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21-01-08 09:13曹姣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院校高职

■曹姣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思路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有新的任务,新的时代有新的使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2021年的"七一"直播讲话中,习总书记提到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百年来的所有奋斗历程都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但是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局势正在经历深刻改变,在疫情肆虐的复杂态势下,意识形态斗争严峻,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不会过时,就有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随着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加剧,爱国主义教育和重要性显得更加明晰。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素养。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把实现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着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支持高职院校扩招,这一队伍越来越壮大。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广泛多元,学生素质整体不高,因此做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深远。总体来讲,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和其他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政治素养不高

当前高职院校由于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扩招比例上升,使得本来整体素质偏低的高职院校学生水平更加参差不齐。就爱国主义方面来说,他们文化基础薄弱,政治素养不高,部分学生只知道近代以来的个别历史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知之甚少,更别提马克思主义了。由于时代的进步,新一代“00后”比“90后”更加关注时政,但高职院校学生依然政治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感不强,继续提升整体的政治素养迫在眉睫。

(二)家国意识淡漠,个性自我功利

新一代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对党史、新中国史等"四史"内容知之甚少,虽然他们也接受过社会主义道德的熏陶,但这种教育在他们身上收效甚微,导致部分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利益,没有思考过国家和个人的关系,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不能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做任何事情都很关注是否可以利己或者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有些学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遵守学校和班集体制度,特立独行,自我封闭,做事不计后果,对一切都表现出满不在乎,这些学生易受到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

(三)理想信念缺失,意志不坚定

当前一些学生来到高职院校就读并非本意,来高职院校就读是多次衡量妥协的结果。鉴于这种情况,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要么“躺平”,要么目的性较强,缺乏理想信念和努力读书的动力,再加上学习氛围不浓厚,本人意志不坚定,整体让高职院校学生陷入较大的困境当中。部分学生心中有梦想,但行动跟不上,很多学生目光短浅,只想解决当下的问题,做事三分钟热度,不考虑长远发展。

(四)活跃乐观,适应能力强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薄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不怕苦、不怕累,对于新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力都比较好,针对这些特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以更多安排外出实践课程,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五)上网成瘾,不善沟通交流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遍布的环境中,已经适应了这种电子信息化的时代,大学阶段正处于各方面都未定型的价值观确立期,自律能力较差,容易对喜欢的事情深陷其中,分不清主次,抓了芝麻放了西瓜,对网络形成了严重依赖,主要包括电子游戏、网络文学等方面。同时,网络成瘾也让他们将自我封闭起来,逐渐减少了正常的近距离社交,变得不善沟通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差。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引领不足,保障力度不够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对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重视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引领不足,没有形成较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使得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收效甚微。在相关课程教师的配备和使用上,部分教师理论不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不仅要做到知识引领,还要加强自身修养。重视不足直接带来的后果是保障力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引导欠缺、氛围不足、资金申请困难等方面。

(二)资源挖掘不深,载体不丰富

各高校对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挖掘不够,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媒体传播、红色景区参观等方式实现,这些方式的运用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但是这些活动很多都流于形式,以写心得体会和报告的方式结束,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切实关注学生内心真正的体会,缺乏人性化的引导和交流。载体方面还需要大力开发线上资源,使用最新技术让学生真切体会党的百年历程和国家成立的不易,引起更多情感共鸣,需要继续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道德等的宣传力度。

(三)重显轻隐,重知轻行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做到了显性的理论灌输,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当中的实践教育部分还有待加强,需要继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当前,知行不能合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和痛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热爱祖国的,但是行为表现却做不到爱国甚至大相径庭,如何让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达到长效和常态化,让学生能够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各高校不断探索。

(四)教育水平滞后,缺乏创新,急于求成

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面趋于雷同,并没有很好地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来进行教育,一些教育方法和学习内容还是过于传统,不能推陈出新,缺乏吸引力,很难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进来。任何事物都是由质变到量变、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对学生的教育尤其如此。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急于求成,流于形式,缺乏更进一步地引导和追踪反馈。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路径

(一)加强引导和关爱,营造良好氛围

鉴于当前政策引导下的高职院校扩招的现实情况,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总体来讲,高职院校学生在爱国主义理论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有的甚至只有初中历史知识基础。

首先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这就要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这里要求思政教师、军事理论教师等相关课程教师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进行补充。

其次,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有更好的情感共鸣,所以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爱学生,在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大学时期是学生从团员发展到党员的重要阶段,这时要充分发挥团支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为师生办实事”等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爱国觉悟。

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如“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开学第一课”等,利用社会大课堂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真正做到全方位育人。

(二)寓教于乐,创新载体

高职院校学生自律能力较差,但积极活跃,所以在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在达到一定的理论灌输目的后,应该探索创新利用和发掘更多载体来满足体验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实践内容。

首先,优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育人模式,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目前,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还需探索更多新的模式,如向学生展示我国在相关专业方面的优势与弱势,优势可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弱势方面可激励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国家专业发展落后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平常的专业课程中,也要多向学生展示专业历史上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其次,继续探索互联网+红色资源+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可探索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利用流行歌曲的曲调曲风来变换歌词并加入大学生喜爱的rap元素;制作爱国主义元素的动漫动画、网络文学、微视频等,并将这些成果展示在大学生喜爱的互联网平台,如bilibili、抖音、微博平台等。今年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学而思网校联合出品,在“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党史学习教育微视频兔子动漫就受到广大青年的一致好评。

最后,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他所处环境的影子,环境对人的影响重要且深远。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校园APP、校园公众号等的宣传窗口作用,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心理活动月、校运会等大型校园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作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探索建立四史教育馆、校史馆、数字图书馆,利用VR实景展示技术展现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定期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校园艺术展等都是可以开发的新模式。

(三)完善教育保障机制

想要进一步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和常态化机制,具体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保障:

首先,加强组织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自上而下的领导。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各高校主管部门也要通力合作,形成主管部门和领导审批方案,校办公室和思政部制定具体方案,学生处和团委具体宣传、实施,系党组织配合支持,保卫处后勤处积极保障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部门要克服山头主义和分散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争取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其次,加强制度保障。根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至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制度中,发挥其指引、约束和规范作用。全社会要大力宣传学习宪法、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英雄烈士保护法、文物保护法等。各高校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学生手册、人才培养方案、德育考核评价中,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团日活动、主题班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在教师队伍方面,当前没有专门的爱国主义教师队伍,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各类比赛中存在内卷现象,要继续为这类教师队伍的新发展创造途径,也为爱国主义教育队伍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最后,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各高校更多的把心思用在了招生、专业教育、实习实践以及学生是否掌握了一技之长以顺利就业等方面,然而对于学生真正爱国主义素养的培养却远远不够,尤其在资金保障方面。想要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地,资金不可或缺。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爱国主义素养的培养,在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各类艺术活动、教师队伍培训活动等方面下足力气,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又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引起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化为报国的行动。

(四)创新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学生拥有一定的理性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引导,与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交流,要结合国家发展实际,更生动形象地展现新时代的发展成果,实地考察,多做社会调查和访谈。继续推陈出新,除了做到与初高中教学环节和内容相衔接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新意,让学生保持好奇,因材施教,不断探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如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探索课堂加线下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每学期参与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实践地点可以是家乡,也可以是学校安排的实践基地,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国家的变化。也可探索更多志愿服务方面的学习模式,通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在改变社会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真正做到从书本中学习,也从社会中学习。如学校可建立与当地红色基地的长期合作,学生通过在红色基地做志愿导游,给游客讲解相关内容,在做中学,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可以增加对家乡或者所在城市的了解,还能接触更多社会资源,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