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2021-01-08 14:27李宪锋
天工 2021年9期
关键词:宜兴非遗技艺

李宪锋 张 丽

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要科学地保护非遗,推动非遗的发展。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因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突出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关注和喜爱。与此同时,保护和传承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对陶都宜兴的发展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独特性

(一)制作历史悠久

宜兴享有“中国陶都”“千年陶都”的美誉。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制陶的历史未曾断过。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宜兴均陶始于宋代,兴于明代。明代《宜兴县志》曾记载其生产过程,至清代雍正年间,宜兴均陶成为皇家御用之器。同时宜兴均陶釉色丰富多变,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等色居多,间有葡萄紫色,以灰蓝釉最为名贵。《陶雅》中称它为“灰中见蓝晕,艳若蝴蝶花”。2014年,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因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陶瓷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建设和繁荣地域特色陶瓷的重要措施。

(二)工艺的独特性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是具有宜兴地方特色的传统制陶技艺,主要包括五大工艺:原料的配制、纯手工镶片成型、大拇指堆贴花、制釉上釉、产品烧成。

宜兴均陶是以宜兴本土的陶土为原料,宜兴均陶的小件作品可以使用单一泥料来制作坯体,但是均陶中大件作品的制坯就需要多种泥料混合配料。配料主要是要考虑成型性能和窑业性能,坯体原料通常使用甲泥、嫰泥、白泥配料,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调配、粉碎、加水、混合、练泥后备用。

纯手工镶片成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型技法,其区别于盘筑、拉坯等技法,其将泥块打成泥片后一片片镶接起来,镶接完成后,人围着坯体转,然后利用里手锤和拍子对坯体进行拍打、整形,拍打至所需要的弧度和曲度,在这个过程中制作者要全神贯注,达到所谓的“眼到、心到、手到”,只有达到如此境界才会做出满意的作品,宜兴紫砂的成型技艺也是由此得来的。其成型技法制作工艺复杂、难度高,特别是制作大件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是无法完成的。

大拇指堆贴花被称为世界上一绝的装饰手法,一般常见的装饰工艺有削刻剔减、堆贴花、划花、陶刻、模具印文、彩绘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拇指堆贴花和堆贴花是截然不同的。大拇指堆贴花,顾名思义就是用大拇指弄泥来作画,大拇指犹如一支毛笔,在坯体上表达出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在装饰过程中不需要任何工具来进行修改,完全利用陶艺家的大拇指进行创作,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大拇指堆贴花装饰工艺中运用很多指法,比如捏法、搓法、捻法、揿法、撕法、扰法、摞法、挓法、拖法、摊法、摁法、堆法、帖法、匀法等。不同的指法所表现出来的画面肌理、线条感、凹凸感、立体感、层次感都不同。大拇指堆贴花表现的画面蔚为大观,可以将人物、动物、山水、亭台楼阁、书法艺术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画面元素用不同的指法所呈现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并且还在画面中保留了制作者的指纹,无形之中增加了肌理感,这是其他装饰工艺无法媲美的。

宜兴均陶里的釉色品种丰富多样,釉色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不遮盖画面常采用高光泽釉。高光泽釉一般是指传统的嫩红釉、老红釉、金黄釉、酸釉等高光亮釉。它是以宜兴当地的原料如白土、土骨、天然泥浆等配制的高钙质釉。该釉色不仅能够充分表现宜兴均陶坯体的特色,还可以突出和显示堆贴在坯体表面的装饰艺术效果。烧成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釉色的呈现效果,既要考虑上釉时釉层的厚薄,还要注意烧成过程中装窑的立体空间疏密关系、烧成过程中窑内气氛、温度的变化曲线等因素,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

(三)艺术价值突出

宜兴均陶种类丰富,包括缸、盆、瓶、罐、钵、盂、壶、陶台、砂锅、建筑陶、园林陶等,造型千姿百态,不拘泥于一种表现形式。独特的大拇指堆贴花的装饰又分为平贴、浅浮雕、半浮雕、高浮雕和超高浮雕等,不断地突破传统,创新出新的装饰效果,它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同时均陶釉色的装饰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在陶瓷制作工艺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成就。

二、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保护的现况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经历千百年的发展与传承,至今为止,它的发展处于良性的状态。而这些取决于宜兴政府、企业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相关从业者以及收藏者等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识,并致力于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一)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优惠政策

为了确保宜兴原材料的产量和品质,当地政府决定将宜兴近四百家琉璃瓦厂拆除或搬迁,只留下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厂家,严格控制原料的开采,防止过度开采,导致不良后果。同时对有关从业者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比如,相较于紫砂从业者从初级职称工艺美术员开始便缴纳税费,按照不同的职称缴纳不等的税费,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宜兴均陶,对其相关的从业人员,减免中级职称前的职称税,这些惠民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积极奖励从事宜兴均陶的研究、设计、创新、资料的整理和探索的企业单位以及个人,免费为从业者开展相关的展览、学术研讨会、比赛评比等活动提供场地,对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做出重大贡献和成果的企业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鼓励。

(二)举办国际陶瓷艺术节,提升知名度

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于1988年举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在“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扩大交往、促进发展”的宗旨指导下,与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陶艺师以及国内各个陶瓷产区的陶艺大师进行作品和文化的深度交流,期间除组织陶瓷精品博览交易会、陶瓷艺术研讨会等,还开展了一系列宜兴旅游观光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宜兴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陶瓷产品的销售。通过这样的大型官方活动不仅提升了宜兴陶瓷的知名度,还为当地从业者带来新的创作灵感和契机,促进了宜兴陶瓷业的繁荣发展。这种具有世界性的交流合作活动,传承和弘扬了宜兴陶瓷文化,推动了陶瓷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建立非遗代表性保护基地

2014年,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18年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的振兴项目之一,获得了国家重点扶持,并为地方政府振兴传统工艺提供了新动源和新动力。2019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单位在宜兴成立,其中宜兴市均陶研究所成为省级代表性示范基地。宜兴市均陶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着宜兴均陶制作以及相关的技艺和文献的保护、研究,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保护经验和做法,在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起到表率、示范、带领的作用。设立这样的代表性示范基地,是对这些单位企业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是对宜兴均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宜兴均陶非遗传承模式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保护非遗传承人是最主要的。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传承模式也在趋于多元化,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陶瓷非遗的传承机制主要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师徒传承”是历代以来一直存在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过收徒的形式、口传身教的方式来传承下去。“家族传承”有利于家族生存和技艺的传承,也是传承至今的传统而又广泛的方式。而现在又出现了更多的传承模式,例如学校专业培养、民间组织培训、大师结对培养、大师工作室的师徒传授、青年陶艺人才提升班等。鼓励宜兴均陶的工艺大师对年轻一代进行专业的帮带,同时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开展相关的人才培养活动。积极开办各类展览评比、竞技大赛等活动,评比要做到公平、公正,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培养更高水平的传承人。

三、宜兴均陶工艺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

(一)重视度不够,保护与传承机制缺少有效构建

宜兴均陶制作工艺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各级领导、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人士的重视与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核心力量,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虽已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宜兴,同为国家级非遗的紫砂和均陶,政府所给予的关注度和宣传力度存在一定的差距。政府对外宣传或者举办活动比赛不应只局限于宜兴紫砂,宜兴紫砂作为宜兴的一张名片,其声誉和影响力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宜兴均陶作为受众面小的陶瓷品种之一,需要政府提供更大的平台来提升对外的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重视。第二,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实施过程中,虽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但是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效果并不上佳。第三,由政府建设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偏紫砂器的陈设和展览,没有规模性和系统性地展示宜兴均陶的作品和文化的场所,宜兴缺少专门用来宣传和弘扬均陶文化的展览馆或博物馆,包括明清时代的老古董、近代的作品以及当代作品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都不够全面和深入,相关的资料整理和记载都不完善。例如,对于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和文献没有全部摸清,哪些需要进行静态保护,哪些需要进行活态的保护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和思路。第四,缺少相关的传承机制的构建,有关传承人的培养和认定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实施和推进,积极鼓励年轻人加入传承人队伍中,不能过于形式化和口号化,全面实施激励措施,让传承人的队伍年轻化和创新化。

(二)行业高端人才匮乏

宜兴均陶行业现在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宜兴制陶的产业主要是“五朵金花”,即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其中美彩陶、精陶正是因为曾经的从业者转行做其他工种而导致缺乏高端人才,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慢慢地转型成为工业化生产的陶瓷酒瓶类的中低端产品的企业,从而失去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青瓷现在也正在面临这样的问题,只有少数的从业者在坚持着这门技艺。宜兴均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其关注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现有从业人员将近1000人,但与紫砂从业者30000多人的磅礴队伍相比,均陶从业者屈指可数。目前均陶的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有4名,高级工艺美术师有8名,工艺美术师有9名,助理工艺美术师有18名,工艺美术员有4名,这些都收录在宜兴市陶瓷艺术人物录上,还有一些从业者并未取得相关的职称。相较于其他“三朵金花”,宜兴均陶的传承前景还是可观的。但是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承者的人数上,传统工艺的真正的主人是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而如今技艺高超的大师大部分都年事已高,因此需要抢救性地记录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难度、关键点以及相关的历史性事件等,并整理成档便于保存与管理。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制作工艺也要重视其文化水平,两者缺一不可。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只是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设计理念和创作经验及理论知识也至关重要,因为高水平的陶瓷设计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会赋予它新的生命,让它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成长,让它立足于传统而超越传统。

(三)作品风格墨守成规,未跟随时代步伐

宜兴均陶属于传统陶瓷,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体现出较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若不进行创新发展,墨守成规,对整个行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就需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让从业者能够有可观的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目前,宜兴均陶的作品风格还是比较单一,市场上流行什么样的作品,就会跟风去仿制,没有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制作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无法给购买者带来视觉审美和收藏的欲望。传统的技法和文化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从业者的个人理解和体会,从而创作出具有个人审美情趣的作品。第二,如今在利益的驱使下,作品的质量下降,只为追求速度,甚至有些人拿别人作品冒充自己作品进行售卖,行业内部混乱。第三,不善于结合新科技、新潮流。个人作品或者艺术品讲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技艺的表现,要体现技艺精湛、设计理念等,同时应该结合现代新科技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

四、宜兴均陶制作技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壮大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队伍

为宜兴均陶传承人建立专业的档案库,完善相关资料,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宜兴均陶制作工艺复杂,至今能单独一人熟练掌握和研究全部工种的只有一位传承人,即宜兴市均陶研究所所长方卫明老师。历史上均陶制作的五大工艺分别由五个师傅共同完成,传承至今,五大工种的传承人的分布差异很大,其中从事大拇指堆贴花工艺的最多,全手工制作器型和釉料研究的从业人员最少。所以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福利和政策补贴给这些特殊的工种,特别是纯手工大件成型技艺,年轻人很少去学,学成时间漫长,经济效益不明显,非常艰苦,但是这门技艺的技术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无限的,若不及时得到重视和保护,可能后继无人。所以,壮大其传承人的队伍,不能从一方面入手,而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一定要建立相关技艺传承机制并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

(二)与高校产学研合作,提高其创新力

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组织“非遗”走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学校的学生切实地了解宜兴均陶的“非遗”文化。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精神,让老师和学生到宜兴的均陶非遗示范基地、大师艺术馆、名师工作室等实地考察和体验,让他们切身地体会到宜兴均陶的艺术美,发挥高等院校的设计能力,鼓励学生设计与创作,可以与传承人共同完成,通过这样的交流合作,为宜兴均陶的设计注入新鲜血液。作为相关的传承人和从业人员,也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的联系,加强与大学专家、教授的探讨和交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自己作品的创新力。另外,通过和高校一起举办专业的研高班、培训班等形式来培养中高级宜兴均陶技艺人才,在造型、装饰画面设计、釉料等方面进行创新,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三)建立宜兴均陶制作技艺资料数据库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数字化采集和建立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资料数据库。宜兴均陶品种丰富多样,装饰画面风格多变,可运用文字、录音、摄像、图片等形式,对宜兴均陶进行全面的真实记录,包括老艺人、传承人的口述历史,宜兴均陶不同种类、不同画面的设计、制作步骤和方法等全方位的内容。系统地整理相关资料,编辑成非遗档案,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宜兴均陶技艺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

政府的宣传至关重要,但不能仅靠政府平台,如今自媒体发展迅速,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发布短视频、开直播,可以借助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大平台拍摄视频。视频的品质和效果会直接影响浏览量,可以多方面进行准备:第一,围绕宜兴均陶的历史,讲述历代以来宜兴均陶的历史以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第二,围绕宜兴均陶的制作技艺(即五大工艺)进行拍摄,让观看者清晰地看到和了解均陶技艺的制作难度;第三,讲解历史上经典的均陶作品,包括它的器型、装饰图案、釉色等;第四,展示成品的装饰效果,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环境适合摆放什么样的作品。发挥自媒体的特性,通过多渠道的宣传方式来提高宜兴均陶的影响力。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得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已然成为宜兴陶瓷行业的中流砥柱。传统的师傅带徒、家族传承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发展形势,学校、社会组织、相关行业企业在传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和重要。同时宜兴均陶的传承和保护还需要政府、传承人、社会、专家学者、媒体人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虽然还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但相信将来宜兴均陶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也不再是小部分人的义务,而将会成为全民、全社会自主去参与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宜兴非遗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