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五行》中动物物候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

2021-01-03 22:50陈佳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业气象

陈佳慧

内容摘要:《田家五行》是元末明初人娄元礼编撰的一部农业气象谚语著作,书中很多内容用现代农业气象学知识来验证仍然是正确的,在动物物候部分,动物物候可预知水旱,预告晴雨,预测作物生长情况。对《田家五行》的动物物候部分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元代乃至古代农业气象的物候预测方法和水平,以及研究古代气象科技的发展历程, 同时也为现代气象科技的发展以及当前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田家五行 动物物候 农业气象

《田家五行》是一部关于古代太湖流域劳动人民实践总结的农业气象著作,是我国元末明初农业气象智慧的结晶,是当时比较系统的一部农业气象相关农谚的整理汇编。该书语言凝练,内容丰富,用词通俗易懂,全书内容大部分以农谚的形式進行表达,总共分为三卷,每卷条理清晰。上卷是月令体,从正月讲到十二月,每月都按照日期记载农业生产及占候,讲解农时以及农事;中卷是分为天文、地理、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类,内容与气象和物候相关;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等类。该书约于公元1368年成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业气象专著。

《田家五行》记载的许多农业气象谚语通过实践证实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现今这些农谚仍在太湖流域广泛流传。在书的版本方面,明清时期,很多研究农业的学者在编写相关农书时,基本都会参考《田家五行》,于是当时出现了许多书名不同而内容与此书相似的书籍,如《居家要览》、《百名家书》、《田园经济》等本。甚至后来徐光启在编写《农政全书》时,也借鉴了《田家五行》,《农政全书》中《占候》部分大量引用了《田家五行》的内容,他仅在《占候》部分补充了“论雾”一节。当今学术界认为较为科学的版本是北京图书馆所藏明嘉靖刻本。

动物物候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动物行为和环境变化,如气候,水文等条件的周期性、规律性变化之间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认识气候环境的变化,探索农业气象的规律以便于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

一.预知晴雨

“春江水暖鸭先知”,动物总是能在天气变晴变阴的时候比人类提前有反应。人们雨天有避雨工具,天冷有厚衣服穿,所以对天气变化的反应就不如动物机敏。《田家五行》总结了太湖流域常见动物对晴雨变化的反应,以此来预测晴雨。提前预知晴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部分的种子得在晴天种植,因为种子播种后遭受风雨也许会有不能发芽的危险。比如小麦适合晴天播种,阴雨天小麦种植会受到影响。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辣椒等农作物也都不能在雨天播种。所以晴雨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提前预知晴雨十分必要。

《田家五行》中记载“家鸡上宿迟,主阴雨……母鸡背负鸡雏,谓之‘鸡跎儿’,主雨。”在古代,劳动人民普遍饲养家禽。他们经常与鸡、鸭、狗等动物接触,对它们的习性慢慢有所掌握,发现它们对晴雨变化十分敏锐。于是慢慢形成了许多口耳相传的农谚,这些谚语是通过描述动物的一些反应和行为来预测天气变化。《田家五行》中这句话意思是村子里农户养的鸡上窝迟了,就预示着阴雨天气即将到来。雏鸡爬到母鸡背上去,预示着天要下雨。鸡上窝迟因为鸡是一种不喜欢潮湿,喜欢干燥的动物。如果阴雨天气即将到来,则空气就越来越湿润,鸡窝里也会更加潮湿沉闷,鸡就不愿进窝。如果在清晨,鸡还很早从窝里出来,也同样是天气将变恶劣的预兆。雏鸡爬到母鸡背上是因为雏鸡的本能,在阴雨来临时候,雏鸡会害怕,所以躲到母亲的身上躲避。关于鸡的农谚歌谣还有“鸡晒翅膀天下雨”,“鸡子上架主连阴”等。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鸡在晴天晒翅膀,预示着即将有雨,如果是鸡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晒翅膀,说明天不会晴很久,雨即将到来。如果鸡飞到高处,比如矮墙上,树枝上等,意味着晚上或者第二天有雨,甚至可能有连续几天的阴雨天。

“狗爬地,主阴雨;每眠灰堆高处,亦主雨。狗咬青草,主晴。狗向河边吃青草,主水退。丝毛狗褪毛不尽,主梅水未止。”是从古至今,狗都是农村最常见的家畜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也是看家护院的好手。这句谚语的意思是,狗在地上刨土,预示着未来天将下雨;或者狗到灰堆高处去睡觉,也预示着将有阴雨。狗到灰堆上睡觉,是利用了草木灰特性——吸潮性。因为天要下雨时,空气湿度増大,狗不喜欢潮湿,所以雨天在能吸湿的灰堆上睡觉更舒服。看见狗吃青草,说明之后是晴天。如果狗到河边去吃青草,这是河中的水将会退去的预兆。如果在夏季,在丝毛狗褪毛的时期,褪毛却褪得不彻底,意味着黄梅雨还要继续下,炎热的天气还暂时不会到来。今天在农村还能听到很多关于家禽预测晴雨的农谚,比如“狗泡水兆天下雨”,“羊牢坡,牛长叫,有风有雨来的暴”等。

“水蛇盘蟠在高处,主水,高若干,涨若干,回头望下,水即至,望上稍慢。”水蛇是经常能在农村的田间里、小路上见到的动物。水蛇相比与其他蛇类对天气变化更为灵敏。这句话意思是,在天要下雨的时候,气压会降低,空气湿度会增大,这时水蛇在洞穴里会不舒服,所以就会出洞,并在芦苇上盘踞,于是劳动人民可以通过水蛇的行为预测阴雨天气就要到来。水蛇距离水面多高,水就要涨到多高。蛇盘在高出把头向下望,水涨得快,向上望,水涨得稍慢。现在农村还有“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种类似说法。李志超在《农田里的气象故事》中记载了45次蛇过道,预报未来一、二天的降雨,准确报道41次,准确率高达91%。

书中还有其他动物物候预报晴雨的记载,如“海燕忽成群而来,主风雨”就是利用海燕对天气变化的反应,看到成群的海鸥突然没有预兆地飞来,预示风雨将至。“蚯蚓……朝出晴,暮出雨。”意思是蚯蚓如果在早上出没,这是晴天的预兆;如果在晚上出没,则预示未来将要下雨。“春暮暴暖,屋未中出飞蚁,主风雨,平地蚁阵作,亦然。”在古代大部分劳动人民几乎住的都是平房,蚂蚁基本上家家都有,是农村最常见的昆虫之一,看蚂蚁识天气非常方便,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春天的晚上如果很暖和,并且屋中有飞蚁出没,那就预示未来将会有风雨;看到地面上蚂蚁到处乱爬或者准备搬家,也预示着很快将会有风雨来临。

二.预知水旱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意味着把握农时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在古代通过动物的物候预知未来水旱情况,这就有利于更好地的掌握农时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水旱灾害首先影响农民的收成,同时也对国家的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之后由水旱灾害造成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减产还会波及到农民生活,使农民穷困潦倒,缺衣少食,严重地会引起饥荒,甚至农民起义等各种社会问题。所以通过物候预测水旱是十分必要的。提前预知水旱,那么就可以根据情况种植适宜的作物,或者提前修建相关水利工程等,可以有效减少农民的损失,使农民安居乐业,进而巩固统治并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田家五行》记载“鹊巢低,主水;高,主旱。俗传鹊意即预知水,则云:‘终不使我没杀’,故意愈低。即预知旱,则云:‘终不使晒杀’,故意愈高。”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雀巢建的低,预示未来雨水较多;雀巢较高,预示来年较为干旱。古代农民通过观察实践认为通过喜鹊筑巢高低来预测水旱。如果会有水灾,喜鹊会把窝搭得很低,但是再低都会在在发大水之后的水面以上的位置。如果未来将发生旱灾,喜鹤就会将巢搭得很高,这似乎是在对太阳进行的一种“挑战”,虽然巢搭的高,但是再高也是不会被太阳“晒杀”的位置。

“三月初三……田鸡叫得哑,低田好稻把,田鸡叫得响,田内好牵浆。”在古代,农民也经常通过青蛙的行为来判断天气,这句话意思是从农历三月听到青蛙叫声来预报当年旱涝趋势。青蛙发声是靠两腮鼓膜的膨胀和收缩,天气晴朗的时候,气压高,空气湿度小,青蛙的鼓膜处于紧缩状态,发出的声音是响亮的,而且青蛙通常成群结队活动,一起叫声音十分响亮。阴雨将要来临时,青蛙的鼓膜就较为松弛了,发出的声音也就很低哑了。所以通过青蛙来预测水旱,是十分科学的。唐代章孝标在《长安秋夜》中也介绍了青蛙可以预测天气:“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獭窟近水,主旱;登岸,主水,有验。”这句话的的意思是水獭窝如果建在靠近河流、小溪的地方,那么未来降水会变少,严重会发生旱灾。如果窝建在河岸远处,那么未来的雨水会比较充足。水獭很依赖水,平时都在水中捕食,如果天气干旱,水獭会把窝建在靠近水源处,因为离水近对其生活更方便;如果当年水多,为了避免窝被水淹,水獭就会选择在离水较远的岸上做窝。早在汉代《淮南子·缪称训》中就有“鹊巢知风之所起,獭穴知水之高下。”的说法,鹊知道风的方向,所以总是把巢穴建在与风相背的树枝上,水獭知道水位高低的时间,所以总是把巢穴建在水无法淹到的河岸边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观察到水獭会随着水位高低而搬迁洞穴的习性,所以观察水獭洞穴的高低成为太湖流域劳动人民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田家五行》中还有其他动物物预测水旱的记载,如“黑缠鱼脊翼长接其尾,主旱。”意思是黑鲤鱼背上的鱼翼长到和鱼尾连在一起,说明未来天气变干旱。“坤蛙、靖挺、黄化等虫在小满前生者,主水。”如果蚂蚱、蜻蜓、黄化等小型昆虫在小满前出现,就预示着年内水多。“看土牛占岁事……赤,春旱;黑,春水。”在春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土牛身色来预测水旱。如果牛身为赤色,主旱;如果牛身为黑色,主水。

三.预测作物生长情况

通过动物物候来预测作物未来的生长,也是古代劳动人民不断实践并口耳相传,一代代传承下来经验智慧。人们通过观察这些在农村常见动物的的某些变化或者反应,并与作物生长情况相结合,以此来预测作物未来长势是否喜人,或者易出现什么问题,从而提前做好准备措施,尽量规避风险,做到能力以内的最大收获。

《田家五行》记载在农历一月份“看土牛占岁事。其释色本按立春日……头黄主熟。又专主菜麦大熟。青,主春多瘟……”在古代,牛是重要的农业生工具,铁犁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直到现在,很多农村仍然还在使用牛耕。牛还能作为代步工具使用,古代除了马车还有牛车,不仅如此,牛也能看家护院,甚至牛还可以食用,所以牛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一身都在为人类奉献。在《田家五行》中了解到,农民还有看家养牛颜色来预测作物生长水旱吉凶的风俗,如果牛头是黄色可以预测这年菜麦大丰收,如果牛头是青色,那么春天就容易发生瘟疫。

农历三月份“上巳即初三日,听蛙声……上昼叫,上乡熟;下昼叫,下乡熟;终日叫上下齐熟。”上昼指上午,下昼指下午。青蛙是田间很常见的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动物,它们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比如池塘或小河周围和稻田里,主要捕食农业害虫。一般白天隐藏在水稻田或草丛里,夜晚或清晨才出来活动。这句农谚的意思是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听青蛙的叫声来预测未来的作物生长情况……如果青蛙上午叫,说明这年降水充足,高处的田丰收,如果青蛙下午叫,说明这年雨水偏少,低处的田能丰收,如果青蛙整天都在叫,那么这一年都风调雨顺,高处和低处的田都能丰收。这是娄元礼收集劳动人民用青蛙叫声来预报水旱的一条测天经验。直到今天,在广大农村仍有利用青蛙叫声来预报未来天气。

“鼠咬麦苗,主不见收;咬稻苗亦然。”在古代,农民家里或者种的地里出现老鼠是常事,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田埂或者地梗有各种大小的圆洞,这些洞基本都是老鼠洞,里面或许有一窝老鼠。这句农谚意思是,无论老鼠是撕咬祸害稻苗或是麦苗,都会未来导致收成不好。不过这在古代由于没有有效的除鼠技术,所以老鼠肆虐较为常见,只是祸害程度不同,轻者就是妨碍农民生活,重者甚至能导致瘟疫。不过农民欠收稻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原因还是当年的气候。在古代,气候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对气象或者动植物的物候等来提前预测气候变化,来尽量减少农业损失。

除了《田家五行》中记载的这些谚语,今天仍然有许多有关动物与农业生产的农谚,比如“青蛙呱呱叫,正好早种稻”,“晓燕来,摧撒秧,小燕去,米汤香”,“黄鹂唱歌,麦子要割”等。这些农谚脍炙人口,并且都描述的是大家常见的动物,将动物习性与农业通过朗朗上口地语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好的传播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综上,动物物候是表现动物周期性和气候变化的征候现象,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经常依靠物候。《田家五行》中的许多动物物候农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报短期的晴雨,也能预报较长期的水灾旱灾,以及预测作物生长情况。不过,虽然有很多古代物候农谚得到证实是有科学依据,却还是有一些农谚未经证实。所以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田家五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也要提倡發现新的动物物候。比如在《青蛙与天气》中作者就通过几年对青蛙叫声的观察补充订正气象台站天气预报,收到了较好效果,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85%左右。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物候学的发展,也是对与现代的气候学,气象学等的补充。气象工作者们可以利用这些物候知识与科学的气象观测结合在一起,使原有的气象预测更为精准,这不仅有利于基层科技工作者,而且也能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对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玉平.《田家五行》中的气象智慧[J].黑龙江史志.2013,(21),166-167.

[2]訾威.《田家五行》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3]李志超.农田里的气象故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184.

[4]栗锡龄.浅淡物候指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J].山西气象.2006,(04),23-25.

[5]王冲.从谚语看动物物候与降雨的关系[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81-84.

[6](宋)王安石.唐百家诗选[M].黄永年.沈阳:江宁教育出版,2000:134.

[7]刘自兵.中国古代对水懒的认识与利用[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3,(03),37-41.

[8]刘欣,春灵.动物与天气[J].河北农机 2009,(03),39.

[9](汉)高诱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4:164.

[10]江苏省建湖县《田家五行》选释小组.《田家五行》选释[M].中华书局出版社,1976.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猜你喜欢
农业气象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气象观测中需注意的相关问题探究
农业气象观测技术要点分析
关于农业气象预报的简析
西藏农业气象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气象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及其发展思路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增强抵御灾害能力
“互联网+”环境下农业气象服务发展探讨
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和防御技术研究进展
关于发展我省农业气象预警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