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与发展对策
——以南充市为例

2021-01-08 06:54张莞姜先行
关键词:南充市南充关联度

张莞, 姜先行

(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55)

产业融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旅游业因其极强的产业关联性和渗透性,具有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近年来,旅游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互动与融合,不断涌现出各种旅游新业态和新形式。早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就指出,要推动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到产业融合多达13次,再次提出了旅游业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要求,并且具体明确了旅游产业融合的领域和方向。2018年3月,国务院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产业融合的战略思维在国家层面得到体现。2019年《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要建设3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势必将成为我国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重大切入点,探索多领域的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将成为常态。

国内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从讨论概念和内涵开始,随后将研究焦点集中在融合模式、动力机制、发展路径等方面。最近几年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案例调查和实证研究,研究范围除了农林业和工业之外,还涉及到房地产、金融、商贸、文化、会展、体育、影视、医药、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研究数量最多。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投入产出法、熵值法、灰色关联法、AHP法等方法对旅游产业融合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定量分析旅游产业融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任志君(2014)用熵值法计算出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协调水平只达到初级水平[1]。栗悦(2014)利用灰色关联法计算桂林市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联度,发现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产业融合效应[2]。严伟(2014)使用AHP方法评价了江苏省的旅游产业融合度[3]。邓澧雨(2014)、南宇等(2017)利用Lotka-Volterra方程计算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程度[4-5]。李凌雁等(2015)采用融合度模型和Moran指数定量计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和时空差异[6]。侯兵等(2015)采用熵技术、耦合度模型来测度文旅融合发展程度[7]。刘红等(2015)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江苏农旅融合情况[8]。张林玲(2015)和陈俊红等(2016)均采用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旅游产业融合度[9-10]。古冰(2017)采用投入产出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文旅产业融合度[11]。袁俊等(2018)采用熵值法测度了珠三角地区文旅融合水平[12]。笔者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测算了2003年-2017年南充市农旅融合水平,结论显示,南充市农业与旅游业总体互动良好,达到一定的融合发展水平,但近两年来协同发展和交叉融合出现减弱趋势[13]。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旅游产业融合相关论著虽多,但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尤其缺乏旅游产业融合的区域性差异和历时性研究、多角度观察。因此,本文将选取川东北旅游经济强市——南充为例,采集2004年至201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这一相对普遍而又简便易行的方法,定量分析南充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发展规律,为南充市“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市、打造成渝旅游第二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南充市旅游产业融合的条件

1.资源条件

南充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辖3区1市5县,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南充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富集、人才辈出,素有“水果之乡”、“千年绸都”之美誉。南充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具特色: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8个、旅游景区50多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区2个),3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灯戏、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已经形成“阆中古城、将帅故里、三国文化、嘉陵风光”4条旅游精品线。

2.产业基础

南充是四川第一农业大市,是四川省唯一的国家农业改革和建设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中法农业科技合作园区,2018年全市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作为南充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较好。

南充一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已经形成石油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同时,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物流、商贸、金融联动发展,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旅游业是南充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一直位居四川省前列。产业配套要素体系和旅游服务体系已然形成。按照南充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要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农林、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随着全域旅游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文旅融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表现突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增加,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经济稳步增长。

二、南充市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测评

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灰色关联度来测算南充市旅游产业融合水平。灰色关联系数ξ(Xi)的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全面考察南充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本文以南充市旅游收入为参考序列,比较序列为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宿和餐饮业产值、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八项。数据来源于2003年至2018年的南充市统计年鉴、南充政府官网公布的统计数据。

2.融合水平测度和分析

以2003年至2018年南充市旅游收入作为参考序列(X0),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住宿和餐饮业产值(X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产值(X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8)作为比较序列,分别测算南充市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水平。原始数据如图1和表1所示。

图1 2003年-2018年南充市旅游收入及相关经济指标发展趋势

表1 2003年-2018年南充市旅游收入及相关经济指标

利用GTMS3.0软件,输入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的原始数据,得到结果如表2。

表2 南充市旅游产业融合的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

可以看出,南充市旅游收入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最大(0.779),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0.732)和与第二产业增加值(0.716)都较高。相比而言,旅游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宿和餐饮业产值、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产值的关联度在0.6和0.7之间,关联程度并不高。旅游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度均未达到0.6,关联程度较低。从图1也可以看出,旅游收入与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基本呈协同发展趋势,而与住宿和餐饮业、文体娱产业的发展还尚未显示出明显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结果显示,南充市的农旅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建筑业等与旅游业有一定的互动和结合。但是,作为与旅游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文化娱乐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尚未达到文旅融合发展状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受益程度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农旅融合发展虽然形势向好,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没有表示出同步的增长趋势。另外,也应注意到,随着近两年南充旅游经济增速明显加快,而农业经济增速放缓,两者之间已经开始出现差距,未来农旅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和协同发展面临瓶颈。

总的来说,南充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但整体融合水平还不高,产业融合的综合效应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三、南充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演变

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对南充市的9个区市县(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营山县、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仪陇县)在2008年至2018年的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评。数据来源于2008年至2018年南充统计年鉴以及市各区市县每年公布的统计公报。计算结果如表3。

表3 南充市9个区市县旅游产业融合的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因领域和地区而异

总体来说,南充市的旅游产业融合领域不同,其融合水平也有差异,尤其体现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零售业、文体娱业的融合差异。

南充市的农旅融合虽然整体水平较高,但9个区市县的地区差异较大。农旅融合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等级:嘉陵区、仪陇县、蓬安县、营山县四地的农旅融合水平较高(关联度为0.75~0.8);西充县、高坪区、南部县的农旅融合水平一般(关联度为0.65~0.74);而阆中市、顺庆区的农旅融合水平较低(关联度小于0.65),其中顺庆区的关联度最低,尚未达到0.6。

南充9个区市县的工旅融合水平差别也较大:阆中市的工旅融合水平显著领先(关联度大于0.8);仪陇县、西充县、高坪区的工旅融合水平一般(关联度为0.7~0.8);而嘉陵区、蓬安县、营山县、顺庆区、南部县的工旅融合水平较低(关联度小于0.7),其中南部县的关联度最低。

南充9个区市县旅游业与零售业的融合同样呈现出不小的差异:阆中市融合水平显著领先(关联度大于0.8);嘉陵区、仪陇县、蓬安县、高坪区、西充县、南部县的融合水平一般(关联度为0.7~0.8);营山县和顺庆区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关联度小于0.7),其中顺庆区的关联度最低。

南充9个区市县旅游业与文体娱业的融合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西充县和高坪区的融合水平相对较高(关联度大于0.7);仪陇县、营山县、嘉陵区、阆中市、南部县的融合水平一般(关联度为0.60~0.7);蓬安县和顺庆区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关联度小于0.6),其中顺庆区的关联度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南充9个区市县的旅游业与住宿餐饮业的关联度差别不大,均在0.6左右。同时,9个区市县的旅游收入与居民收入的关联度差别也较小,说明南充各地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受益程度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旅游产业融合整体水平地区差异较大

将9个区市县的旅游产业融合整体水平进行对比,仪陇县的融合水平整体相对较高,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住宿餐饮业等有较高关联度。随着2016年朱德故里荣升5A级旅游景区及多个红色资源的开发,仪陇县主打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有效地推动了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快速提升。

嘉陵区、西充县和阆中市三地紧追其后。嘉陵区的旅游业与农业、零售业也有较高程度的融合。西充县旅游业与文体娱业的关联度为9个区市县中最高,值得引起关注。而阆中市作为南充市旅游收入最高的地区,其工旅、商旅融合表现突出,但文旅融合水平却不甚理想。相比而言,南部县、顺庆区两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较低,说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整体较低。

3.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协调

对照南充市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情况可以发现[14],9个区市县也存在旅游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较高的阆中市,旅游产业融合表现并不突出。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顺庆区,虽然顺庆区的旅游收入多年来一直位居前列,但旅游产业融合程度却较低,明显不能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而对于旅游收入一直较低的营山县、嘉陵区,旅游产业融合却有不错的表现。

四、南充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南充市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超过30年的时间,目前农旅融合趋势向好,成功打造乡村旅游景区17个,2018年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83亿元,接待游客1738余万人次,吸纳就业逾5万人,农旅融合成效显著[15]。乡村旅游已成为南充市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同质化严重、季节性强、品质不高、运营粗放等问题也比较明显。要进一步提升农旅融合广度和深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受益程度,南充市仍需要完善农旅融合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解决农旅融合用地问题,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优化农旅融合产品体系,完善农旅融合配套要素建设。

2.工旅融合:转型创新

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包括工业旅游、各种能源的旅游开发、旅游装备制造业等等。工业旅游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多元发展。

南充的丝绸文化历史悠久,丝绸工业是工旅融合的一张王牌。南充也把打造世界丝绸工业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目标,涌现出了高坪区都京产业园、嘉陵区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蜀绘文化博物馆等样板,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发展旅游观光,实现多重效益,进一步还可以与商贸、购物、研学等对接,工旅融合具备一定水平。但也可以看到,南充在转变思路、创新业态和产品、加强游客参与度和文化体验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梳理、整合全市工业文化资源,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编制工旅融合专项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3.文旅融合:深化拓展

文旅融合正在引领中国旅游从量变转向质变,如何深化文旅融合是难题。南充旅游资源多样富集,但文旅融合水平仍不高,有来自体制、资本、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南充市应该坚持市场导向,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丝绸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与当代流行元素和消费方式结合,借力信息技术和新型传播平台,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和渠道,构建体验性的文化场景,深度开发多维度、高品质的文旅融合产品。

4.综合性融合:协同发展

产业融合必将是多领域、多元化、综合性的融合。旅游业在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并非与某个产业进行单一的融合,而是越来越体现出跨界的多元融合趋势。目前南充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水平都存在差异,地区差异较大。同时还存在各地旅游经济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各地资源条件不同,要实现区域全面协同发展难度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来选择旅游产业融合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精准市场定位。比如,西充县的“一乡一节”模式,依托农作物、农产品、农事活动等特色资源,融合农业文明和民俗文化元素,通过节庆活动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农文旅融合成效显现,促进了旅游经济增长。以此类推,阆中市可以重点利用食品工业和三国文化,打造工文商旅的综合性产业融合。蓬安县可依托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重点打造农耕文化、主题公园、休闲康养等农文康旅业态。对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较低的顺庆区,则应抓住农家乐发展较早以及市郊区位优势,依托西山风景区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农文商旅融合的旅游目的地。

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体验、商贸展销、体育康养、信息技术等的综合性融合和多领域跨界融合,有利于南充各地区旅游业齐头并进和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南充市南充关联度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基于熵权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藤茶药材等级研究
南充综合试验站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有惊无险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田间趣事
Research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