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1-01-03 22:50何小娥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作用语文教学

何小娥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不断提高美术素养,尝试将美术引进语文课堂,挑战新教法、改造新课堂、注入新学风。语文和美术两学科具有紧密关联性。作为意识形态,语文和美术具有相通性;作为两门学科,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学科教学方法上,语文和美术具有融合性。美术元素在语文教学中有广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绘画与语言文字互动促进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发展;可用板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可借助绘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美术素养 语文教学 学科关联性 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而学科整合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综合性目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它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提高美术素养,应当在教学中注入新理念,做到开放、前瞻、综合。因此,笔者在学习借鉴网络文章《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浅谈美术元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刘蓉蓉)等作品的基础上,尝试将美术引进语文课堂,挑战新教法、改造新课堂、注入新学风,加强学科联系,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功能,调动多器官参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语文和美术两学科的紧密关联性

1.作为意识形态,语文和美术具有相通性。语文和美术都是小学基础学科,二者有着紧密联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美术创作既要对事物可视形象进行描述,还要对事物的神、行、情等进行描述,这点和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西方很多著名美术作品均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和古诗词中的神韵、意境等不可分割。无论对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人们都常用“诗情画意”来进行评价,说明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2.作为两门学科,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美术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之一,是在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中逐渐形成的。美术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教学实践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格得到提升。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標有着一致性。

3.在学科教学方法上,语文和美术具有融合性。在语文以及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融合。首先,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欣赏,让学生对自然事物和具体对象进行观察比较,然后根据体验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将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随后可写成文学随笔。其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意境引导,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让学生在展翅想象中得到乐趣,将小学生善于幻想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举个实例来说,在讲解《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想象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开展说话活动,让学生采用口头表述的方式将自身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利用语言的广泛性和形象性来实现学生创作激情的激发和拓展,从而使课堂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探讨,对学生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赞许和肯定,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提升,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二.美术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插图。语文教师要善用插图,巧用插图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笔者在教一年级语文时,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每次叫学生回答问题,他们往往回答一个词,而不是表达成一句话,于是笔者要求他们用一句完整的话再回答。很多学生可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可是不能说出一段连贯的话。反复训练,教学效果就会增强。

每教一篇课文,笔者都会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话说出插图内容。他们起初不能说出一段连贯的话,于是笔者安慰他们不要着急,让其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训练。时间长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就提高了,能够看图说出一段比较通顺的话。到一年级第二学期,让孩子们看图写话。要求在写话之前,仔细观察图画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图上画了什么,开头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把思路理清以后再让学生看图写话,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2.通过绘画与语言文字的互动促进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日记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对日记进行注释、画插图等。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对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一件事进行说明,也可以对某种景物进行描述,另外还可以通过绘画加文字的形式来对自身的内心世界进行展示,将自身的心情和感受画出来,然后配以文字来对画面主题进行说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生活中的感受,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感受能力。

借助图画理解字词。作为语文教师,简笔画是必修课。寥寥几笔远比高谈阔论、引经据典来得直接、形象、生动。关键是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集中注意力去感悟文本。如在教古诗《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以边吟边画,使这幅深秋时节诗人远上寒山看枫叶的画面立体化了,从而也让学生对诗中的字词也有了一个大致理解。

3.用板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一是借助图画理清文章脉络和文本逻辑。老师在分析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明了课文脉络,也常借助图画。如笔者在教《狼牙山五壮士》时,讲五壮士诱敌上山的目的是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画示意图,学生很容易领悟这壮举势在必行。又如讲《蜜蜂引路》也以图画式呈现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并启发学生学习列宁的推理过程。在教《数星星的孩子》时,要了解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位置,老师先画北极星,让学生定北斗七星的位置。在《詹天佑》一文的教学中,不同的地形用不同的开凿办法,指导学生画示意图,居庸关山势高可以采用“中部凿井法”,八达岭山势不高但是隧道长,可以采用“两边同时开工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设计,也可以带学生一起画图探讨他的可行性。

二是借助图画升华文章主题。笔者在教五年级课文《通往廣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时候,把板书设计成一朵花,花蕊是广场,花瓣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发散开来的“成功”、“幸福”、“梦想”、“未来”、“美丽”等等,花茎是“路”,叶片是“不止”、“一条”,最后老师总结:其实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用好多变的思维,借助不懈的努力,智慧之花就会绽放,边总结边描出花朵。

所以说,美术让语言文字立体化,让记忆效果最优化,增加文字的趣味性,增强孩子们的投入性。

4.借助绘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把学生的无意知觉引导到有意知觉轨道,这是发展学生观察力的首要方面。”学生的注意力是受他所知道的常识影响的。如果学生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所知晓,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就比较积极,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使学生有新的发现。

如,教《美丽的丹顶鹤》一文,预习阶段,笔者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示,展开丰富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那只丹顶鹤。画好后,学生作品一一展示,互相评议,其气氛可真为其乐融融。有的学生还画了好几种姿态的丹顶鹤。原来源自于文中“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等词句。其中有两个词语较难理解分别是“引吭高歌”、“展翅飞翔”,可当我问其意时,学生根据自己画的画,不难便说出了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注意。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可见绘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艺术表现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无意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其思维明朗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让语文课堂留下美术的身影,这是笔者语文课堂的精彩之处。笔者会一如既往的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让学生们学有收获,学得开心、快乐。让孩子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得他们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抒勤:《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研究综述》,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4页

[3]七彩阳光的博客《浅谈美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blog.sina.com.cn/sunli1970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香莲学区宋塬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作用语文教学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