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21-01-03 22:27梁迎春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可行性必要性

梁迎春

内容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出的新思路。本文以高职大学语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思政资源的丰富、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及其与思政教育的关系、相融合的现状,进而论述高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不断挖掘语文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深度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为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思政的教育策略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 必要性 可行性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出的新思路。即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政课,而应贯穿到高校教育每一层面、每门课程。在此“课程思政”是一种新教育理念,是对包括思政课在内所有课程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应从思政课扩延到所有课程,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也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思政建设,对各门课程的思政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发挥其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及“立德树人”实效。但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德技双馨”新局面,高职教育尚处摸索阶段,专业课和思政课还存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现象,没能形成较好育人合力。“课程思政”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功效就无法达及。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人文课程,教学中如能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出发,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好课程定位、教法改革,使语文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把学生培养成适应行业需求、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真正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

一.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

大学语文课程地位重要,国家政府曾以国家发展规划形式要求高校要创造条件开设语文课;教育部也一再重申要重视大学语文加强其课程建设,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大学语文人文性特点。全国高校也都响应号召,把大学语文设为公共必修课,且把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作为教研教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语文实用性,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学生文化解读和情感体验,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传统文化等命题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懂得爱与感恩、担当与奉献的职业情感以及务实协作的职业精神,以更好服务社会并创造自我美好人生。在“课程思政”建设大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完全可以助力高职教育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明积淀成人格、把兴趣提升为能力、把特长发展成为职业的阳光教育,充分发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价值引领等优势作用,从而改变高校单一依靠思政课来进行思政教育的现状。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缺失

笔者曾于所在省份高職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群,对来自全省77所高职院校的440余名语文教师发放了400份《大学语文》课程调查问卷,回收321份有效答卷。结果显示:17.7%的高职院校没开设大学语文,以职业素质或综合人文素养代替了语文课;66.3%的学院开设了应用写作和演讲口才课程;37.8%的学院开设线上选修课,以传统文化、国学类课程代替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赞成语文课为专业服务的占41.7%;49.6%的肯定语文教育融入思政的重要性;51.5%的教师认为高校思政课程较多,不必刻意深入挖掘语文教育思政资源。

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职语文教育还存在思政缺失现象。有些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定位不清,仍处尴尬边缘地带。演讲口才、应用写作能力训练替代了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大学语文成了能力训练实用课程及交际工具。而这种实用工具性很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弱化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氛围,甚至减少了一条提高学生道德水准的途径,导致大学思政教育缺乏完整性。此外有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思政教育仍镇守各自的“大本营”存在一定脱离,间或有融合也是走形式,貌合神离,无创新拘泥于传统教法:前者拘于教授语文实际操作能力,后者限于思政教材讲授思政知识。传统教法难于发挥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育优势和功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1.大学语文拥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高职大学语文蕴含丰富的隐性思政资源。即便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内容,其中也蕴含着理想信念、做人做事的态度、家国情怀的担当等思政教育资源,更不用说那些凝结着先人思想智慧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经典文学作品。那些经典之作大多人物鲜活、故事生动,将枯燥抽象的思想教育具体形象化,学生通过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流露,加深了对名家人品情怀了解,拓宽知识提升兴趣,自然也就接受了那些在艰苦泥泞的人生道路上坚守高尚人格,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笃爱自己的国家民族,虽九死而未悔的仁人志士的精神信念。学生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升华,这种效果单纯的思政教育无法企及。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及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领悟、欣赏、创造美的生活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理想人格,对开拓思政教育新途径,加强思政教育效果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利于舒缓学生心理压力。作品中出现的对现实生活不幸、灾难、挫折等负面因素的理性思考以及渗透出的积极乐观情绪,有利于形成对读者的心理暗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和健全的人格。

2.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

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大学语文还是一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供学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绿色生态”课程。语文学科独特的审美性人文性,决定了听说读写不只是让学生具备语言交际能力更快融入社会的实用工具,而是一种修养手段。大学语文教学目的是为提升学生人格、审美品位,改造个人自身现代性,能开拓人生、创造幸福,能给未来持续发展动力的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优势独特。

首先大学语文教育就是生活之美的引领。语文教育的根本载体是文学,而文学之美、语文之美就在日常生活里:品经典、吟诗词、讲故事、辩论演讲等,大学语文就是以这种常态化生活形式引领学生认识并思考人生,启迪学生并提升其文化素养。其次,大学语文教育“文道并行”。语文课的价值就在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审美分析来读懂文字作品蕴含的思想内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陶冶情怀,来达及以文化人的效果。教师只要协调好文与道的关系,“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另辟蹊径式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更易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乐于接受。此外大学语文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提升思政素质。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和感知无疑比直接说教更易让人接受。语文教学中可创设多种愉悦情境: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描述、有时代感的角色表演、情境解说……通过这些情境创设,学生以自我直观体验方式来达及心灵触碰、反思和共鸣,这样的效果是思政课程难以企及的。

3.大学语文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首先语文教育是思政教育传递思想的载体,也是思政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高职语文教学中不断渗入思政教育,这为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也是新时代发展需要,这对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形成完善人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且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审美性特点鲜明,具有较强感染力,学生乐于认同接受其中的思政元素。记录生活感受生活来源于语文能力,真善美应来源于政治能力,生活之美与政治之美,不能仅仅存在于试卷或者教材中。语文教育作为思政教育实现的有效载体,是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多元发展拓展覆盖面。

其次,语文是思政教育的基础,而思政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贴近生活和时代,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反思自我与他人、社会、时代的关系,思考如何在家国社会中找寻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对促进大学思政教育和高校语文教育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语文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很多政治性很强和思想健康的文章,就是为端正学生三观,培育学生良好品行,而语文教育蕴含的大量人文精神与中国当代思政教育有许多契合点。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上,不断培植思政教育成份,有利于践行“課程思政”。

此外,语文教育与思政课育人宗旨一致——立德树人。大学生的语文教育目的何在?《左传》有句名言可以说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说得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树立德行。大学语文作为人文教育课程,首在立大学生之德。而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最为关键的课程:传播真善美、厚植家国情怀、培养道义责任担当、引领正确价值取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语文与思政课育人宗旨一致,二者若能相辅相成、交融互渗,必能产生与时俱进、和谐育人的美好效应。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导向,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与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更能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引领和以文化人的深度融合。基于此,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其学科的特殊性,分析大学语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不断挖语文课程的思政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思政深度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人民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Z].教改[2013]1号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Z].2006

本文系湖南省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项目编号:XJKX20B105

(作者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可行性必要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