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用三元母猪的精细化营养管理

2021-01-05 17:34刘国信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12期
关键词:膘情种源泌乳

刘国信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山西 阳城 048100)

在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商品猪生产中,二元母猪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二元母猪大批死亡或被净化淘汰,其存栏急剧下降,导致能繁母猪种源减少,严重影响商品肉猪生产。此时,许多场户将本该出栏的商品猪(杜长大三元杂种猪)被迫留作繁殖母猪,以快速补栏,也成为无奈的选择。

由于三元母猪属于商品代猪,本身的生理特点不适宜作种用,作为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加快产能恢复的权宜之计,要实现三元母猪种用价值最大化,提高商品猪养殖效益,就必须下大功夫在选留、配种、妊娠、哺育、营养各个环节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当前,各媒体对选留、繁育方面论述较多,本文仅对三元母猪的营养管理与同行做些探讨。

1 三元母猪作种用存在哪些弊端?

1.1 三元母猪作种用是快速恢复产能的无奈之举

众所周知,种源是生猪产业复产的前提,而母猪是复产的重中之重,所以解决猪的种源问题迫在眉睫。据调查,去年以来将三元母猪作种用进行繁育,已被业界普遍采用,目前在猪场繁殖母猪中总体占比接近40%。据分析,将三元母猪作种用有如下优势。

1.1.1 饲养周期短,有利于快速恢复产能

三元猪是通过终端杂交而来的商品代猪(如以杜洛克公猪为父本,长白公猪和大白母猪杂交选留的杂交母猪为母本进行交配,得到的杜长大二代杂种猪就是三元猪),其选育目的是商品育肥,因而具有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饲养报酬高等特性,在目前生猪总体存栏下降的情形下,作为商品代猪在群体数量方面占有相对优势,以此选留母猪进行繁殖,既可解决母猪种源不足的问题,又可缩短饲养周期,快速保供市场。一般情况下,从选留种用三元母猪到产出仔猪只需10 个月时间,从饲养仔猪到最终出栏商品猪大约6个月,总周期16个月;而通过引进纯种母猪进行繁育周期比较长,至少需要22 个月以上时间。

1.1.2 降低繁育成本,规避生物安全风险

近年来,由于疫病影响,供求失衡,猪价高企,种猪市场不仅健康种源难求,而且价格高得离奇。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2020 年出栏商品猪价格33.91 元/千克,同比增长60.31%;仔猪价格93.38 元/千克,同比增长101.39%;二元后备母猪,在非瘟之前每头2 500 元左右,目前在5 000 元以上,增长两倍左右;纯种的大白或长白猪,价格更高,普遍在10 000 元左右。显然,养殖场自留场内三元商品母猪用来繁殖,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够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防范引种环节传播疫病,尽可能规避生物安全风险。

1.2 三元母猪作种用存在遗传缺陷

三元母猪虽然具有商品代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报酬高等优势,但从其自身遗传特性和生理特点来看,繁殖性能存在先天不足,表现较差。

1.2.1 发情困难、配种受胎率较低

在多重杂交状态下,遗传基因会发生分离和重组,导致后代性能不稳定,因此,三元母猪与二元母猪相比,在发情率、配种准胎率方面总体低5%~10%;同时,有的还存在不发情、延情延迟、配种时间不确定、屡配不孕等现象。

1.2.2 产仔较少、泌乳性能较差

三元母猪瘦肉多、脂肪少、肌肉发达、母性缺乏,与二元相比,PSY 一般低20%左右(一般头胎平均产仔不到9头,比二元母猪少2 头左右),同时泌乳性能与哺乳习性较差,奶水不足。

1.2.3 繁殖障碍性疾病多发,仔猪成活率较低

三元母猪生长速度快,骨盆发育不好,胚胎着床率较低,容易发生流产、难产和死产;同时与二元母猪相比,繁殖障碍性疾病高发,仔猪腹泻往往比较严重,二胎综合征更为明显,导致仔猪成活率较低,并可能影响后期正常生长肥育。

2 种用三元母猪的精细化营养管理方案

作为解决能繁母猪种源不足的应急手段,三元母猪作种用,尽管自身存在种用劣势,但却能满足猪场快速恢复产能的基本需求,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利用其繁殖扩产依然是很多猪场的选择。而在生产中,除采取科学繁育选配策略以及提升日常饲养管理水平外,根据各阶段生产状况的营养需要,科学制定后备期、妊娠期、哺乳期等阶段的精准饲喂与营养方案,实施针对性强的精细化管理,对弥补三元母猪自身种用劣势,提高繁殖利用率,进一步推动复养复产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后备期

2.1.1 将后备母猪隔离饲养

将选留的后备母猪及时转入后备猪舍小群隔离饲养,并饲喂专用的后备母猪料;同时,料中要注意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β-胡萝卜素等繁殖营养素,提高钙、磷、铁、锌、硒、锰、碘等微量元素的供给,促进骨骼和生殖系统的发育,有利于胚胎成活,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减少死胎和弱仔。

2.1.2 适当限制饲喂,合理控制膘情

三元猪是为商品育肥专门杂交选育而来,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后备母猪易肥,因此要特别注意看膘投料,控制采食,防止过度肥胖而影响发情、排卵,降低繁殖功能。根据生产经验,6 月龄前可以自由采食,6 月龄后要增加运动,到6~7 月龄或体质量75 kg 前后逐步限饲,将每头每天采食量控制在2.2~2.5 kg;到7.5~8 月龄时,以背膘在14~16 mm、体质量在120~130 kg为最好。

2.1.3 短期优饲,补充纤维原料

一般于输精配种前15 d,喂给营养全面均衡的哺乳母猪料,并1:1 配备青饲料(精准营养特别要重视纤维原料),让其自由采食,以优饲促进发情排卵;此阶段严禁饲喂棉籽饼、菜籽饼和霉变饲料,以免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为防止霉菌毒素污染,可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

2.1.4 补充乳酸菌、屎肠球菌等益生菌,促进肠道健康

为增进生殖机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降低便秘、腹泻等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并为后备母猪提供有益发情的生殖营养,促进卵巢发育,于配种前持续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微生态复合制剂。

2.2 妊娠期

2.2.1 妊娠前期(配种至怀孕后30 d)

饲养目标是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防止早期流产。三元母猪属于商品育肥猪,比较活泼好动,怀孕后就应置于单体栏内单独饲养,防止相互打斗引起小产;同时,使用全价妊娠母猪料,定时、限量饲喂,严控采食量,以免母猪过度摄入营养,导致孕酮分泌减少,引起早期胚胎死亡。一般头胎三元母猪怀孕后应严格控料,第1-20 d 维持在1.8~2.3 千克/天;20 d 后根据体况,逐渐恢复正常食料量2.3 千克/天,并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刺激性的饲料。

2.2.2 妊娠中期(妊娠30~85 d)

饲养目标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与母猪自身代谢对营养的需要。此阶段继续使用全价妊娠母猪料,正常饲喂量2.0~2.3 千克/天,同时要根据体况膘情灵活调整饲喂量。特别是怀孕70 d 之后,是母猪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过度饲喂(如采食量过大、营养浓度过高、能量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乳腺组织脂肪的过多沉积,导致泌乳期采食量降低,泌乳期奶水不足。

2.2.3 妊娠后期(妊娠85~110 d)

此阶段胎儿生长发育非常迅速,一般初生仔猪体质量的65%左右来自产前30 d,因此对氨基酸、能量、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需求非常高,饲料中必须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即平时所说的“攻胎”),否则极易引起母猪瘫痪、产后仔猪弱小多病。同时,此阶段也是乳腺充分发育的时期,应逐渐改换成哺乳料,要求定时、定量采食,喂料量视母猪膘情保持在2.5~2.8 千克/天,以满足仔猪的快速生长,提高初生重及均匀度,并促进母猪乳腺发育,保证产后泌乳的需要。

2.2.4 围产期(分娩前后5~7 d)

此期饲养目标是壮胎、顺产、通便,畅通乳腺,增强初乳功能。母猪分娩前后7 d 左右是繁殖周期中相当特殊的时期,此时生理特征急剧变化,对营养需求也比较特殊,既要求继续保持体况,畅通乳腺,增强产后初乳功能,又需要限制喂料量,还得易消化,有利于润肠通便,防止便秘难产。特别是三元母猪怀胎数量相对较少,为避免胎儿过大造成难产,建议上产床前2 d 开始限制饲喂,逐渐减料至2.5千克/天左右。

当然,产前增减料也要视膘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膘情上等的必须减料,以免产后乳汁分泌过多过浓,导致仔猪吮吸困难而发生母猪乳房炎;而对膘情较差的母猪,则应适当增料,以满足产后泌乳的需要。此外,饲料配方中必须增加5%~8%的麸皮,以防止便秘;并大量补充维生素C 和维生素E 及电解质等,以降低生产时的应激反应。

2.3 哺乳期

哺乳期指母猪分娩至断奶这一阶段。母猪的饲养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增加泌乳量,并控制自身体重,保持断奶母猪有适宜的体况,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因此需要饲喂营养平衡的高能高蛋白饲料,并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增加母猪的采食量,以满足母仔所需。

由于三元母猪遗传缺陷所限,泌乳性能较差,奶水往往不足,容易造成哺乳仔猪死亡,保育期死淘率上升,并增加饲料消耗,因此加强泌乳期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对提高三元母猪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要求分娩后母猪全程使用哺乳母猪料,以确保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防止营养失衡,导致仔猪出现脂肪性腹泻;饲喂方式最好采用液体或湿拌料,少量多次喂给。一般分娩第二天饲喂1 kg左右饲料(以干料计),之后每天增加0.5 kg,5~7 d后逐渐恢复正常量,让其自由充分采食,以保证仔猪足够吸乳;同时,在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要求哺乳期在饲料中全程适当添加豆油或脂肪,并按1∶1配备青饲料,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根据生产实践,在产前产后及整个泌乳期,在三元母猪日粮中针对性地添加微生态制剂,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益生素等微生态制剂,并增加饲喂生物发酵饲料,能够增强抗应激能力,修复损伤的生殖机能,能预防母猪产期疾病,提高泌乳性能和泌乳量,防止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从而实现母强仔健,确保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为顺利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膘情种源泌乳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对2胎体细胞评分的影响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苦楝不同种源生长分析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性状和苗期生长特性比较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卵泡发育的影响
断奶母猪的饲养和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