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2021-01-07 18:40邢祥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理学专业课思政

■邢祥焕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论述指出了高等院校其他课程也应挑起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担子,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要渗透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管理学基础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的综合管理能力,是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类、交通运营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授课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承担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专业启蒙的重要任务。因此,在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结合知识点融合“思政元素”,从点滴处教人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并富有正能量的年轻人,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

(一)从“课程”层面着手建设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建设应首先从“课程”本身入手,这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落脚点。在编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均应在不影响课程自身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将德育功能纳入到课程建设中。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应通过科学系统地规划设计将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以课程目标体系设计为例,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目标体系往往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即表明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主,忽视了思政目标或德育目标。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将思政目标建设纳入课程目标体系中。

(二)从“教师”层面着手建设课程思政

“教师”承担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高职教师要改变以往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观点,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造成的影响,用良好的道德作风规范约束自己,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中,要想更好地将“思政”元素无缝融入到每一节课中,教师还应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笔者认为,学习强国是一个学习思政理论很好的平台,教师可充分利用此平台汲取知识为己所用。

另外,专业课教师还可以与学院思政部教师合作,通过课程思政研讨、共同承担该课程教改科研项目的形式等向专业的思政老师学习,一方面可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建设。

(三)从“学生”层面着手建设课程思政

首先,课程思政的作用对象是“学生”,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这一要素。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思想波动较大,容易受到网络中各种舆情言论的影响,对未来的期望值较低,往往表现得比较消极,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从而展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貌。

其次,具体到某个特定的课程时,还应考虑各专业的特点。例如,在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设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考虑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德育培养目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考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德育培养目标。

最后,思政内容应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切入,可考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特别关心关注的话题,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的共鸣。

三、管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初探

(一)融入新闻元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

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性非常强,几乎是手机不离身,网络上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言论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不良的影响。学生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理解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地引导,而仅仅靠传统思政课程是不够的。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可结合章节知识点,融入新闻元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

例如“管理学基础”开学第一课讲解主题是“走进管理的世界”,可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所在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谈谈管理,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疫情及国家防控管理的必要性,结合疫情期间对自身的管理,引导学生疫情期间不聚集,不放松对自身学习生活的管理。在“决策”理论讲解中,可通过分析疫情期间我国党和领导人对疫情的正确研判和决策,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政策。

(二)融入政治元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

政治教育从古至今是每一个国家教育的主题,每一个当代大学生都应该有正确的政治信仰,但“00后”们对停留在表面上的爱党爱国的理论渗透是不感兴趣的。而专业课的内容是丰富的、多彩的,专业课可发挥这一优势,结合章节知识点,融入政治元素,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

例如在“管理学基础”课程“领导者”理论讲授中,通过引入周恩来总理一生为民、无私奉献等来介绍领导的影响力,唤醒学生对周总理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意识到没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我们当今幸福安康的生活。在“内容型激励理论”讲授中,通过电视剧《亮剑》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士兵的激励措施的对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共产党深入人心的精神上的关怀激励比国民党物质上的激励更能激发士兵的战斗力。

(三)融入正能量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当代大学生应该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成绩普遍偏低,缺乏自信心,缺乏活力,多数学生认为“职业院校”毕业之后找到的工作就是做普通的“蓝领工人”,对未来的期望值比较低,对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都选择逃避学习,考试也不参加。这说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此,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在课程中融入一些正能量的元素,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管理学基础”课程“管理者”理论讲授中,介绍一些成功的企业家,通过企业家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意识到成功需要奋斗。在“行为管理思想”理论讲授中,通过人际关系学说引导学生与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通过讲解“计划”的重要性,引入拥有正能量的年轻人和大学生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做出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沟通”理论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不要通过打架斗殴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融入企业家精神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个体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讲授“领导”理论时,可通过融入企业家精神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如马云、任正非、董明珠等作为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促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引领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积极从事慈善公益事业。在“控制”理论讲授中,通过海尔张瑞敏砸冰箱事件,说明我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我国产品质量意识所发生的变化,加深学生对“中国制造”的认同和对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

(五)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认同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受到网络言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太低,需要教师结合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给予积极引导,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讲授“古典管理思想”理论时,可通过引入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如儒家思想、孙子兵法等唤醒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管理思想的正确认识和认同。在“领导权变理论”讲授中,通过“孙子兵法”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妙论来一语道破权变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我国古代优秀管理思想的认同。在“组织文化理论”讲授中,结合山西地域特点,通过“右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文化与精神面貌。

四、总结

总之,课程思政的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讲解几个思政知识点所能实现的,需要教师常思考、多实践,形成良好的体系之后,在课程学生、课程、教师层面均能从中获益。

课程层面,从思政角度对“管理学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塑,将思政元素融入章节知识点之中,并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形成了一系列教学资源,包括思政角度下的“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习指南、教学计划,课程思政总体建设思路、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对照表、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库等。这些资源具有极强的可推广性,可望为其他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师层面,课程思政活动一方面加强了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与思政教师合作,开展课程思政研讨活动、共同承担课程思政教改科研项目,利于实现多种学科和知识背景相互支撑的课程教学团队,推动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良性互动和合作交流。

学生层面,课程思政使得专业课的功能扩大、内容丰富,专业课理论知识不再枯燥,更加接地气、有灵魂、易理解,从本质上得到升华,也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与知识、理论产生情感共鸣。思政知识也以无形的方式得以渗入,真正做到了专业课和思政课同向而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统一。笔者从事“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近10年,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之后,不仅感受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变化,更感受到了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这正是课程思政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管理学专业课思政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管理学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