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训练中损伤的成因与预防刍议

2021-01-08 04:35洛阳师范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热身教练运动员

洛阳师范学院

田径运动是人类长期劳动生产实践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是由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项目以及部分项目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的总称。自从1896年希腊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后,走、跑、跳跃、投掷等12 个项目列为奥运会的主要项目,标志着现代田径运动会体系的建立。田径运动是其他运动的基础,反映了各项体育运动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由于田径体育运动项目多,对锻炼的场地、设备和运动器材要求比较简单,训练过程中不受时间、地点、场地和季节等限制。因此,成为各项体育运动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基础训练[1]。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由于运动员准备不充分、训练方法不科学、缺乏运动安全意识等因素,导致韧带拉伤、肌肉损伤、扭伤等现象,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因此,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必须重视运动损伤,做好充分的训练准备,并及时处理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损伤对自身的影响。

一、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原因

(一)缺乏正确的运动方式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我国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方向转变,预计2035年体育锻炼人数超过45%。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投身体育运动项目的人也越来越多。田径运动项目比较多,不同的项目对运动员的要求不同,由于每一个训练者的个体差异,在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超重负荷训练的情况。为了在田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一些教练让运动员超负荷训练,每天训练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从而导致运动员损伤[2]。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不同运动项目对动作规范化和标准不同,在训练过程中,一些运动员由于长时间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注重正确的姿势,从而增加了身体组织和人体器官的负担,造成运动损伤。

(二)热身运动问题

热身运动是田径运动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在身体运动前,通过简单的动作,让身体循序渐渐接受锻炼的强度,增强身体血流量,加快氧气的扩散,让身体更好的适应运动环境,从而让身体各项机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改善身体的柔软度,为身心为高强度运动训练做好相关准备,让身体可以快速投入到训练环节,减少身体运动过程中的损伤[3]。因此,在田径运动训练前,需要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调节训练者的身心状态,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运动过程中。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在田径运动前,一些训练者没有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就投入到训练中,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肌肉撕裂,在身体肌群没有适应训练强度的时候,可能促使身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由于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身体肌肉问题,加快氧气扩散,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提升运动效果,一些训练者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过度热身问题。一般来说热身运动应该是整个运动时间的10-20%之间,如果进行1 小时的长跑训练,则需要热身时间为6-12 分钟。如果热身时间达到15 分钟,则属于过度热身。在夏季如果过度热身,可能导致直肠温度过快升高,从而影响到运动能力[4]。根据实践表明,直肠温度升高2℃,则可以达到热身效果。

(三)缺乏运动安全意识

运动安全关系到训练者的身心健康,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或者教练不重视运动损伤,觉得运动损伤是运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甚至一些教练将运动员带伤训练与顽强拼搏、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体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不重视运动员的损伤,让运动员带伤训练,从而进一步加重运动员的损伤。部分运动员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后,没有及时处理,依然坚持训练,从而进一步加剧运动损伤[5]。在世界体育竞技比赛过程中,因身体损伤无法参加比赛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导致运动员提前结束运动生涯。亚洲飞人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 米跨栏打破世界纪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球两次因为脚跟腱受伤退赛。

二、田径运动员损伤预防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运动方式

由于每一个人的身体体质、运动技能、心理素质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训练过程中,教练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训练,而是根据每一个训练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做好田径运动项目正确的动作示范,让每一个训练者掌握规范的动作,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以短跑为例,短跑作为田径运动的其中一项,要求训练者在规定速度,在田径跑道上完成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全程者获胜。短跑是一种极限运动,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人的速度潜力。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让训练者掌握正确的起跑方式、加速跑方式和终点跑技术,让训练者在最快的速度完成跑步距离。以起跑技术为例,在起跑的时候,运动员双手撑地,放在起跑线后沿位置,两臂伸直,肩和起跑线保持平行,四指并拢,颈部自然放松,听到起跑枪声,双手迅速离开地面,两脚蹬地,让身体向前方运动。途中跑的时候,要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向前上方摆动,在腿的支撑下,伸展髋关节、膝关节,蹬离地面。只有掌握规范的动作和技术要领,才能避免运动损伤。在训练初期,必须要求运动员掌握正确的跑、跳、投掷等动作要领[6]。初学者,首先必须在教练指导下进行训练,直到他们完全掌握正确的动作。其次,在制定田径运动训练计划时,教练必须采用劳逸结合、有氧/无氧结合的方式,不仅要加强力量核心训练,也要提高耐力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还要根据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调整运动时间,这样才能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二)做好热身运动

由于每一个人的年龄、竞技水平、身体体质、季节和温度的差异,热身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热身过程中,必须结合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热身活动的时间。一般来说,只要热身到身体微微出汗即可,或者用心跳次数作为热身运动时间的标准,一旦热身运动时的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60%即可以停止热身活动。田径运动准备活动必须与训练内容密切相关,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田径运动项目训练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必须做好上肢、下肢、体侧、体转、跳跃等热身动作,将身体各个关节打开。热身活动必须结合到每一个训练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热身方式,按照循序渐渐的方式,逐渐提高热身强度,避免热身过度[7]。尤其在寒冷季节,由于外部环境的刺激,身体的肌肉和韧带弹性降低,全身关节的灵活度比夏天低。必须循序渐渐的热身,让身体从静止状态逐渐进入到兴奋状态,为训练做好相关准备。热身活动可以选择与田径运动项目相关的活动,比如跨栏、投掷等运动项目,可以做压腿、转体、压腰等活动,将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打开,在进行慢跑,打开身体机能,促进身体血流速度,满足运动的供氧。

(三)提高运动安全意识

田径运动安全意识对降低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运动员养成健康训练的理念,降低运动损伤。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练必须将运动安全意识贯彻到训练的各个环节和运动员的生活日常,提高全体运动员的安全保护意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关节损伤、肌肉损伤、跟腱受伤等情况,必须在现场处理,现场不能处理的,及时就医,确保运动损伤得到有效的处理。其次,在训练前,还要对训练现场的场地和设施器材进行检查,如果训练器材出现问题,需要立即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要及时报废,以免因为器材问题导致运动员身体损伤[8]。同时,针对运动员膝盖、脚踝、手肘等容易受伤的位置,可以佩戴安全防护工具,减少运动损伤。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运动损伤,要立即停止训练,避免进一步家中损伤。此外,做好田径训练的身体恢复,身体恢复是身体训练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训练成效的基本因素之一。通过恢复训练,可以让身体机能得到恢复,让运动员的身体得到放松,身体器官和关节从紧张的运动状态恢复到静止状态,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语

田径运动作为现代体育主要的项目之一,在体育竞技、休闲体育和体育锻炼占有重要位置。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首先必须充分热身,并做好全身肌肉的拉伸,打开身体关节,为后续的训练做好准备。教练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避免运动员超负荷训练,避免运动损伤。

猜你喜欢
热身教练运动员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加油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