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

2021-01-10 06:33王慧钢张颖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123100
兽医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病原猪群支原体

王慧钢 张颖/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123100

猪支原体肺炎是是生猪养殖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致病源为肺炎支原体。当猪感染本病时,根据猪群的体质可以表现出发病或隐性感染,但会使得机体体质下降,当感染其他病原或者自身机体体质下降时,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其属于支原体科,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猪肺炎支原体通常表现为多种形态,但以球形居多。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支原体通过二分裂或是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通常是在猪的呼吸道内存在,但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病原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通常在环境中存在的猪肺炎支原体经过48~72h 即可失活。病原对高温和日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常规的消毒药物也可以将支原体杀死。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以及隐性带菌猪。病原主要是在这些猪的呼吸道和肺脏内存在,通过咳嗽、气喘、打喷嚏的方式可以将病源排出体外,这些被排出体外的病原体能够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对猪舍内的墙壁、地面、器具、饲料和饮水等形成污染,也可以是以飞沫的方式在空气中长期悬浮。本病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当健康猪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以及飞沫时即可被病原侵袭,从而形成感染。本病的易感动物在通过自然感染时仅是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不分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能够感染发病。尤其是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和断奶后的仔猪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处于哺乳期的母猪和妊娠期的母猪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和发病率,但成年猪通常表现为隐性感染。在不同品种的猪种中,地方品种易感性更高。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一年四季均有猪群发病。当本病在猪群中首次发病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发病常表现急性经过,当猪舍内的饲养管理环境较差时,也会对本病的发生造成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当猪群过于拥挤,以及猪群内通风不良和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对本病的影响非常严重。本病的发生可以造成猪的免疫力出现下降,这就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从而引起疾病的暴发。

3 临床症状

当猪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主要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咳嗽和气喘。但在表现主要这些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其他的临床症状,根据发病快慢可以将本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3.1 急性型急性型发病多见于初次发生本病的猪群,尤其是处于哺乳期的仔猪、哺乳期的母猪以及妊娠期的母猪。猪群表现为发病急,最初精神萎糜,喜卧,头颈下垂。呼吸加深加快,甚至可以达到120 次/min。而后病猪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并在口鼻内流出粘液性的液体呈泡沫状。通常体温不升高。急性发病的病猪病程为7d 左右,发病猪死亡较为严重。

3.2 慢性型慢性型的病例通常是由急性转化而来。病猪出现较长时间的咳嗽和气喘,尤其是在深夜和清晨表现出的症状较为明显,在发病的初期,病猪仅表现出咳嗽,发病严重的病猪为痉挛性咳嗽,咳嗽时,病猪弓背伸脖,头部向下。在其呼吸道内有大量的分泌物,病猪还会出现流鼻涕,病程较长的病猪会逐渐的消瘦。而后,病猪生长发育变缓甚至会成为僵猪,有的病猪也可以继发其他病原感染,而后出现死亡。

3.3 隐性型隐性型的病猪,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有的病猪也会偶见咳嗽。这些猪不容易被发现,生长发育也均正常。但其能够通过呼吸道的方式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成为猪群中的隐性传染源,给猪群造成严重的威胁。

4 病理变化

本地的主要病变部位为呼吸道以及肺脏。尤其是肺脏表现的非常明显和典型,肺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出现病变。细胞变性在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出现严重的肿大,质地变硬,外观呈现灰白色。将淋巴结切开后,可见切面外翻,切面湿润。在肺的心叶、尖叶等部位出现组织变性,颜色变为半透明的灰红色。外观类似于肌肉样,通常称为肉样变,而且病变发生的部位与健康的部位具有明显的界限。

5 诊断方法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后的病理变化,可以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但要对本病进行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5.1 病原学诊断采集发病猪的肺脏挑取病变部位,借助于鲜血培养基进行培养。由于本病的培养周期较长,而且病原生长不良。需要在培养中加入富营养的物质以便于猪肺炎支原体的生长。但是,由于本方法耗时较长,通常在临床诊断中不常应用。

5.2 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通常是针对初发病猪的抗体进行检测,包括免疫荧光抗体方法、间接凝集试验以及补体结合试验。通常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阔的为ELISA 和间接血凝试验,这是由于此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率,技术操作比较简便,易于在养殖过程中进行疾病的监测。

5.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PCR 方法。PCR 方法是目前检测本病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其可以检测出病原病料中所含有的微量病原,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本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但是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较强的操作技术和相对较高的仪器设备,所以在临床上不易进行应用。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本病的预防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猪群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尽量避免从场外进行引种,这样可以降低引种造成的风险。如确实需要引种,则需要对引进的猪种进行严格的检疫,在进入养殖场后,需要进行隔离饲养,在经过30d 的隔离饲养后再混群饲养。在养殖中还应采取全进全出的原则,避免不同阶段的猪混合饲养。对仔猪要采用隔离断奶,或早期断奶技术,以避免母猪在感染病原后,将仔猪将病原传播给仔猪。猪场内最好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繁殖,避免种公猪与母猪直接接触,降低感染的风险。猪舍内还需要防寒保暖,并保持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饲养密度。避免猪群受到各种应急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体质下降。猪场要定期制定出严格的消毒计划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在养殖过程中,制定出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在猪群中一旦发现有猪出现各种亚健康状态,应及早进行隔离诊断,并对原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

6.2 治疗措施本病的治疗可以应用土霉素进行肌肉注射,使用的剂量为30~40mL/kg。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7d 后,具有良好的效果,还可以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时,应用的药物为泰乐菌素,使用的剂量为10mg/kg。连续用药3d 即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在使用泰乐菌素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20mg/kg,连续饲喂10d 左右。

猜你喜欢
病原猪群支原体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