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2021-01-05 12:0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龙泉窑龙泉青瓷

徐 星

龙泉市星辰瓷业有限公司 浙江龙泉 323700

龙泉是中国著名的青瓷之都。龙泉青瓷是我国最主要的青瓷品种,其发展的历史悠久,龙泉青瓷结合浙西南山区的实际,充分运用自身的独特材料和地理物产的优势,不断进行优化与创新,烧制出品质优异的厚釉青瓷产品,登上了中国青瓷艺术的高峰。

一、清代以前龙泉青瓷技艺传承简析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龙泉青瓷始烧于三国两晋,北宋前龙泉窑处于初创时期;北宋始,初具规模,制瓷技艺已相当成熟,窑业沿龙泉溪下游两岸逐渐扩展。至南宋和元代,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形成以龙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窑场众多、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龙泉成为我国最大的瓷业中心,出现“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

南宋龙泉青瓷技艺臻于巅峰,厚釉粉青、梅子青、哥弟窑皆备。宋元时期青瓷产品不仅受到朝野中上层欢迎,还远播海外市场,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打产品。明中期以后,随着景德镇青花瓷的兴起和海外贸易被禁止,龙泉青瓷海外市场迅速枯萎,渐至衰落;至清代技艺凋零,大窑、金村、道太、安仁等原青瓷中心产区窑火渐熄。

明代,龙泉窑规模不减,声誉依然,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供奉皇宫、达官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处(处州龙泉)等府烧造”。故如《菽园杂记》所云:“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正统年间著名匠师顾仕成的作品,形制规整,釉厚色青,仍为国内外收藏家、鉴赏家所青睐。成化、弘治后,产品质量下降,所谓“质粗色恶,难充雅玩矣”。但是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从未中断,从流传至今的实物、窑场零散分布的考证,都证明清代龙泉青瓷尚有少数家庭作坊在坚持生产,八都南窖村、瀑云埠头村、青溪孙坑村等处仍在生产当地百姓的日用器。孙坑村范姓窑技艺代代家传,坚持烧至民国,是龙泉青瓷清末的薪火传承者。

二、民国时期龙泉仿古青瓷的兴起

进入民国时期,龙泉窑业已转移至木岱、宝溪一带,主要以烧造日用青花器为主。青花白瓷碗是这一时期的主打产品,主要销往福建浦城、衢州江山等地,也通过瓯江销往沿江两岸地区。

清末民初,一些日本、德国、美国的古董商追根寻源直接来龙泉搜罗古青瓷,在龙泉的一些传教土更是以传教为名,长期住龙泉收买采购,继而国内一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龙泉溪口、大窑等古窑场成为他们寻宝发财的宝地。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当地民众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的风潮;另一方面,宝溪一带一批民间手艺人开始利用自己制瓷技艺研究仿制古青瓷。宝溪民间艺人以家族和师徒传承的方式传承青瓷烧制技艺,其中“李生(三)和”、“张义(贰)昌”、“龚三兴”和“陈家窑”四个家族是龙泉窑薪火相传的典范。

在青瓷文化研究方面,民国年间时任龙泉县县长的徐渊若撰写了专著《哥窑与弟窑》,该书出版于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尽管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考古发掘资料佐证,某些论证不一定妥当,但仍然当之无愧地成为综述和研究龙泉窑青瓷之嚆矢,几十年来一直为国内外龙泉青瓷研究者和爱好者所瞩目。宝溪乡绅陈佐汉更是结合自己的青瓷烧造实践,访求民间收藏古代龙泉青瓷古物,撰写了《古欢室青瓷研究浅说》、《古龙泉窑宝物图录》等著作,为龙泉青瓷的文化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烧制的仿古青瓷,工艺作旧达到一定水平,其器型和釉色一味追求仿古,缺乏革新创造精神。

民国时期宝溪等地民间艺人对仿古青瓷的研究和烧制实验,保存了千年龙泉青瓷的薪传火种,他们对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为解放后龙泉青瓷恢复大规模生产和走向中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新中国对龙泉青瓷大规模的生产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种繁多,急需恢复传承传统技艺。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上作出“要恢复五大历史名窑,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的指示。浙江省迅速行动,成立龙泉国营瓷厂。1959年,在浙江省工业厅的主持下,专门成立了“浙江省龙泉青瓷恢复委员会”。在该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国家派出了一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文物考古等部门专家组成的专业人员,对龙泉青瓷展开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科学测定和恢复试制等工作。原来在木岱、宝溪的老艺人也加入龙泉国营瓷厂的技术工人队伍,纷纷拿出自己的拿手绝活,贡献釉料配方、烧窑技术,恢复了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国营龙泉瓷厂作为恢复龙泉青瓷传统技艺的核心单位,集中了龙泉当地的能工巧匠,还优先分配了一批陶瓷学院的大学生参与生产科研管理等工作,不仅完成了国庆10周年、15周年北京人民大堂国宴用瓷的生产任务,还开发了新产品成为赠送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国礼,此后一系列重要产品成为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堂的陈设用瓷,并被各大博物馆广泛收藏。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龙泉国营瓷厂最辉煌的时期,每年广交会龙泉瓷厂都会得到海外市场大批订单,国内市场在与各大窑系竞争中也优势明显。在产品的设计创新方面,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许多新造型、新的装饰手法也竟相试验获得成功。在烧制方面,由柴烧龙窑改为烧煤窑,由圆窑改为隧道窑,产品的烧成突破了以前只能烧小器物,不能烧大器型的局限,烧制成功五六十公分直径大挂盘和一米多高大花瓶,取得了傲人的业绩。

四、当代龙泉青瓷中兴发展的新路径探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有青瓷企业相继改制。龙泉青瓷产业抓住了时代机遇,由原瓷厂技术人员、工人为骨干的一批中坚力量纷纷自主办厂,办个人工作室,宝溪、上垟一带一批民间艺人及其后代也纷纷自主创业,龙泉青瓷迎来了一个百花争艳的新时代。

当代龙泉青瓷产业已有创业主体五百多家,从业人员近二万人,年产值十多亿元。青瓷产业在原料加工方面实现了专业化,烧成方面普及了液化汽的棱式窑烧制,传统龙窑柴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保护,每年有政府资助的龙窑文化节进行龙窑烧制活动。

在造型、装饰等环节,现代龙泉青瓷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更有许多新的突破,如1.8米高度的大瓶,一米直径的大盘都被烧造成功,许多仿青铜器的造型如四羊方尊、鼎炉等端庄大气,尽显古朴典雅风范;在釉色开发方面,纯正的粉青、梅子青已不稀罕,还成功开发了紫铜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米黄釉、天青釉、乌金釉、月白釉等,使龙泉青瓷釉色更加斑斓、瑰丽。在装饰方面,有“象形开片”、“青白结合”、“跳刀装饰”、“哥弟窑结合”、“哥弟窑胶胎”、“青瓷露胎装饰”、“青瓷釉下彩装饰”、“青瓷书法、绘画装饰”等新技艺不断涌现,这些推陈出新的新技法新工艺,使龙泉青瓷这一古老的陶瓷品种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在烧成方面,液化气梭式窑代替传统柴烧龙窑和煤烧圆窑,是新时代龙泉青瓷工艺技术上的最大创新和进步。这种新式窑炉温度控制精准,环境污染小,投资不大,窑炉产量灵活设计,能力可大可小。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全球第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当前,龙泉青瓷的发展正走上了全面振兴的道路,但产业发展的规模还偏小,与全国陶瓷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有些工艺技术与古代最高峰的宋元时代相比还有差距,更严重的是,在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方面创新力不足,制约了龙泉青瓷产业的发展。

在提高创新力方面,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龙泉青瓷在当代能不能赶超宋元,达到又一个历史新高峰,关键是人才。现在龙泉有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而且方兴未艾。对这些国宝级的大师,要保护,要营造好的研究氛围。二要培养人才。要建立梯级人才培养机制,出台措施,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新的大师、技师。当务之急要抓好三类人才的培养:一是艺术类的大师、技师,二是营销类的经理、法人等人才,三是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工艺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拓宽培养渠道,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有求才若渴的心理,大力引进市外优秀人才。

要做大做强龙泉青瓷产业,如何拓展销售市场也至关重要。要通过龙泉青瓷这张金名片来整体包装、推销龙泉。龙泉青瓷促销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继续办好青瓷宝剑旅游节,可把国内外的青瓷同行、营销者、中介公司请到这里来,同时组织大师作品到境内外举办高规格的展览,进一步做大做强龙泉青瓷的品牌。结合文化旅游项目,宣传青瓷,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龙泉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地位显赫,文化底蕴深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是龙泉旅游开发中的一个优势资源,相互促进,既宣传推广了青瓷,又做大了旅游产业。

近年来,一场关于龙泉青瓷发展方向的争论正在青瓷业界发生。有人认为,走艺术之路,龙泉青瓷的价值将日益提高,地位益显尊贵;也有人认为,孤芳自赏不是青瓷的本质。艺术青瓷实用化,才更贴近百姓,融入市场,扩大规模。到底是走艺术品之路还是走日用瓷之路,龙泉人为之困惑。

龙泉青瓷从国有瓷厂一统天下到改革后如今分散在一家一户生产,现实决定了青瓷业靠由低投入、产量小、手工生产的艺术瓷起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应该通过不断资金积累和机械技术的提高,扩大规模,跳出陈设瓷生产的框框,实现产品量的扩张。

艺术瓷要长腿恒长,做精,做雅,做名气,做文化,它是“阳春白雪”,应该让越来越多先富起来的、热衷收藏的、懂文化的人追捧它;日用瓷、包装瓷、工业瓷要短腿补长,做大,做强,做品牌,做市场,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生活离不开它。日用瓷和艺术瓷要共同发展,鼓励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大力组织产业化生产,提高生产力,做大做强青瓷产业。

从古到今,龙泉青瓷的烧制技艺经历了发展、兴旺、衰落,又重新发掘、继承、发展并走向中兴辉煌的曲折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实践与创新,把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进一步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龙泉窑龙泉青瓷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龙泉青瓷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