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2021-01-04 10:41刘文新崔东
科教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本科生实验室创新能力

刘文新 崔东

摘要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文化氛围、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开放程度制约着西部地区高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特色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本科生培养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本科生 创新能力 地理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14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Geography Science

LIU Wenxin, CUI Do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innovative cultural atmosphere, faculty strength,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the degree of laboratory opening restric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geography in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reate a strong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innovation, build a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 for innovation, build a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practice, innovate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perfe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geography science.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bility; geographical science

創新是时代的主题,是引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将“创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主要任务之一。而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是高等教育者纲举目张的教育,[1]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依旧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本文结合伊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培养实践,探讨地理科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1创新与创新能力

创新是在已知世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提出新观点,寻找新方法,创造新事物,开辟新领域的实践过程。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创新过程也被认为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即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提出问题,进一步通过创新思维分析问题,最终利用创新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大辞典》对能力的定义为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创新能力即可以简单表述为能够顺利完成创新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目前,学术界对创新能力的内涵还存在争议,可以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创新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创造的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和新产品的能力,[2]囊括创新过程中的所需要的多种素质,包括必要知识准备、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崇高的献身精神以及强健的体魄等。[3]后者则认为创新能力是创新过程中的基本素质之一,将创新能力定义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3]与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格等共同构成创新过程中的必备素质。清楚认识创新能力的本质和内涵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创新能力指的是创新过程所需的多种素质的集合,是在创新过程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某种智力因素。

2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人在创新过程中所学的综合素质,涉及人的多方面素质。其中激活人的创造潜能是关键,[4]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是的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为本科生营造浓厚创新文化氛围,建设特色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本科生培养方式以及完善创新评价体系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向。同时,扎实的认知教育,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参与科研有利于本科生创新素质的发展,[5]其中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产学研合作教育、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创新培养方式是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积极主动的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有助于增强本科生创新意识,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当然,任何能力培养都是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

本科生创新活动的发生是建立在其已有的认识基础上,需要其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要求我们在鼓励本科生科研的同时,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等。同时,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会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也有助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地理科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伊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为培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并且已经有多年本科生导师培养制的实践经验,目前正积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推进产学研模式的开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旧面临多种形式阻碍,主要问题如下:

3.1创新文化氛围淡薄

创新文化是一种激发创新意识、崇尚创新精神、鼓励创新活动、促进创新发展的文化生态,[6]是本科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普通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对本科生科研的不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缺乏面向本科生的创新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导致校园创新文化氛围淡薄。进一步导致本科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精神缺乏,不利于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发生。

3.2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落后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學这个最基本的载体。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庞大,相比其他学科,实践课程较多,这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理论课程较多,课时比重较大,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以及缺少必要的科研训练课程等依旧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碍。同时,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教学工具使得目前课堂依旧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讲授法依旧是大部分教师主要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到有效的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3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阻碍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最主要的因素。目前,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再读学生人数523人,然而仅15名专业教师,生师比为35:1。同时,具有博士学历的专业教师比重小,年轻教师比重较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和新专业的开设,导致师资力量进一步紧缺。首先,由于师资力量的紧缺,教师肩负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巨大的生师比意味着要一名教师要指导35名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导致本科生导师制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其实,师资力量薄弱,意味教师的科研项目较少、科研资金的不足,限制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也导致本科生缺乏科研训练和科研实践经历。同时,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薄弱进一步阻碍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开展。

3.4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

科研实验室已成为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对本科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科研实验室优质仪器设备设施资源,能够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7]目前,地理科学专业拥有土壤、地质、GIS等多个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善,基本可以满足本科生日常实验教学和开展科研的需求。然而,出于对实验室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实验室的使用依旧是以实验教学为主,本科生在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受到了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对本科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作用。

4地理科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建议

4.1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文化氛围

积极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将创新教育纳入本科生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建全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为本科生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优化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和产学研合作模式,为本科生创新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等;重视课堂教学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2加强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即时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体。本科生科研创新的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本科生创新能力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高低。加强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建立健全以科研创新以及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评价体系,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其次,加强对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与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指导教师科研工作,鼓励年轻教师学习深造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再次,提高人才待遇,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扩大教师队伍的规模。最后,优化和落实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和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4.3积极推进本科生科研创新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等活动重要平台。推进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建设,能够切实保障本科生能顺利开展科研和创新实践等活动,对本科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建立健全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加强导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本科生实验的指导,严控危险药品的使用,切实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其次,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扩大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程度,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对本科创新教育、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科教结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8]最后,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实验建设以及以“创客空间”为代表的创造平台,加强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新技术和手段,创新实验室环境。

4.4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要方式。建立健全以创新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体系,协调好诸多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课程建设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增设科研训练课程,落实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要重视课堂教学对本科生创新能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根据课程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5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开展

积极推进地理科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开展,结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地方积极发展的需求,将生产实践、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构建实践创新平台、科研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6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合作

现实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于多学科、多领域共同参与。地理学的发展与进步往往是建立在于其他学科交流合作的基础之上。每种学科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思想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视野变得开阔,新的思路就容易产生。在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与其他学科积极交流,优化自生培养模式。同时,广大本科生在进行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也要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拓宽视野,寻求突破。

5结语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为育新才,先培沃土”,高校应积极培植好创新沃土,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己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以胡杨精神育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地理科学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XJJG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長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www.swpu.edu.cn/jxpgc/info/1202/3338.htm

[2]徐显龙,管珏琪,张峦,等.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3):70-76+106.

[3]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05):6-11.

[4]郭广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1(05):12-15.

[5]郭卉,刘琳,彭湃,等.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106-111.

[6]眭依凡.创新文化:决定大学兴衰的文化之魂[J].中国高等教育, 2007(07):7-10.

[7]李志军,胡笑涛,蔡焕杰,等.科研实验室参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1):230-233.

[8]韩响玲,金一粟,穆克朗,等.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推进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2):10-13.

猜你喜欢
本科生实验室创新能力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