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01-08 04:35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课余体育课

哈尔滨体育学院

一、绪论

体育对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旨在加强人们的体育意识与健康意识。中学是中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体育作为中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与学校的重视。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现状分析

在中学阶段,学生能接触到的体育活动主要是学校的体育课,课余体育和家庭体育活动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

1.学校体育课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

学校体育课对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但是学校对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认识不足,并忽视了体育对健全人格的宣传和教育。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青春期的到来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除了给学生普及各种生理知识之外,还要通过体育活动来使学生适应自身的变化,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初中体育课堂所授内容均是体考项目,如实心球、50 米跑等,这些考试项目一般在初三开始学习,在平时课堂中以自由活动或广播体操为主,体育课的内容少有创新。高中阶段的体育课是教给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各种体育项目都有浅显的涉猎,如篮球、乒乓球等。但高中的体育上课频率甚至不如初中,由于高考横梗在学校和学生的面前,体育课作为对高考起不直接作用的副科往往被忽略掉,被其他学科占用。所以要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很困难的。

2.课余体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

课余体育对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学生自发组织的打乒乓球、打篮球等活动,还有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会、运动代表队参加比赛。课余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活泼阳光的性格,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但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业任务繁重——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文化课学习上,几乎没有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而进行课余体育活动的大都是体训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参加比赛和体考。有的学校也组织学生做课间操,然而几分钟的课间操根本达不到锻炼身体和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导致中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等问题,所以必须把体育重视起来,认识到体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

3.家庭体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家庭体育活动能促进家庭关系和睦,给学生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家庭体育活动需要家人的共同参与才能发挥作用。

家庭体育活动就是家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游戏,如家人一起跑步、打羽毛球。但是由于家长的工作和学生学业繁重等因素,在很多家庭中体育活动是很缺乏的,父母忙于工作生计,有时无暇顾及孩子的精神世界,缺乏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有限,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父母家长相处的时间很少,在休息日,家庭体育活动可能因为父母工作原因而缺失,久之,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二)体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实现路径

1.学校体育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实现路径

(1)重视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想要通过体育达到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到体育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且体育这一方式是无可替代的,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这两点,学校体育课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体育能带给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康的灵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合作、坚韧不拔的精神。如今学习体育,练习体育,研究体育的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而是有知识、懂科学、受到国家重视的人才。现在的中学体育不是所谓的“豆芽课”,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能给学生带来知识,带来乐趣,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在中学这个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完整的人。

(2)创新课堂内容,提升课堂质量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的内容一成不变,死板枯燥,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体育课长期得不到重视,体育老师也对工作应付了事。只有保证体育课的上课频率,不任意被其他学科占用,体育才能在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一周三次的体育课,每节课45 分钟,能基本满足中学生的运动量,但是如何达到锻炼效果,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起到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这需要课堂质量的提升。

体育课堂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体育老师,体育老师的课堂创新、责任感、上课方式、专业水平都对体育课堂的质量有影响。所以提升体育课堂质量需要体育老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课堂计划,每节课都有不同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学不同的体育项目,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游戏增加课堂乐趣。如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身心都动起来。学校要对体育老师严格要求,做好考评工作,要求体育老师上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在学生的运动负荷量上有一定的标准,还要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才是提升课堂质量的目的。

2.课余体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实现路径

(1)制定课余体育活动计划,提升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

中学课余体育活动较少,大都是学校组织的课间操,近几年虽然有学校对课间操进行创新,如课间操改为搏击操,跳网络流行的简单舞步等,但是总体上还是较单一,且每天几分钟的课间操也满足不了中学生的运动量。因此学校可以给学生制定课余体育活动计划,提供体育器材,除跳课间操以外定期举行体育活动赛事,如班级之间的跳绳比赛,排球比赛等,适当的延长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有进行体育活动的放松时间,这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使同学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避免体育成为少数人的游戏,从而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

(2)针对学生不同体育需要,发展体育参与金字塔路线

课余体育活动很多,有班级间的体育比赛,体育课余训练等。要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就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制定体育活动计划。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为锻炼身体发泄情绪,有的学生如体训生,他们参加体育运动训练是为参加体考,通过体育途径来达到考大学的目的,还有运动代表队的学生,他是为参加比赛获得良好的成绩为校争光,所以这一部分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对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要求不能跟大部分学生一样。

体训生和运动代表队的学生要有专门的老师对他们进行训练,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达到训练的目的。而金字塔顶底端的学生只要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达到强身健体和愉悦身心的目的即可,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达到通过体育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3.家庭体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实现路径

重视家庭体育活动,营造良好家庭环境。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暂时离开课桌和电脑,回归自然。平时家长和学生都忙于各自的事业和学业,而忽略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容易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隔阂,而定期一次家庭体育活动,如一家人出去散步、打羽毛球,这种隔阂很快就能消除,所以要重视家庭体育活动,陪着孩子一起拥抱大自然,暂时忘掉学习的压力和烦恼,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通过家人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不但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更能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使家庭关系温馨和睦,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无形之中也培养孩子团结合作和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目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认识到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学这个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家庭和学生应三位一体,学校督促,家庭配合,学生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建议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不应只关注升学率,更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家长在忙于生计事业的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通过家庭体育活动,促进家庭关系和睦,让孩子在一个温馨的氛围中成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应该加强体育锻炼,主动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让自己的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课余体育课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