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2021-01-10 06:33
兽医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猪价规模化猪瘟

曾经长期高企的猪肉价格今年以来连续16 周回落。当前,我国猪价已转入下跌周期,行业有哪些新变化?

产能——二季度生猪存栏将恢复常态

决定“猪周期”价格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是猪肉供给,供给从短缺转为充裕、从充裕转为短缺,“猪周期”势必发生转向,而生猪出栏量则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

“自2003 年6 月份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经历了4 个完整周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说。

从不同周期生猪出栏量来看,2003 年~2006 年第1 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为6.1 亿头,2006 年6 月~2009 年5月第2 个周期高峰接近6.5 亿头,2009 年~2014 年第3 个周期生猪出栏量达到7.5 亿头历史高峰,2015 年~2018 年第4 个周期生猪出栏量高峰也在7 亿头左右。

“目前正运行第5 个周期。”朱增勇告诉记者,本轮“猪周期”始于2018 年6 月份,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环保政策调整、生猪产品调运政策调整和生产周期性因素,与前几个周期有极大不同之处。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下,2020 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较2017 年锐减了25%,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产能正稳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从存栏水平来看,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已恢复到4.17 亿头,同比增长29.5%。预计二季度全国生猪存栏将恢复到常态水平,四季度生猪供给将恢复正常,这意味着我国猪肉供给形势已根本性好转,猪价高企的市场基础已不复存在。

价格——猪价回落,呈下行波动

“受物价水平整体上升的影响,每轮‘猪周期’生猪价格都屡创新高。本轮‘猪周期’叠加了非洲猪瘟疫情等多重因素,猪价更是远远高于历史最高点。”朱增勇说。

截至今年4 月,本轮周期已经运行35 个月,高点在2020 年8 月份,为37.15 元/kg,较上一轮后期高点上涨82%,有21 个月高于上轮周期的价格高点。在产能恢复到常态水平的大形势下,猪价转入下跌周期实属正常。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第4 周起,全国集贸市场生猪价格开始回落,5月第2 周跌至20.24 元/kg,环比下跌8.0%,同比下跌36.5%。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在5月第2 周已跌至34.06 元/kg,环比下跌5.6%,同比下跌31.8%。

朱增勇告诉记者,出栏1 头120kg 左右的育肥猪,如果是自繁自养,5 月上旬养殖户可获利380 元左右,到5 月中旬就下降为260 元左右。出栏1 头120kg 左右的育肥猪,如果是外购猪仔的养殖户,5 月上旬亏损700 元左右,5 月中旬亏损就扩大为800 元左右

生产——后期成本有望趋降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朱增勇提醒业界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

从需求看,我国猪肉人均消费需求正稳中有降。“十三五”前期,由于肉类消费结构升级和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十二五”期间的65%左右逐渐降至63%左右,非洲猪瘟疫情导致2019 年和2020 年进一步下降到55%左右。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预计“十四五”猪肉消费需求较“十三五”将继续稳中有降。

从生产看,生物安全水平亟待大幅提升,养殖成本将显著提升。上轮周期行业平均成本在13 元/kg 左右,本轮周期生产成本已提升到17 元/kg。后期随着养殖效率提升,生产成本有望趋降,但仍会高于上一轮周期。

从供给看,我国猪肉进口已进入高水平时代。自2008年开始,我国猪肉进口量超过出口量。2016 年我国进口猪肉162 万t,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2020 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同比翻番,达到439 万t。2019 年之前我国猪肉进口量占国内猪肉产量的4%以下,2020 年达到10.7%。长期以来,国内猪肉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如今国内养殖企业将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进口猪肉的竞争压力。

产业——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唯有加快产业升级。

2006 年我国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养殖户出栏比重仅占15.0%,2009年提升到31.7%,2013年达到40.8%。受环保制度、猪价波动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 年规模化比重达57%。我国生猪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虽然规模化水平提升稳步加速,但仍远远不够。

目前,我国年出栏50 头以下小养殖户的生猪出栏量占比仍高达21.6%。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带来的直接弊端就是企业抗疫病、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剧烈波动,行业产能大起大落之下,形成了每隔两三年一轮的“猪周期”。

“非洲猪瘟后,大量散养户和小户退出市场,养殖门槛进一步提升。年出栏1000 头以上养殖户在本轮周期加速发展,该类型养殖户具有养殖边际成本较低、养殖效率较高的优势,更容易实现种养结合,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朱增勇说。

“随着产能、价格恢复到常态水平,政府部门的角色要从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朱增勇认为,随着规模化提高、生产与需求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猪周期将会延长到5 年左右。为此,要从抓主产省、抓主产县、抓规模场入手,保障能繁母猪基础产能平稳,以防2022 年以后发生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和猪价异常波动。

猜你喜欢
猪价规模化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猪价进入下行周期 养殖不宜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