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猪饲养管理应做好的几个方面

2021-01-05 17:34
河南畜牧兽医 2021年12期
关键词:调教圈舍猪舍

①进猪前的准备工作。进猪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育猪饲养建议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因此首先需要准备好圈舍,做好保育舍的消毒工作,在进猪前要将保育舍冲洗干净,使用高压水枪将舍内的天花板、墙壁、窗户、地面、料桔等都冲洗干净,尤其是要注意角落位置,都要冲洗干净。同时还要将下水道的污水排放干净,并冲洗干净。然后再对保育舍以及舍内的工具进行全面的消毒,空舍1 周左右的时间后再进猪。

②分群和调教。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前需要做好分群工作,合理的分群便于管理,可提高猪群的均匀度。仔猪在断奶后需要在原圈台饲养1 周后再转入保育舍,分群时要尽量地保持原窝同圈,并且要求同一群体内的仔猪体质量相近、活力相近,避免个体间差异太大,这样不但利于稳定仔猪的情绪,减少相互咬斗的现象发生,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利。

③仔猪在转群后要做好调教工作。因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采食,排泄、饮水、休息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位置,如果不进行调教,会导致圈舍环境卫生较差,不利于管理。因此,对于要转入保育舍的仔猪需要在最初几天做好调教工作,以让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固定的地点采食、休息、排泄。在调教时如果有仔猪在休息区排泄,需要及时将仔猪赶走,然后将粪便清理干净。饲养员每天及时将休息区的粪污清理干净,同时要在排泄区留下一小部分粪便,一般经过3~5 d 的调教,可以让仔猪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可以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便于管理。

④饲养管理。合理饲喂,保育猪在转入初期,各项机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健全,对饲料的营养和原料的组成较为敏感,因此在最初喂料时不宜马上更换为保育料,是仍以哺乳期饲料饲喂1周左右的时间,然后逐渐减少原饲料的饲喂量,同时增加保育料的饲喂量,以减少饲料变化引起的应激,避免使仔猪发生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

在饲喂保育猪时一般在断奶后7~14 d 限量饲喂,以后则以自由采食为主,饲料的品质要有所保证,饲料要求新鲜,易于消化。在保育猪最初转入保育舍时最好给其提供温水,保证饮水充足,并且为了缓解仔猪的应激反应,可以在饮水中加入一些抗应激类的药物,如维生素、电解质、抗生素等,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和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的几率,确保仔猪的健康。

加强管理。保育仔猪对不良的刺激表现得较为敏感,极易发生应激反应,因此需要对保育仔猪进行精心的管理。调整仔猪的饲养密度,在一定圈舍面积的条件下,饲养密度越大,群体越大,对仔猪的不利影响越大,会造成舍内过于拥挤,发生争水争料的现象,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空气质量下降,而易引发疾病。因此需要调整好猪群的饲养密度,适宜饲养密度的确定需要结合养殖季节,猪的品种、猪的大小来进行。一般要求保育舍每头仔猪的占地面积为0.5 m2。

⑤环境控制。保育舍的环境对于能否成功地养殖好保育猪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保育猪对温度最为敏感,如果猪舍的温度过低,会引起仔猪受凉,患感冒,腹泻,影响生长发育。

仔猪在最初转入保育舍前需要将舍温提高到27 ℃左右,以后则按每周2 ℃的幅度降至约21 ℃。避免不良环境温度对仔猪的不利影响。除了温度外,还需保持保育舍适宜的相对湿度,如果湿度过大,密度过高,会引发仔猪产生恶癖,还易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使仔猪感染疾病,相对湿度宜控制在55%~65%。

除此之外,要做好保育舍的通风换气工作,良好的通风可以有效地控制猪舍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因此保育舍环境控制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

⑥疾病防治。仔猪在保育阶段对疾病的易感性强,因此保育猪重点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首先要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每天都要打扫高床上的粪污,但是在打扫时不要用水冲,否则会造成保育栏湿冷而引起仔猪腹泻。定期地对猪舍进行消毒。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可以在保育猪的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保健类药物,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并严格地按计划接种相关的疫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猜你喜欢
调教圈舍猪舍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如何调教种公猪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
一种新型肉鸡圈舍的研究和应用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种公猪的调教及采精技术
生产母羊圈舍标准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