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21-01-03 18:19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者英语教学

张 恒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文化自信,到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阐释文化自信的内涵,要求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就明确指出了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初衷和目标。

作为外语学习大国,我国长期以来没有掌握语用能力标准的话语权,一直以西方学术权威和语言研究机构制定的评价标准为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向西方看齐导致评价结果导向崇尚和发扬西方语言和文化,结果是我国的外语语用能力培养和测评始终围绕我们的表达是否忠实于外语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法、思路和文化。拿英语学习举例,一名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及其代表的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表现出的了解度和忠实度越高,他就被认为是英语学得好,成绩高。事实上,当中国的外语教育者和学习者们在评价标准的指引下,为了取得更好的评价结果,越来越亲近、了解和善于表达西方文化的时候,也是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深刻反思和着力调整的时候。

2017《中国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指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掌握和语言使用能力。从提升文化自信的视角看到语用能力的培养和评价,更清晰了语用能力培养应着力于增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语用能力评价应落脚在准确、清晰、顺畅地传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文明。培养和测评外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应当以能将中国语言、文字、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信号准确、清晰、顺畅地用外语表达出来,让外语母语者更加无障碍、无歧义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认同中国,同时能将外语母语者的先进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为标准。可以说,文化自信视角不仅为我们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看待教学工作的角度,更为大学英语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评价考核的内容、方式和标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1 文化自信带给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转变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教学对象覆盖除英语专业外几乎全部专业的在校生。大学英语有着受众群体大、课时量多、师生群体广、专业全覆盖等特点,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体现、运用、提升文化自信十分重要。

1.1 传统大学英语课以英语语言和文化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本身和英语世界的文化背景为教学内容,以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深度、广度、准确度和清晰度作为测评指标,从而指导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英语的语言和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识记、模仿、掌握和运用。长此以往,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过程;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言文化的认同感和忠实度越来越高,其学习评价结果越好;英语教育者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传授和讲解越精准,训练学习者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去表达英语文化的方法越有效,其教学能力就被认为越强。

1.2 大学英语教育要为服务于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传播和中国国际话语权

我国作为英语学习大国,长期以来未从文化自信视角看待大学英语教学,没有以准确、清晰、顺畅地传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文明作为评判学习者英语语用能力的标准,没有将中国语言、文字、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信号准确、清晰、顺畅地用外语表达出来作为评判学习者英语语法水平的标准。如果从让英语母语者更加无障碍、无歧义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认同中国的视角评价英语教学效果,同时能将英语母语者的先进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作为英语教学成败的衡量标准。这就从根本上确定了大学英语教育为中国文化和文明传播助力,为中国在国际上提升话语权服务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2 文化自信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文化自信的提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冲击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单纯的基于增加语言知识和提升语用能力不再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和学生自身对英语课的要求。时代呼唤从文化自信视角出发的大学英语课,从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上都与传统意义上单纯的英语学习有根本不同。教学内容方面,对于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仍会继续,而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即在回答为什么学的时候,答案由为理解英语和传播英语文化变成是为掌握英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而学。以下具体从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三个维度展开,具体阐述文化自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学内容中语言知识内容重点应当转变

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等具体知识。区别于传统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反复训练、强调语法体系完整、强调句法精巧、强调语音地道等基于英语语言本身准确性和美感实现程度的标准,文化自信视角下,英语语言本身成为沟通的工具,其对双向信息的承载能力和两种文化的传达能力应成为学习的目的,其使用价值大于语言本身价值。要训练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知识,传达文化之间的共鸣,表达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将传达共鸣和表达差异时对英语语言的有效调动和使用作为学习者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标准。

2.2 培养目标中语用能力的服务对象应当转变

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语用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加上口头和书面两个维度共包括口语理解、口语表达、书面理解和书面表达四种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凸显文化自信,具体做法如下:

(1)基于文化自信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在具体研究时应解决如下问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具体指标是中国语言的忠实传达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应当如何具体操作。口语表达分为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具体到发音、准确性、流畅性、语序、开头结尾方式、词汇选择和使用、语法规范等具体指标。

(2)基于文化自信的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在具体研究时应解决如下问题:是否能准确地使用外语,用书面的方式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习俗、习语、思维方式传达出来。如在写外语文章时,不拘泥于外语写作模式和结构,能将汉语的美和意境用外语的语篇充分传达,能将汉语写作中构思和习惯与外语突出的异同之处通过语篇充分传达。

2.3 测评方式中评价基准应当转变

结合语用能力的培养方向的转变,测评方式也相对应发生改变。基于文化自信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在测试时应当注重沟通性和实用性,对中国文化和汉语内涵的解释力,而不应过分强调英音或美音的发音是否地道,是否准确找到英语中的语言符号去对应汉语想要表达的意思以及对英语习语、典故的使用应以解释汉语名词为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1)基于文化自信的口语表达能力测评在具体研究时应解决如下问题: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是否忠实转换;出现无法找到两种语言准确贴合的转换方式时,是否以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达为标准;是否能准确用外语解释日常情景里的中国式语言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基于文化自信的书面表达能力测评基于学习者使用语句和语篇传达中国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准确程度和清晰程度;是否存在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误解和误传;是否找到两种语言的契合点;在两种语言无法相互参照和完全契合时,是否在外语语篇的语言准确基础上充分传达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信息。

3 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外化,是基于具体语境进行交际时的运用。基于文化自信的要求和目标去研究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培养和评价具有历史原因和时代赋予的必要性。英语教学不应以外国语言和文化本身的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为结果,而应将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沟通、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作为目标。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和评价考核标准亟待基于文化自信提升的规则补充,必须将文化自信的提升作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培养和评价的导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在实际规则的补充,在具体培养方面如何推进文化自信的提升,在评价时怎样参考对中国文化的传达,做出何种调整。

提升文化自信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在于培养目标和测评标准的制定以什么为参照的问题。传统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和文化为参照,以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忠实度为标准,而文化自信视角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大学英语教育要培养和检测学生准确使用英语去传达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精髓和实质的能力,英语教育的实质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话语权的提升而服务,使大学生们在增加了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对我国语言和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能够积极钻研、主动表达,为中国文明发声。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者英语教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