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理论的韩国高中汉语初级词汇教学

2021-01-03 22:50王煜丹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词汇教学语境

王煜丹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汉语热在韩国的不断升温,韩国的汉语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界关注的重点,而语言的学习始终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语境无疑是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经历,对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如何营造语境对韩国高中汉语初级词汇进行教学以及营造语境时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语境 词汇教学 韩国高中 词汇语境

语境,即语言环境,这个术语是由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奥格登和理査滋所著的《意义的意义》一书所写的补录《原始语言的意义》一文中首次提出,并把语境的构成因素划分为两大类:“context of situation”就是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的一些诸如时间、地点等具体的情境因素;“context of culture”就是沉淀在某一特定社会文化群体之中的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早有研究,刘珣(2000)指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词的教学应该与句子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已经说明了语境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下面具体来谈一下语境在韩国高中汉语词汇教学中具体的作用。

不同语境中词语的含义是不同的,在韩国高中汉语初级阶段中,遇到的词可能都是基本词义,但也有一些词汇出现两次,这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区分,不同语境下词汇的不同含义,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网络,减少记忆词汇的负担。比如说'“打”这个词,在询问爱好的语境里有“打篮球、打乒乓球等”里的“打”是指玩耍,那在“打电话”的语境中“打”是拨打(电话)的意思。这两个词义对于我们母语学习者来说并不难理解,但是对于零基础的韩国学习者来说,当第二个“打”的词义时,学生就会有疑问,因为在韩语里面“打篮球”中的“打”和“打电话”中“打”对应的韩语动词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生词讲解的时候光靠翻译解释是无法给学生直观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动作和道具来创设情境,对“打”的词义加以区分,帮助学生利用不同的语境为讲解生词的不同含义,构建他们自己的汉语词义网,摆脱对于母语的依赖,让学生即使是在初级阶段也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在汉语的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汉语的语体大致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会针对不同的语言环境使用不同的语体,例如我们在教学生日期表达法的时候,韩国高中初级汉语一般以口语语体为主,所以再说几月几号的时候都是用“号”,但是如果在写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日”,所以口语语境和书面语语境中对词汇的语体选择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就要把口语与书写结合起来,给学生强化这两种表达方式,

一.如何营造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1.“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具体真实的语境

讲解的词汇教学首要的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充分准备好备课内容,平时多观察学生,总结学生词汇学习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后也要多亲近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及时给学生词汇学习的反馈建议。例如在韩国高中教汉语时,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请假上厕所的现象,于是在教“可以”一词时,利用上课请假去卫生间的情境,来跟学生说:“上课的时候要去洗手间要跟老师用汉语说“我可以去洗手间吗?”以后同学们上课去洗手间用汉语说。这样他们既可以体会“可以”在实际语境中的作用,真正应用于实践。并且有助于教师管理课堂。

2.灵活运用语境

汉语的高语境文化就注定了汉语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很高,尤其是当我们给外国学生讲解语法内涵的时候,由于我们并没有像英语、韩语那样明确细致的语法规则,这就导致了我们的语法看起来简单,但理解起来很难。

比如我们在讲解“V+过”的时候,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可以使用这种形式并且怎么使用,但是由于属于表意文字的汉语与表音文字的韩语之间的存在的差异,使得汉语无法像韩语一样通过词形的变化来对动作的时态进行判断,我们大多数情况是通过“着、了、过”等助词以及具体的语境加以判断并理解句子。因此当我们讲解“V+过”的含义时,我们其实对这种用法并未有过系统的学习,很多都是依赖于我们的语言环境逐步习得而成的,所以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我们就要设计出具体的典型的语境对这种形式的含义和使用情况作大致的界定。比如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你见过恐龙吗?”那学生反应肯定是“没见过。”学生就可以明白这种形式表示从过去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一种状态并且还有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我们不难发现,汉语中很多像“V+过”表达方式,如果用语言说明很难解释清楚。全面。而且对汉语老师的外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当我们给出一个典型的语境,就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种复杂的语法概念。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灵活地设计出恰到好处的典型语境。

然而,教师在备课阶段即使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和环节,对词义的讲解已经设计好了具体的语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课堂可能会发生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并且学生可能会突然提出一些问题你没有想好怎么回答,这是就需要老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就地取材可能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讲“你有哥哥吗?”这一课对“有”和“没有”进行讲解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问我:“你有男朋友吗”(用韩语),于是我就假装很生氣地说:“没有!”学生都笑了并且对“没有”这个词印象很深刻。

3.利用多媒体或实体道具营造立体语境

在语境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借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工具,使语境在图片、视频等的辅助下更加的清晰,从而激发学生对新学词汇的兴趣。同时多媒体课件更具个性化、交互性和针对性,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语境,使其能更好地了解交际双方的身份、年龄、职业、彼此关系、说话时的情感及神态等诸多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教师也可以通过实物道具为学生营造立体语境,在我的实际教学中中发现,教师偶尔利用一些具体的事物也可以能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词汇的情境中去,例如我在韩国的实践教学中,在讲“年、月、日”的时候,我就运用到了实物道具——中国挂历我刚开始讲单词的时候用的是PPT,然后几个简单的操练也是选取的日期图片,明显看出学生没有兴致,但当我拿出挂历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这时我用挂历来翻页,学生就会一直盯着看不同的月份的页面,并且积极地说出月历。

当我们要帮助学生区分口语的“号”与书面语的“日”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传声筒”的游戏,四或五个人为一组,老师给出汉字的日期,由第一个学生告诉第二个学生,然后再由第二个学生写下来给第三个学生看,然后再由第三个学生说给最后一个学生听,让最后一个学生写下来,整个过程中如果所有的表达法使用都是正确的本组即为获胜。利用这种方式可以训练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快速切换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营造词汇语境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语境信息量的问题

周小兵(1997)强调在举例时要处处以第二语言学习为出发点,使用的语言必须简单易懂“信息量大”有时汉族人会觉得罗嗦,冗余度大,但对学汉语的外国外族人可能正合适。因此我们无论在词语教学中都应设置相应量的语境信息将其中隐性的逻辑语义关系显性化,让学生了解、掌握所教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准确地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点。例如我们在讲“入乡随俗”的时候,从中国人的角度可能一个漫画“外国人用筷子”就懂了,但是由于我本身就有很熟悉自己的语言环境,有的时候字面意思和稍加一点提示就可以懂,但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汉语的语境并没有任何概念,就要多角度的去创设语境,要从衣食住行各个角度对“入乡随俗”创设语境,这样才能对这个词有全方位的理解。

2.注意语境的相对封闭性和完整性

语境具有相对封闭性。因为在各个具体语义场中积淀的文化因素是各不相同的,語义场有选择地对特定的语用主体开放,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老师可能会为了减少教学负担,制造的语境可能会为了让学生学到这个词之后就戛然而止,那这样做就容易让学生对汉语语境的理解有所偏差。

总之,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为词语营造一个具体的语境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营造语境的方式要不断变换,可以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展现;也可以是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或校园中的场景;还可以是课堂中一个随机的提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途径灵活创造适合所教词汇的语境,而且在营造语境时,要注意语境的真实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简单易懂的情境对学生的启发最大,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我们也要注意语境本身的特点,语境是有一个自己相对完整的时空闭合,我们不要为了减少教学负担去割裂语境。这样会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姬珍珍.协同教学模式在韩国高中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2]贾璐琦.“协作教学”模式下的韩国高中汉语课堂教学研究[D].安阳师范学院,2020.

[3]余峥瑶,谢苑苑.从高低语境理论分析中医跨文化翻译的“文化折扣”现象[J].品位经典,2020(06):32-35.

[4]靳珂.协同教学模式下韩国高中生的汉语语音教学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0):190-192.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猜你喜欢
词汇教学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基于语境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程研究的高中英语课程词汇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