 对价值观和话语接受度的影响

在英汉新闻对比阅读中,读者接受的是同时蕴涵中国和西方价值观和话语模式的语言,即使在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内容,汉语与英文的固定格式或套路,以及内容和形式的话语呈现大相径庭。因此,若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新闻表达内容,解读话语模式,提取其蕴含的价值观,则应对此进行主动客观的辩证思考和个人判断。

例如,在对“东京奥运会延期”这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是这样呈现主要新闻要素的:“The Tokyo 2020 Olympics were postponed until 2021 on Tuesday as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spreads world-wide,an unprecedented shifting of the world’s largest sporting event that casts...into a period of protracted uncertainty.”而多数中文报道则这样呈现:“由于新冠病毒疫情,东京奥运会史无前例地推迟到明年夏天举行,尽管组织者似乎很抗拒这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却令要求暂停赛事的运动员和国家队松了一口气。”

上述例子中,在英语表达时,一般会先呈现事件结果(were postponed)再讲述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英语语言者比较重视结果;同时,为了强调事件的影响,英语表达会选择使用一个同位语(an unprecedented shifting...)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在汉语表达中,一般则会先说明事件的原因,再阐述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汉语语言者不仅重视结果,同样关注事件的原因与过程;同时,会使用某些修饰性表达,减轻或加重事件影响的程度,给读者缓解心理压力或引起心理重视的效果。

因此,在英汉新闻对比阅读时,读者会同时运用不同的价值观和话语接受模式,有利于客观全面地了解同一事件,发展批判性思维。

4.2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英汉新闻对比阅读有利于文化传播。马雷(2020:269)指出,“……文化传播成为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而全球化既造成了文化的同质和一体,也促成了文化多元和并存”。大学生在进行英汉新闻对比阅读时,同时接受中外文化精神体验,一定程度上为思考如何在日渐突出的全球化和多元化中达到平衡的问题提供动力,有利于“预防文化霸权主义,同时又要避免陷入民族文化孤立主义”(马雷,2020:269)。

具体来说,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因此,跨文化传播会受到重大影响。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关于文化差异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中华文化比较讲究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认为牢固的族群关系可以给人们持续的保护,而个人则必须对族群绝对忠诚;西方则可能比较讲究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倾向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因此,大学生在进行新闻阅读时,可以了解和理解各自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播思想;也有利于他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4.3 弥补误解与质疑,为辩证思考提供全面的资料

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各国的文化观念体系不一,形成文化差异,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某些正常误读难免会被放大,这些差异往往会造成外媒对中国的误解,或中国媒体对外媒的质疑,使得信息传播不畅,双方的交往行为变得无功而返,甚至引起冲突。

例如,在2020年疫情肆虐期间,西方一些报道不断进行“指责游戏”,讨论病毒起源,并对中国外交官进行质问。而Inkstone报社的记者Viola Zhou则在2020年3月23日撰写的一篇名为“China’s ambassador to the us says diplomats should not speculate on coronavirus’s origin”的报道中指出,外交官不应该参与讨论病毒起源问题,当下应该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参与抗疫的重要时刻。

因此,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反应方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些误解和质疑。当大学生在接受对比阅读时,可以关注不同的文化观念体系,预设某些难以预料的文化差异和文化情境,辩证地思考造成差异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正确对待中外新闻中的观点。

5 总结

英汉新闻对比阅读能有效帮助英语专业学术在全球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下正确形成文化观和价值观,对待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形成批判性思维,为中外对话交流搭建文化与思维的桥梁。这样的对比与思考,合作与借鉴,能有效帮助在跨文化交际中讨论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提升参与者的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英汉跨文化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