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021-01-03 22:27张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措施

张娜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结合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探索合理有效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措施和方法,营造汉语言文学教育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逐渐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基本素养,深入把握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文学鉴赏能力 措施

汉语言文学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构造,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有极其明显的人文气质和内涵,要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加强语言意境学习和领悟,使之与生活相联系和链接,增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基本素养。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汉语言文学理念缺乏及时更新

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局限于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将汉语言文学知识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只需将教师传输的内容进行强记硬背即可,而没有真正领会到汉语言文学的内在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表面看似都能背下来,然而却是懵懵懂懂,甚至不知所云,根本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勿提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素养的生成。

2、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尚存在欠缺

在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课程体系之中,通常配置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等课程,而缺乏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契合的实践应用性课程,存在过于倾向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应用教学的现象,暴露出“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没有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难以真正深入地把握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无法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汉语言文学教学评价相对单一

当前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大多倾向于对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的成绩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在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没有进行学生综合品格素养的评价,没有真正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评价的诊断、反馈和发展功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综合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4、课程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地位相对被动,缺乏学习的主体性,停留于“听课做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状态,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知识的积极主动学习和探究,没有掌握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多样化方法和手段,难以培养和生成良好的语言意境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路径

1、合理优化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

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课程内容,进一步优化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设置,改变现有课程设置独立分割的状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贯通和链接,采用统整的方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涵盖多个学科门类的课程模块,可以将概论、修辞学、汉字学等学科相整合,形成“语言文字能力”模块。在不同的文学门类之中,如:文学概论、文学评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都有内在的关联性,体现于文学语言的组织、文学观念、文学风格及文学源流等,可以将其整合为“文艺理论素养”模块,通过学习获悉文学观念的嬗变过程,明晰文学的文化意义,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深入认识到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同时,还要联系基础教育和学生实际,改变部分课程内容偏深偏难的状态,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增加个性化、情境化、生活化的课程内容,适当增加汉语言文学案例分析等内容,关注学生心理和现有经验,使学生融入和渗透到个性化、情境化、生活化的案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生活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课程知识的体悟,真正成为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的主人。

2、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

要倡导学生在汉语言文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下,进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分析和探究,关注和突显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活动中的独特、个性化阅读体验和感悟,加强汉语言文学活动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交流,形成对汉语言文学文本的能动性鉴赏,逐渐掌握汉语言文学的鉴赏理论和方法,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教师要转变单调枯燥的语言讲解状态,将直观可视的多媒体工具引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来,将学生引入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学习情境之中,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和感受,更加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引发与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充分体悟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学生对于案例中的感知和分析不尽相同,在具有典型性和启迪性的案例之中,学生可以通过质疑、分析、辩论等方式进行理解,并借助于各种背景资料进行释难解惑。同时,在汉语言文学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开放式讨论、封闭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围绕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和发挥,从不同维度思考汉语言文学案例中的问题,逐渐领悟到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真谛,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角色扮演法。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站在文本的角度认识汉语言文学作品,充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将其与文本相融合,较好地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主动探究兴趣,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活动之中,体会其中的语言意境、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汉语言文学知识有其自身的结构和特点,教师要预先做好备课,并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学知识的主题意旨,大概了解所学文本的结构和內容概要,初步理解汉语言文学内容的思想和精神,为后续的文学鉴赏提供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基础能力,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诵的方式把握语调、语气,逐渐生成良好的语感,并要着重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背诵练习,采用分段吟诵、逐句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4、把握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背景

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是重要的基石,要理解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和技法,理解汉语言文学内容的主题意旨,对于汉语言文学中的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修辞手法进行深入体悟和合理运用,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等,学习其行文结构和选材剪裁的特点,深入透彻地体会汉语言文学内容的语言意境和特色,做到“吃透”汉语言文学作品内容,对汉语言文学知识做到“烂熟于心”,增强汉语言的气势,更加严密透彻地阐述道理,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之中,巧妙地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作者采用名词性词组表达和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情境,将九个意象巧妙地编织在一个画面之中,通过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的方式,以极尽婉转含蓄的方式衬托游子的惆怅、悲怆之情。

继而,还要全面把握汉语言文学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必须要充分关注汉语言文学内容的背景知识,准确记忆汉语言文学作品所处的时代,了解作者创作的相关背景、所见所闻,理解作者创作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全方位地把握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脉络。以学习古诗词为例,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祖咏的《终南山望余雪》、元结的《箧中集》……,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些古诗词的主旨要义,还要学习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情感,学会对不同诗歌的对比赏析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5、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

在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品意境、悟内涵,还要做到抓字眼、明文意,不仅要从整体层面上把握汉语言文学作品的中心意旨和思想,体会汉语言文学知识内蕴的情感和意义;还要能够做到从微观入手、从细节着眼,要仔细琢磨和推敲文本中的字词、语句,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中体会其中的深意和“味道”,逐渐体会和感受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在魅力,全身心地融入到对汉语言文学作品的理解之中,从而真正掌握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文学鉴赏方法,较好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审美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中体会到文字之美、情感之味。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结合文本作品想象“丁香姑娘”的面貌、姿态等形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置身于“雨巷”的特定画面中,萌发别具特色的审美意象和情感。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教学要以作品为“体”,以方法为“用”,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下,引导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意境和内涵,感受文本作品中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之美,进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充分想象和联想,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思维,增进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培育三种意识 培养三种能力——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核心[J].彭正生.巢湖学院学报. 2016(05)

[2]把握诗歌特点,提高鉴赏能力[J]. 李传鹏.课外语文.2015(07)

[3]影响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形成的因素及对策研究.王克平.關爱明天.2016

[4]浅析汉语言文学中的传统文化赏析——以中国成语大会为例.张蕴灵.中文信息.2017

(作者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探析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困惑与解决措施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