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与漆”现代漆砂砚的材料与工艺研究*

2021-01-06 09:45姚炬炜
陶瓷 2021年12期
关键词:漆器扬州硬度

姚炬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丝路艺术研究中心 浙江 宁波 315800)

1 传统漆砂砚的材料

从古至今,材料是器物工艺的基础。笔者以晚清卢葵生制漆砂砚为研究基础,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及已知文献资料研究,得知其漆砂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砂、石英砂、绢云母、高岭土、陶土、瓦灰等然矿物质材料。材料是天产,器物就具有了天然的材料美,没有优质的天然材料就不可能产生健全的工艺。

尽管漆砂砚的出现是砚史中的别类,但作为漆器的种类之一,就有其挖掘的地方。比如不同的灰料配方可以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对青年漆画创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画面中很多肌理效果可以用不同的灰料来处理完成,将材料的自然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意匠生辉,即便是工艺作品,也需要具备艺术欣赏价值。

宋代米芾著《砚谱》载:“傅玄《砚赋》云:‘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因知古亦有木砚。’”说明砚台不只是贵石,也有使用木材制作的,当然木材的质量好坏对发墨等各方面有影响。乾隆赞澄泥砚:“抚如石,呵生津。”澄泥砚非石质,是黏土烧制而成,严格来讲是陶砚的一种,是唐宋时期的人工名砚,漆砂砚与此相同具有人工的智慧和补天产之不足的作用。它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其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据宋代文献载:“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渗。世传云,惜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綌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今之大名、相州等处,土人有假作古瓦之状砚,以市于人者甚众。”由此说明初建铜雀台之时,瓦片先由制陶工匠澄取细泥,用葛布过滤一次,再掺上碎胡桃油烧制而成。而瓦当砚的实用之处,就在于铜雀台和汉代未央宫的瓦片制法独特,即自汉代到晋代瓦片的制造技术也被很好地沿袭了下来,至于胡桃油是何物质,是否对大漆的精制或漆瓦灰的硬度起到一定作用,也值得去尝试研究。而今在漆艺制作过程中有漆瓦灰这一工艺程序,对不同胎体的修补都需要瓦灰来完成,使器物最终能够有很好的平整度,由此可见,瓦灰也能够单独完成制作漆砂砚。漆瓦灰在漆艺的不少资料中证明了其硬度相对其他灰料更高,而且非常适合雕刻,卢葵生则善用八宝灰工艺。

2 传统漆灰工艺的种类与性质

《天然漆灰地性能试验及应用之研究》一文对漆灰的各种性质作出了较为充分研究比较。其研究中主要对比了黄土粉、熟石膏、高岭土、石灰、瓦灰、地粉调入生漆后的不同性质。

2.1 各灰料所调配之漆灰地硬度比较

研究中发现,瓦灰为填充料之漆灰地经自然干燥50天后,硬度为所有试材中最高,其次为地粉>熟石膏>黄土粉>高岭土>石灰,石灰为硬度最低的一种漆灰。

从硬度比较中可印证现在国内常用搅入瓦灰为填充料的漆灰,其硬度比其他试验的材料要高;然而日本产的地粉漆硬度也相当高,其常被用于漆灰地工序中,第一层的粗灰。其他的材料如黄土粉、熟石膏、高岭土、石灰等硬度较低。但其调制的漆灰表面较平滑、颗粒较细腻、适合作为细灰地材料。因此与瓦灰或地粉功用不同,所以硬度之比较,可以从其功用再作考量。如以作为粗灰使用来比较。瓦灰与地粉是差不多的,都是作为粗灰的好材料:如将瓦灰或地粉作为细灰地使用,则因表面较粗糙、硬度太高不易施工,较难做平整细致的灰地与下涂漆结合,这是需要考量的因素。而作为细灰则以黄土粉入漆,平均硬度最高,可使灰地较为坚硬。通常漆匠在调制粗灰地时,会将粗灰加上一定比例的细灰材料作调配,是灰地硬度稍微降低,让施工的过程较便利。研究发现,漆灰比例为1∶2时,硬度较1∶1时小;在此比例中硬度最大的为瓦灰、其次为地粉>黄土粉>高岭土>石膏>石灰。漆灰比例1∶2时,熟石膏硬度较高岭土低,与1∶1时有所差别:其原因与熟石膏材质特性有关,因熟石膏本身材质硬度较低,而生漆比例较小时,无法充分填充与调和,使其增强硬度,所以熟石膏为填充料之漆灰地硬度较高岭土为填充料之漆灰地低,而另一因素则是干燥过程中熟石膏再度吸入水分,使其硬度降低,所以会有此试验结果。漆灰比例为1∶3时 ,从比较中发现,仍以瓦灰为填充料之灰地,硬度最高,其次为地粉>黄土粉>高岭土>石灰>熟石膏。

2.2 各灰料所调配之漆灰地耐磨耗性能比较

各个灰地作耐磨测试试验的结果,以瓦灰磨耗重量最小,磨耗厚度也最少,其次为地粉>熟石膏>黄土粉>高岭土。漆灰耐磨程度的好坏与抵抗外界磨损有关;因此耐磨性佳,则不容易受外力的触碰而磨损,此为一良好保护被涂物的性质。

在生漆与填充料1∶1时,黄土粉的耐磨性能较熟石膏好。此发现可以在使用填充料时做参考;如需节省漆料则可选择在此比例中的黄土粉作为漆灰填充料;使漆料节省又可达到较佳的耐磨性能。而熟石膏及高岭土则需较高的生漆比例才能有较佳的耐磨性能;所以在使用灰料加高生漆比例,如此漆灰才能有较高的耐磨性能。高岭土作为为填充料之漆灰耐磨性能最差,其耐磨性能较差的原因与漆的比例及材质有关。高岭土的材料本身较黄土粉、瓦灰、地粉松软,且无熟石膏与水结合产生的凝聚作用,所以在漆比例较低时,灰料颗粒间胶结力量下降,硬度又较黄土粉、瓦灰、地粉小,因此抵抗外界的磨耗的能力也就较低。

2.3 漆灰地附着力比较

漆比例较高的漆灰附着力较大;漆比例较低者附着力较小。

黄土粉、熟石膏、高岭土三种填充料都是适合作为细灰地使用之材料,从三种材料的附着性能来比较:熟石膏为填充料的漆灰地附着性最高;其次为高岭土,黄土粉为最差。而地粉与瓦灰为填充料的漆灰在附着性能上相当接近,且瓦灰的附着性较地粉好。材料之间的黏着力及硬度与耐磨耗有关,因此以地粉及瓦灰两材料制成之灰地作比较,发现硬度较高的是瓦灰,相对的其耐磨性能较好;耐磨性较佳的瓦灰其附着性能也较好。附着力代表着灰地被覆于被涂物上附着的能力,其附着力越佳,表示其越不易脱落。然而漆灰附着力会受外界的温度、阳光及水的影响而变化,所以漆灰地附着力的好坏还须配合其耐候性作比较,才能判断其是否真为附着性能良好的灰地。

性能试验中发现熟石膏作为漆灰填充料时,为附着性最高的材料。如以其用于漆灰地层中,可做一附着性能较好的细灰地填充材料。

瓦灰与地粉同为常用粗灰地的材料;两者相比以瓦灰附着性较为高,因此在制作粗灰地层时,可选用瓦灰作为填充料,可使粗灰地附着性较高。

3 现代漆砂砚的材料与工艺

现代漆砂砚产地主要集中在歙州和扬州两地,所产漆砂砚都是木胎。楠木是歙州、扬州漆砂砚木胎制作的首选材料。其它还可以采用老的木料,一般来源于老家具或者老房子拆下来的杉木或松木。

歙州漆砂砚的工艺制作主要流程是:设计、制作、落款与包装。主要的工艺技术是:木胎工艺、髹漆工艺。常用的漆艺髹饰技法为:漆砂工艺、素髹、菠萝漆、雕漆。其工艺制作流程基本与传统的大漆制作工艺一致:木胎制作与修补、髹漆裱布、刮灰再髹漆,反复以上步骤直到完成,有的砚盒装饰还会有雕刻落款。

扬州漆砂砚的设计一般采用浮雕工艺,分别是浅浮雕和深浮雕,制作出带有砚池的木雕工艺品,然后再进行髹漆工艺。就雕刻的题材而言,与卢葵生在砚盒上的图案选择方式上比较接近,前者是把画或诗的意境用浮雕技术物化成具体的形象,犹如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场景。这种方法对设计和制作者的工艺技术要求极高,若是其本身不具备有高超的工艺,那么容易被误解为仿制品,而后者抓住图案本身的意境,卢葵生则是具备了漆工艺技术和艺术审美的漆工名匠。

由于漆砂砚是小件漆器,扬州现如今有一种小件胚胎成型技术,称做“小件漆器坯胎一次成形技术”,用模塑粉热压成型工艺,即塑料胎体,其强度好,硬度高,比重小,可以髹天然漆和合成漆,可以省去漆灰填补程序。对于漆砂砚来说,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使用性会大大降低,对于制作低档次的产品的确有很多方便之处。此外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建模软件设计器物的造型,配合精雕技术,即可以仿制卢制漆砂砚的造型了。总之,笔者认为要制作出卢氏漆砂砚这样的作品,就必须按照传统的制作工艺和严格选择材料。

在灰料上,扬州漆器业于1982年研制出PVA松香粘结剂合成灰底,可适用于多种工艺。这种新型的合成底灰,相比晚清以后扬州漆器常用的料灰(以猪血和瓦灰调制而成),在耐压力、耐冲击力、保存时间上都有很大优势。经市科委鉴定,合成灰底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料灰。现在,合成底灰在扬州漆器的生产制作中大量使用。除去这种以量产为需求的合成灰底,扬州漆器业也运用传统的漆砂砚用灰底制法,一种是大漆与砖瓦灰调制的灰底,另一种是大漆与金刚砂调制的专用于漆砂砚的漆砂灰。其中金刚砂的选料会直接影响到漆砂灰的研磨作用,即发墨程度。扬州漆砂砚的底灰工艺分打底与上灰。打底的作用是补平、补缺坯体。将调制好的漆灰刮涂与坯体上,待漆灰干后以砂纸磨平砚坯。再经过坯体的打底修正后继而上灰,扬州漆砂砚的上灰是用刮刀将漆砂灰分多次均匀刮涂与砚堂中,每道上灰工序完毕都要静置,待漆砂灰干后用砂纸与磨石研磨平整,反复如此直到灰底达到要求的厚度为止。

除灰料的改良外,扬州漆器研究所还与各大研究所共同合作,研制出改性推光漆。过去扬州漆器常用大漆,后因漆器产业化模式的发展,扬州漆器业开始研制出U—7、U—8两种改性快干黑推光漆。在张燕所著《脱胎换骨——扬州漆器的技术改造》论文中得知:“1986年,扬州漆器业试制彩色腰果漆髹涂的彩绘、勾刀、刻漆、骨石镶嵌漆器,已在生产中推广,原材料成本降低2/3,生产周期缩短7天。扬州漆器研究所还制出脱色腰果漆液,使扬州漆器业一改对透明漆罩磨束手无策的困境。”

从以上几方面可以得知,扬州漆器业的工艺技术在生产模式上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由于材料在科学技术上的改良,使它可以方便操作和大大减少传统工艺中的不少工序,但相对于从业人员来说,自身的技术把握要求就会降低,整体上的工艺水平会随之下降。

此外漆砂工艺的主要材料是金刚砂。以卢葵生生平时间推测,1780年是乾隆15年。据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即1840年,中国已有天然金刚砂远销海外记录,有粗、中、细之分。再根据国外化工学者记载,在1891年,人造金刚砂才在现代工业中有使用。卢葵生则卒于1850年,由此推测,晚清时期卢葵生制作的漆砂砚采用的是天然金刚砂。“金刚”或“金刚钻”是中国古代对钻石的称呼。最早明确记载金刚钻的史料是《晋起居注》:“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对于瓷器修补行业来说,是一种常用材料。再根据工艺技术在历史演变中的连续性发展,不管是民间或官方,都有其传承和沿袭前朝的部分。由此可以推测,卢葵生作为有文化的漆工,理应通晓行业中的俗语或骈文传说或口头传授的技术口诀。故他所用的工具和材料中也应该会有金刚钻。有趣的是,当代漆艺中,漆糊、漆灰也是瓷器修复的良好材料,作为不同工艺技术的相互融合,也可以提高工艺审美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现代漆砂砚的材料与工艺研究,重点在于天然漆灰的利用与改造。本章主要归纳了一些不同漆灰的性能差异,以及漆灰在不同器物中不同的调配应用方法和功能效果。随着合成材料的发展,漆灰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当然,现在有很多合成漆在很多领域代替天然生漆,但天然生漆其独特的优越的性能以及在古物修复中具有不可代替作用,也是它长久发展下来的原因,漆砂砚也能够在漆灰的变化中找到更好的制作工艺。

此外漆灰也逐渐从打底功能性的角色走出来,其涂装后的特殊质感,是一种值得开发作为创作的材料。然而或许一些漆艺创作者质疑用漆灰装饰的漆器其是否易碎或不能作为实用器物等问题。但现在也还是有更多的人从表现漆材料质感这种想法中跳出来,产生了漆灰功能与艺术结合的结果。也许漆艺的作品中不一定漆是占最多比例的材料,漆不一定要表现出我们认得的形态。如何继续发展,漆灰,漆砂乃至漆与陶瓷结合等更多的形态是值得创作者继续去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漆器扬州硬度
硬度测量法测定20号钢球化等级的实验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漆器收藏三问
神农耕而作陶 黑陶高平之地的温度与硬度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扬州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