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学视域下的文化礼仪教育

2021-01-03 22:50程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育

程燕

内容摘要:文化学视域下针对文化礼仪教育的思考,教育工作者可从文化观念、行为动机、行为习惯等方面着手,具体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教学工作。基于完善的文化体系,有理有据的对学生文化品格进行塑造,并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礼仪行为。具体来讲,教育工作者需积极构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科学的融合、家庭与学校协同开展文化礼仪教育,基于此,构建一个积极的文化熏陶、良好行为养成的氛围与环境。

关键词:文化学视域 文化礼仪 教育

生长环境、生存环境、教育环境,对学生个体文化观、礼仪观念的形成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生思想成长、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不应局限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的传授与讲解,需联合家庭做好文化礼仪教育。通过构建健康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需利用文化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礼仪习惯与礼仪观念。保证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识大体、懂进退,成为能够遵守礼仪规范、社会秩序的高素质人才。

一.文化学视域下文化礼仪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文化礼仪教育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

文化礼仪教育既是培养高素质、高情操人才的过程,更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礼仪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传承性,必须将优质的文化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教育领域是传播知识与文化重要场所与基地,必须面向不同阶段的学生做好文化礼仪教育。保证所有学生在遵守社会秩序方面产生共同意识,能够以礼相待,促使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健康发展,并逐渐生成更加先进、现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体系。

(二)基于文化礼仪教育可培育优质的优秀文化传承人

礼仪规范对于人的行为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人们有序参与社会活动的必要素养。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文化、技术的过程中,既要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还需具备良好的礼仪观念、知识素养、文化素养。且对现代科技、网络文化进行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正确追溯我国的历史文化,应产生传播与传承优质文化的意识。而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科学的开展文化礼仪教育,切实培育出优质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与推广者。

(三)文化礼仪教育是对传统优秀文化再认识的过程

文化礼仪教育,是教师组织学生对优秀文化进行重新解读与理解的过程。既要文化学视域出发,对礼仪文化、礼仪规范、民俗文化、祭祀文化进行学习与了解,还需以现代思维审视与判断学生个体行为与社会关系处理之间的问题与联系。不仅要真正内化吸收优质文化,还需将其转化为学生生存的智慧,令他们能够形成良好的理想人格。优秀文化的认知程度,会对学生的价值观树立、人生态度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文化礼仪教育,需切实引导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产生正确的认识,并进行现代化的解读与应用。

二.基于文化学视阈下的文化礼仪教育的主要方面

(一)文化品格塑造

礼仪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社会发展形态、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而文化学视域下,面向学生开展文化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进行文化品格塑造。[1]既要了解社会文化、风俗礼仪文化,还需对现代社交规范与标准进行学习。同时,应指导学生对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礼仪文化进行深层次分析与了解,为良好文化礼仪素养形成奠定扎实基础。文化礼仪教育需依托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的同时,应是他们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

(二)良好礼仪习惯养成

学生具备良好的礼仪习惯,才能够更好的处理群体关系,有序融入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中。而文化礼仪教育,需通过规范的了解、文化的学习,才能够最终形成常态化的良好礼仪与行为习惯。而学生无论学习文化礼仪的基础知识,还是在行为上外显学习成果,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为符合社会秩序的社会个体。文化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性、社会性、继承性,需随着文化的进步与丰富,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与完善。

(三)夯实学生文化体系

文化礼仪教育从功能上进行分析,是基于人类个体的价值共识控制具体的行为。而行为的产生与规范,会直接受到社会个体你一观念的影响。[2]具体来说,文化礼仪教育必须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有效的调控个体行为,二是保证学生人格的独立与完整。通过不断夯实学生文化体系,使他们对社会秩序等建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礼仪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

三.基于文化学视阈下的文化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必须保证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与要求。而文化礼仪教育,应能够做到建立健全学生的理想人格。运用引导与激励的方式实现礼仪教育目标,使学生在知识、行为、文化等方面获得有效的培养。[3]现代教育情境下,构建与实施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对礼仪文化进行全面了解与研究,充分内化吸收后成为学生的人格素质。而在面对面开展文化礼仪教育活动过程中,需将理论知识作用在学生的行为上。即真正利用礼仪规范学生日常动作,令他们懂得如何建立和谐的群体关系。同时,教师在线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维护社会秩序的正确观念,令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公序良俗。利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文化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在价值塑造、文化品格培养等方面做好配置与调整。

(二)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科学融合

文化礼仪教育,需经过文化认知、礼仪形成、良好行为养成等重要阶段。而文化学视域下,教育工作者需切实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工作,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并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与文化素养。[4]而良好礼仪的形成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祭祀文化、儒家文化等。尤其,教育工作者须使学生了解礼仪源于风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理复杂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规律。根据当代学生的思想认识、文化认知、行为习惯等,从现代文化视域出发,引导学生重新认知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联系与区别。文化礼仪教育不是外在的形式感,應能对礼仪文化进行沉淀与升华,成为学生优质的人格素质。这样,学生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参与到职场活动中,都能够基于良好的文化礼仪素养,有效的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

(三)家庭与学校协同开展文化礼仪教育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文化品格素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5]而针对文化礼仪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开展,应能进一步解决家庭教育缺位的问题,注重构建一个完整、优质教育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文化礼仪素养。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层次分明的文化礼仪教育方案,帮助家长有针对性、目的性的配合与协同开展教育工作。教育主体需明确文化礼仪教育不是形式化、机械化的传授既定俗成的礼仪文化,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内涵,并最终作用在行为上。通过不断夯实学生理论体系、文化认知,令他们在无意识间能够展现出良好的文化素质、家庭教养。而家庭与学校协同开展文化礼仪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做好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影响,确保学生在思想层面、行为方面都能够切实展现出文化礼仪教育的效果。

总之,文化礼仪教育,有助于培育出遵纪守法、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学生,并能够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渠道。教育工作者需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价值,构建一个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现代化教学场景。利用网络平台、传统课堂,分别展开文化礼仪教育活动。学生了解优秀文化、礼仪规范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文化观、礼仪观念。

参考文献

[1]曹瑛.文化传承视野下的高校礼仪教育途径探索[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6):39-43.

[2]宫井然,白思宇.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J].长江丛刊,2020(34):96-97.

[3]王松.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1):114-115.

[4]冯小红.“耕读文化”背景下的礼仪教育实践路径与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31):32-33.

[5]李玉屏,陈亚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参花(下),2020(11):42-43.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区域教育大扫描
“探求·明理”生本教育的探索实践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节俭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