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优化探索

2021-01-07 06:08田秋梅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训室专业能力

刘 妍,田秋梅,任 萍,韩 影,黄 海

(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截至2019年,我国共计389所高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快速上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丰富立体,为国家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保障。然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突出、保育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和职业发展缺乏正确认知,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职业成长缓慢,幼教市场面临着基础性人才不足和高水平人才严重匮乏的双重困境。造成这种人才培养局面的因素较为多样,实践教学不到位则是诸多因素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从不同维度强调了实践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而如何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行业人才需求,是高校与教师在专业认证背景下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

1 专业认证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关于高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学前教育专业资质认证与质量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南。同时,专业认证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发展与改革的内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即可获证已然成为过去式,新的制度模式加大了高校与学生获得行业领域认可的难度,强调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须追求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教育部印发的《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都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具体涵盖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要求学生能在教育情怀和师德规范的支撑下,综合运用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做好幼儿培育和班级管理工作,能与教育团队保持正向沟通合作,能掌握反思方法与技巧,从而顺应时代与教育发展,做好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

1.2 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创新

实行学前教育专业认证,从表面来看是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其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实际也是推动高校加强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为顺利完成学前教育专业不同等级的认证工作,高校需投入足额经费用于配备教学资源,需广泛开展协同合作建设教学实践基地,也需通过外聘行业优秀从业者、引入专业卓越人才补充师资力量,还需通过师德教育、保教保育培养、成长指导等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所以,高校为应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做出的适应性调整,是一个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

1.3 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国家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是从人才培养角度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规范发展。认证标准从课程教学、合作实践、师资建设、支持条件等维度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明确要求,并从综合能力、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等方面对学生做出毕业规定,有利于引导高校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序发展,也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从根本上保证了学前教育事业从业者的整体水平,对推动幼教事业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以国家专业认证标准为参照依据,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资源、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不仅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发展水平,也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2.1 资源配置未达到实践教学要求

在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双重背景下,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配套资源建设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有如下要求:生师比不超过18∶1;专任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比例达60%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校内平均水平;硕博士教师比例不低于60%(专科院校不低于30%);每20个实习生不少于1个教育实践基地;配备完整的实验实训室及相关设备。分析近五年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报告和官网资料,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除了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外,其他2所本科类院校和1所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生师比都大于认证标准;教师学历结构符合认证标准的高校只有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洛阳理工学院两所。可见,师资不足是学前教育专业较为普遍的问题。由表2数据可知,就校外实践基地而言,所调查高校在数量层面都符合认证标准,但示范性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处于滞后状态;校内实验实训室数量较为充足,但多以舞蹈房、琴房、美术室等基础性资源为主,现代化、信息化实训设施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表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分析

表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分析

2.2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较为滞后

学前教育专业突出实践导向,需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养成面向行业领域、适应职业岗位发展的综合能力。各大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的体系化建设整体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有限,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全面。专业认证标准明确要求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应有机结合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要贯通教育的见习、实习、研习活动,要与各个教育环节有机衔接。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部分高校过于偏重校内实践,将绘画、舞蹈、音乐等技能养成作为实践教学的重点,对于班级管理、社会调研等具有职业倾向的内容涉及较少;二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联动性不足。当前,高校教学实际以校内实践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有限教学模式下,相关教学工作被视作独立的任务版块,不同教学活动之间缺乏紧密关系和高度联动。

2.3 校外实习以完成任务代替职业养成

校外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当前多数高校的校外实习倾向于完成教学任务,对于促进学生专业认知和职业养成发挥的作用有限。就学生实习过程而言,幼儿园对实习生提出的要求通常有“严格遵守幼儿园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完成保教工作”“按时参加幼儿园组织的研讨、例会活动”等,对学生的实习技能养成类似“认真编写教学计划”“初步掌握幼儿保教工作要领”“积极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状态”等内容。不难看出,高校与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宽泛且模糊,多从宏观角度对学生下达“实习命令”,实习生在任务执行者的角色下并不清楚学前教育需要“教什么”和“怎样教”,也不了解自己即将成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又将如何实现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幼教工作上手难、成长慢的原因之一〔3〕。

2.4 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存在结构性失衡

专业认证标准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应达到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主要要求(见表3),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人才岗位相适应。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总体来看,学生的教学能力相对突出,特别是口语、唱歌、舞蹈、琴法、美术、手工等教学技能水平较高。但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的实践机会较少,与幼儿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活动组织、沟通评价、班级管理、品质培育、行为教育等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师德规范、教育情怀、职业规划等能力基本触底,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结构性失衡不仅制约学生个人成长发展,对幼儿教育事业也存在诸多不利影响。

表3 专业认证标准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要求

3 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探索

针对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高校应以国家发布的认证标准为指导,着眼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实际诉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资源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学生专业认知和职业养成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分层培育等举措,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1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教育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应通过加强教学配套资源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首先,高校应加强师资建设。一方面,高校可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学历水平较高、专业背景良好的优秀人才补充师资,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数量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高校要聘任幼儿园一线优秀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一支素质突出、稳定性良好的兼职教师队伍,从而为学前教育人才的深度培养提供指导,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鲜力量〔4〕。其次,高校应优化设施资源结构。高校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实训室建设。除了进一步补充音乐演播室、微格教室、教学案例分析室等基础实训室以外,高校需重点做好奥尔夫音乐教室、幼儿行为观察室、幼儿科学教育实训室、儿童感觉综合实训室等专业教室建设,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训室、儿童健康和保健实训室等设计类和综合类实训室,以满足学生不同维度的实践学习需求〔5〕。

3.2 构建规范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优化,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积极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实践教学服务。高校与教师应结合各类教学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见表4),为学生提升艺体技能、保教保育能力、职业应用能力提供完整的实践学习服务,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教学实处,彻底改变以往“知识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从“教学任务”转变为“教育模块”,贯通学生理论知识到岗位应用的中间环节,为培养符合专业认证和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提供保障。

表4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3.3 强调学生专业认知与职业养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容易出现岗位适应性差、心理落差明显、从教意愿减退等问题,这跟学生学习期间缺乏专业认知和职业养成不足。因此,高校应通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形成正确认知,对幼儿教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专业学习与就业岗位之间的基本关联。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应通过常态化校外实践教学加强学生自我教育。高校应在学校所在地区开发一定数量的幼教单位作为常规实践基地,以便为学生提供定期参观、调研、见习机会,使学生能时常进入幼教一线了解幼儿教育和岗位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而使学生在幼教工作的真实氛围下对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形成正确认识,了解自身思想观念、日常学习与实际教育情况之间的差距,以便学生从知识积累、技能养成、情感态度等方面自发做出适应性调整。

3.4 利用分层机制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需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采用目标分层机制逐步提升学生不同实践能力(见表5),使学生能力结构趋于全面、均衡的稳定状态。具体教学实践中,高校与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性、提升性、成长性能力,与之对应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育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育引导,使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形成正确认知、对幼儿教育产生浓厚兴趣,也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择业、职业发展等教育服务,使学生尽早具备不同层级结构的实践应用能力。

表5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层

猜你喜欢
实训室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