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同伐异:“九合一”选举前民进党内的政治博弈

2021-01-06 04:19能武
统一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潮流吴子派系

■ 能武

民进党作为一个以“派系博弈、派系共生、派系共治”为特点的政党,各派系既激烈竞逐又紧密依存。距离2022年年底“九合一”选举不到一年时间,民进党党内的政治博弈已经进入白热化。从历次选举经历看,在民进党正式提名出炉前,党内必定会有较为激烈的政治博弈,“互揭政治伤疤”是常态,甚至有媒体形容博弈过程“持刀互砍、刀刀见骨”,可见派系博弈的激烈程度。近来,为争取2022年“九合一”选举提名而占据先机,民进党内部博弈的激烈程度令人咂舌,甚至将一些矛盾公开化,进行正面对决。

子姑待之:作为工具的“转型正义”

自从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迅速通过了“促进转型正义条例”,随即成立了“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力推台湾版“转型正义”。“转型正义”是在所谓“去威权化”背景下提出的,认为现时社会已经进入所谓“民主化”阶段,要对既往社会分裂进行修补。

在此背景下,蔡英文力推“转型正义”5年有余,到底是修补了台湾社会的裂痕,还是让朝野两党更加对立?

显而易见,民进党只是借“转型正义”之名,行政治斗争之实。民进党以网络宣传为手段,以擅长的“意象操作”为切入点,将自身塑造成为民主化努力政党、是正义的,强化了自身所谓“民主、进步”的形象,尽量吸引年轻人选票。反之,将国民党塑造成带有原罪的政党,为进一步清算国民党党产及其附随组织制造正当性。近几年来,民进党推动的转型正义已经成为对国民党“政治清算”的有力工具。民进党当局过去几年推动的“转型正义”,不但没有带来所谓“修复式正义”,反而带来更多“撕裂式邪恶”,用“政治斗争与追杀”代替所谓“真相与和解”。

可笑的是,民进党怎么都无法预计到其大力推行以政治清算为实的“转型正义”,会牵扯出民进党自家人的“往事”。从去年起,台湾“调查局”陆续向“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转移部分台湾威权时期监控档案。所以,一些自认为当年曾被监控的绿营政治人物查看后惊觉有异,经核查比对后确认台中市民进党籍民意代表黄国书确实为当时威权时代国民党政府所安排的“线人”。9月,中部新潮流系大佬利锦祥先约谈黄国书。黄国书坦言自己曾当过线人,并对当年所做的事道歉。中秋节前夕,新潮流系紧急召开考纪会将黄国书开铡“退流”,形同“秋决”黄国书政治路。

新潮流系作为民进党内重要派系,占有民进党中常委三分之一的票数支持,新潮流系很少召开“考纪会”。2016年开铡民意代表洪奇昌,也没有大张旗鼓召开“考纪会”。根据洪奇昌当年的说法,是被告知“退流”。讽刺的是,黄国书曾任洪奇昌助理。

黄国书是台中市第六选区民意代表,原为台中市市议员。当年林佳龙因参选台中市市长请辞后,黄国书被民进党征召参与补选胜出,接着2016年、2020年民意代表选举在台中市中西东南区都拿下55%以上选票,高票当选,问政及服务颇受好评。现时的黄国书是新潮流系中坚分子,未来更有机会取得台中市市长提名。黄国书怎么也不会想到“转型正义”的回旋镖会波及自己。这起突然其来的“线民案”引起外界不少揣测,若如媒体所爆料的,黄国书早于8月便遭新潮流系发现其所谓“黑历史”,为何会在时隔两月后突遭亲绿媒体爆料?原因正是民进党党内派系台中市市长选举提名内斗。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黄国书“线人”案仅仅是一个开始,随后定会爆出更多类似案件。“转型正义”的回旋镖也会落在其他有心人士身上。

噤若寒蝉:绿营媒体人吴子嘉忽遭开除党籍

关注台湾岛内局势发展的人对“吴子嘉”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吴子嘉长期活跃在台湾政论节目中,针砭时弊,即便对一些绿营人士的批评也是毫不留情。吴子嘉1997年3月12日加入民进党,是民进党美丽岛系资深党员,又是亲绿媒体“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在绿营内颇具影响力。

吴子嘉常在政论节目评论民进党。如,在2014年爆发“顶新废油案”时,吴子嘉就在媒体呛声“民进党各大派系都有拿顶新的钱”。他表示,自己在党内“有一些存款”,不怕因批判民进党而被开除党籍。又如,2018年台北市市长选举时,吴子嘉宣称要投票给柯文哲,指出笨蛋才会投给民进党的姚文智,并指投给姚文智,就是投给国民党的丁守中。不仅如此,“美丽岛电子报”长期针对台湾社会民意进行调查,其中不乏蓝绿政治人物信任指数。在此过程中,诸多绿营人士心中不满大量蓄积。

2019年,吴子嘉被民进党台北市党部提案开除党籍。台北市党部评委会去年决议通过开除党籍案,民进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事隔1年7个月后才匆忙列出七大“罪状”完成所谓开除程序,据传是因民进党高层“忍无可忍”,2021年直接交办必通过此案。根据吴子嘉复盘推测,他忽然遭开除党籍的幕后黑手正是新潮流系“大阿哥”,现任桃园市市长郑文灿联手苏贞昌势力将他除名。

郑文灿被蔡英文视为“接班人”而培养,即便是桃园机场成为台湾疫情的破口,蔡英文行政团队都一直力挺郑文灿。按此逻辑看,郑文灿作为蔡英文属意的接班人人选与吴子嘉正面冲突无益,又是为何为之?

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吴子嘉坦言郑文灿桃园行政团队的政绩在“美丽岛电子报”民调中是绿营政治人物排名靠后的,非常影响他作为蔡英文接班人的地位与形象,会对他接受民进党提名参选下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正当性打折扣。另一方面,吴子嘉作为敢直接公开批评民进党为数不多的几个绿营人士,被民进党视为“最硬的骨头”,一旦吴子嘉“闭嘴”,其他批评声音自然就会减弱,造成民进党内的寒蝉效应,以便蔡英文属意的郑文灿更好布局2024年选举。相信这才是这一事件的本意。从媒体曝光此事后民进党人士均避谈此事恰恰就印证了寒蝉效应效力。

生吞活夺:只见钞票与选票的轨道规划之争

“土地规划”是台湾县市层级政治博弈极为重要的议题。政治人物对土地规划的关心,一来可佯装关心民生,号称为当地民众争取生活便利,可骗取基层百姓信任而获得选票。更重要的是,政客可通过提前储备土地,然后通过政治途径干预土地规划或轨道交通设站,从而赚取巨额利润,再去反哺政治人物的选举,从而强化政治影响力形成“政商互利结构”。

按台湾现有行政体制,高铁设站选址是由台湾交通行政部门决定。所以,民进党党内派系如何影响交通行政部门的决定,成为各派系争夺的又一关键所在。宜兰高铁设站带来的巨额利益犹如“桌上肥羊”,引来了一群扑食的恶狼。短时间内,台湾行政部门就宣称从原来的4个方案新增了第5、第6方案,可见民进党党内博弈的激烈程度。其中包括了台湾立法机构负责人游锡堃,民进党籍民意代表陈欧珀,宜兰市市长江聪渊等各派系人马均对此指指点点。

这段东延至宜兰的大型交通建设至少花费1700亿元新台币,而换来的效益是怎样的,却很少人谈及。根据《依据2020年12月北宜新线替代方案(高铁延伸宜兰)综合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估期末报告的运量预测资料》显示,高铁设站宜兰对汽车流量减少不到一成、铁公路运量下滑显著。回归问题本质,北宜新线目的在于改善台铁北部路段路线容量不足、花东线运能不足问题,既然重点在于服务花东乘客,规划方案应该着重花东铁路与高铁车站整合,而非着眼于“国五”高速的拥塞。从台湾西部既有经验看,高铁服务无助于纾解台北与新竹间“国一、国三”高速的交通问题。换言之,以科学规划角度看,高铁东延至宜兰并不是明智之选。但以政治视角审视,确是非常重要的规划。讽刺的是,高铁本是关乎普通大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可谓“百年工程”,如今也成为台湾政客的敛财工具,丝毫不具科学规划的思考,不仅充分暴露了台式民主的低效率,也再此揭露了台式民主的虚伪。在整个争论过程中,只见钞票与选票,根本见不到当地人的需求。

临近“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党内博弈有愈演愈烈之势。民进党的长期执政,让政客们更加肆无忌惮,只想着通过政治斗争获取选举提名,而非真正做实事。尽管现在看来民进党内部博弈激烈,但可断言的是,当民进党内部经过“党同伐异”整合完成后,定会一致对外争取政治席位。

猜你喜欢
新潮流吴子派系
THE BUSINESS OF MURDER
The Business of Murder
汇聚全球趋势新品,引领行业新潮流第十八届CTE中国玩具展盛大开幕
返老还童
真想有个奶奶
喝水
水果雨
民進黨派系新動向
沭阳:引领智能纺织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