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书本世界、感悟别样人生

2021-01-03 17:53王锋玲
民族文汇 2021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锋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人们更加关注于学生学科核心素样的养成。阅读是学校语文课程的主要部分,对于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本文给出了关于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对策,并期望对于广大小学语文老师们有一些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核心素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现在主要依靠具体学科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可以从语言的构建、思考的发展、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等方面进行区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确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目标,革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创设情境,积累语言知识

目前,部分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基本上以说明为主,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知特征,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语言知识无法有效积累。语文教材内容非常丰富,题材涉及到很多领域,有些文章与学生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策略,直观地处理抽象知识要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顺利地积累语言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依靠多媒体技术的丰富功能,通过图像、视频等多样化形式的运用,构建兴趣化、形象化的阅读文本,使学生能够看懂文字、有助于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文章内涵等。

例如,学习《观潮》一文时,为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可优化导入环节。首先,以语言向学生导入文本所描述的对象,“我国的疆域广阔,风景秀丽。其中钱塘江大潮是一个非常壮美的景观,同学们想不想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呢?”接着,教师对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视频等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直观的呈现,学生能够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充分感知,继而想要进一步探索和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自主阅读,如果遇到了生字词,则要查询字典了解生字的准确读音,且于文本语境中思考字词的含义。其次,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再次细读,依据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能够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叙述出来。且将文本重点字词作为细读的关键,对文本语言特点深入分析,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积累。

二、提出问题,训练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只有初级水准,就需要老师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其中,老师通过巧妙的创设和提出问题,就能够更高效地训练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学校语文老师应该深刻分析课程的内涵和课程目标,并精心策划一些高价值的题目,以促使学生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内容,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而老师也要严格地把控题目的品质,尽量将开放性、启发性强的题目当作设计的重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打破传统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形成现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一文时,可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将世界范围内的优美自然风光展示出来,包括日出场景、山川河流等,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神奇、优美初步感知。学生观看过后,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阅读。完成阅读活动后,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认为大自然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得知的?”“你是否赞同作者的意见?从哪些方面来证明?”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的深度。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给出相应的回答。这样学生能够对文本内容更加深入的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良好锻炼。之后,为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结构和叙述形式,教师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如“文本的叙述顺序是什么?你能找出开头和结尾的关联吗?”这样根据具体教学需要提出合适的问题,就能持续活跃学生的思维,不仅让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也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有效锻炼了其思维能力。

三、依托教材,发展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兼具语言美、思想美等特点。依靠这些美丽的东西,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过去,受应试思维、传统观念等要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将工具性作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导致了没有体现语文课程的审美功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深入融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促进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审美主体的审美态度直接决定审美客体价值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审美教学活动中,必须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审美态度。

例如,学习三年级《山茶花》一文时,本篇散文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作者通过擬人、比喻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将山茶花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本语言十分优美,可读性、感染力较强。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文本,细细品味语言之美。为帮助学生深切感知,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描写山茶花的句子着重阅读,体会关键词句的妙处。其次,学生阅读过后,教师以图片形式直观呈现文本中所描述的山茶花,深化学生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对山茶花之美切实感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在做好基础语言知识说明的同时,适当开拓教学深度,培养和锻炼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要推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同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有效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多瑞,张银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层级结构的培养措施[J].学周刊,2021,(34):137-138.

[2]吴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运用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21,(22):197-198.

[3]张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的重要性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25.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