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2021-01-03 16:35沈森
民族文汇 2021年2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应对策略农村

沈森

摘  要:本文从农村家长的角度指出了农村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误区,针对误区进行原因分析,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农村;幼小衔接;应对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就是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注重行动和实践,而家庭环境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此家庭教育更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1]。

随着当今社会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村家长们也日益积极的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教育中,逐渐改变想法,重视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农村家长们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误区,这种误区很可能会阻碍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农村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农村家长认识水平参差不齐

1.对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内容的差异缺乏科学的认识

农村家长们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方式和衔接的具体内容等深层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入,他们片面地将两者的差异理解为仅仅是学习环境和纪律要求方面的不同。

2.过分重视知识和学习成绩的获得

幼儿处于幼小衔接阶段时,学习成绩是农村家长们最担心孩子不能适应的地方。大部分家长片面地将幼小衔接理解成单向的知识衔接,过分重视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把学科知识作为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学习的重中之重。

农村家长们普遍会让幼儿学习一些算数、汉字、拼音、英语等小学教育阶段要接触到的具体学科知识。农村家长们认为,尽早给幼儿灌输小学课本知识,能够有助于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成绩的提高,等到进入小学后再学习一遍,可以使幼儿学习的掌握的更“牢固”、更“轻松”,却容易造成幼儿求知欲望低下的现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前期的“根基”不牢,就会导致信心不足。

(二)农村家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问题凸显

1.参与幼小衔接教育过于被动

虽然大部分农村家长已经意识到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村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参与过于被动。他们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大多只是配合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很少主动参与到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

2.开展入学适应教育欠缺

心理适应教育欠缺。大部分农村家长却忽视了幼儿入学适应的心理准备。对于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他们即将进入小学,从幼儿转变成小学生,所处的环境、需要接受的教学方式、所接触到的新集体会有很多不同,幼儿可能会出现排斥、焦虑等不适应的心理负担。

学习方式转变教育欠缺。对于学习方式和能力的衔接,这一幼小衔接阶段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却往往是农村家长们容易忽视的,缺少对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引导,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

二、农村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教育的科学内涵

幼儿园和小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教学环境、管理方式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因此,正确应对这些差别是农村家长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是为了未来美好生活做准备”,幼小衔接教育并不只是片面的积累知识,要想适应小学教育,幼儿需要转变自己的行为习惯。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农村家长们不应该过分注重幼儿当下的学习成绩,而应该立足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学习方式、学习技能、社会性、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转变和衔接做好准备。

(二)明确自己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陶行知強调要解放幼儿的时间与空间,在家庭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解放幼儿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才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热情,有针对性地锻炼幼儿的创新精神。[1]在家庭教育中,首先,农村家长们要意识到自己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家长们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主动了解如何教育、如何学习,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适应学习和生活习惯的过渡。

其次,农村家长们也要意识到,自己只是幼小衔接教育的引导者,幼儿才是幼小衔接教育的主体。家长应该本着尊重幼儿的原则,为幼儿适应小学做准备。在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时,家长切忌一味的责骂幼儿或是强硬的“逼迫”他们适应。家长们应该注意及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幼儿逐渐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让幼儿主动的去适应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三)均衡家庭教育资源的投入,杜绝盲目的超前教育

虽然教育改革已经施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就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来看,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很多农村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了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不过他们普遍的关注点都是幼儿的成绩、分数,认为家庭教育的物质资源是重中之重,是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接的关键。就是因为农村家长的传统观点以及担心幼儿不适应的焦虑情绪,导致家庭教育资源的投入不均,盲目的以知识储备为中心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幼小衔接不仅是外在的知识、环境的过渡和衔接,也是内在心理的过渡和衔接。农村家长们不仅仅要营造适当的物质环境,给幼儿提供物质支持,还需与幼儿园合作,加大合适的家庭教育文化资源的投入,例如给幼儿提供心理支持,引导他们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四)正确对待社会竞争文化,避免盲从社会辅导机构

竞争文化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很大一部分农村幼儿家长目前还不能理性对待和接收这一社会文化。因此农村家长们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从而导致幼儿学习的“功利化”。而目前又有各种各样的幼小衔接辅导机构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相继出现,这些机构的质量又是参差不齐的。农村家长们应该正视社会竞争文化和辅导机构,不要过于焦虑而盲目跟风报班。家长可以咨询专业的幼儿园教师,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明确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和不适应的方面,明确科学育儿的方法。

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能够引导农村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也启示他们把幼儿放在教育的主体上,给予幼儿展示、实践的机会,[3]让幼儿主动的进行幼小衔接,这样幼儿才能不断地的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海云,赵霄冉.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纾解——基于生活教育理论[J].江苏教育研究,2021(Z1):45-48.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应对策略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