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历史逻辑、实践发展和时代价值

2021-01-10 00:34周钊和
西部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战斗堡垒历史逻辑时代价值

摘要: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历史逻辑,经历了革命斗争中的党支部、从革命到执政转变过程中的党支部、改革开放中的党支部和奋进新时代的党支部。从党史中探究党支部工作的实践发展,体现为全面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原则,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夯实堡垒之材;不断完善工作规矩,强壮堡垒之筋;不断践行工作使命,筑牢堡垒之基;不断强化工作职能,汇聚堡垒之力,在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目标的征程中,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中流砥柱作用。新时代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原则,不仅是巩固执政大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强国大业的现实需要,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战斗堡垒;历史逻辑;实践发展;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3-0011-04

中国共产党具有严密而高效的组织体系和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救国兴国富国强国伟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是我们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围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个命题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真理,也是对党的支部建设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对其加以研究,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在厘清“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历史逻辑中帮助我们学懂学深学透,有助于在党支部建设实践中将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做优。

一、“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历史逻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党史可以明辨规律、明通真理、明晰道路。组織问题历来都是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重大命题,经过长期不断探索,总能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要历史节点上形成智慧结晶,并在接续奋斗实践中继续检验和完善。围绕“支部”或“基层组织”这个关键词上溯党的历史,有诸多生动实践,而这些实践成果在历次党代会的决议案、修正案、报告等党史文献[1]中均有清晰记载。我们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线,大致可以从四个阶段来考察和研究党的支部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

(一)1921—1949年:革命斗争中的党支部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党支部工作体现的是革命思维。党的一大是我党的历史起点,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使党一开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按照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组织起来, 从而为后来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党早期最基层组织名称经历数次改变,从一大党纲规定“凡有党员五人以上时,必须成立委员会”,二大党章以“组”为“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三大党章改为“小组”,直到四大党章将党的最基层组织名称确定为“支部”[2],一直沿用至今。建党初期党的最基层组织名称的演变,反映了我们党在严峻复杂斗争环境下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探索和逐步成熟的艰辛历程。1926年7月,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首次提出“一切工作归支部”[3]的口号,让支部真正成为党的工作基础。“一切工作归支部”原则,成为以后“支部建在连上”、支部是“战斗的堡垒”等一系列理论、思想、制度的渊源。党的五大明确提出要在各个产业部门广泛建立党的支部,不断扩大党员数量,以更好地真正发动和领导工人群众[4]。国民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红军进行“三湾改编”和“赣南四整”(即天心圩整顿思想、信丰整顿纪律、大余整顿组织及上堡整训),开创了党的建设工作新阶段。“支部建在连上”是“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根本原因[5],这一重要制度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切工作归支部”理论的成功实践,对新时代的基层党支部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党的六大指出“支部是党的命令传达所和宣传机关”,支部生活是党内生活的基础[6]。六大党章对支部工作任务补充的新规定,对于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党的七大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支部是“战斗的堡垒”的重要思想,七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从宣传和组织工作、关心群众、发展新党员、教育党员等四个方面明确了支部的基本任务[7]。至此,我们党的支部建设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1949—1978年:从革命到执政转变过程中的党支部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党的建设从革命思维向执政思维转变,有成功的探索和经验,但受思维惯性影响,也出现曲折反复甚至遭遇严重挫折。党的八大对党执政初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制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第一部党章,在基层组织的职能任务方面,对七大党章作了进一步完善,新增了领导群众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巩固劳动纪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警惕性教育等内容[8]。八大党章时代特色鲜明,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加强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破坏,党的基层组织基本瘫痪。因为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错误[1],九大党章在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等方面作了错误论述,删除了八大党章的许多正确规定。十大党章延续了九大党章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十一大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对党章进行修改和补充,作了一些正确规定,对后来党的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总体上说,这段时期是党的支部建设在曲折和徘徊中前进的特殊时期。

(三)1979—2011年:改革开放中的党支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认真反思总结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开始了执政党建设的新探索,执政思维下的党建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十二大党章是党的建设史上一个比较完备的党章,充实完善了党员权利义务,提出更高更严标准,并从八个方面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十三大党章增加了企事业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职责任务,这是首次在党章党规中界定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的职能定位。十四大党章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领导作出了新规定。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党的建设并审议通过专门决定,标志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思想已经基本形成[9]。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分别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党的建设现实需要,先后对党章进行了适当修改。党的十七大鲜明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修改后的党章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充实。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四)2012年至今:奋进新时代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党支部建设被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支部建设的理论、实践和制度不断创新。十八大党章把创先争优列入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成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的基层支部组织进一步健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稳步提升。2017年2月,在《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10]中,党中央强调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从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一切工作归支部”,到新时代“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从理论和实践上赋予了支部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是党的支部建设原则的传承、借鉴与时代弘扬[11]。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述和强调了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明确提出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党的最基本的建设。十九大新党章突出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党支部不仅担负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职责,还要担负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任务[12]。2018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是我党首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党内法规,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对党支部组织设置、基本任务、支委会建设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提供了治党之规、兴党之基、强党之本。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基层党支部建设不断开新局创佳绩上台阶,党的组织更加巩固,党的力量更加强大。

二、“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实践发展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辩证逻辑的一条基本原则和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13]把党支部建设问题放在党的成长发展历史长河的广阔背景中来考察,思路视野更加开阔,总结探析更有深度,更有助于探寻和认识规律,更有利于发现和把握真理。党史是科学认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把钥匙,我们研究党史,就是要把那些反复出现过的工作经验加以系统总结,形成史论,帮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加深入地掌握党支部工作的客观规律,以便少走弯路,把工作做得更好。因此,从党史中去探究党的建设,可以寻得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历史逻辑。

(一)党支部工作内涵不断丰富,夯实堡垒之材

丰富最大化发展为“一切”,这个“一切”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4]中来。内涵的最大化,同时也意味着高度概括。如何高度概括支部工作?在前述党史文献中我们可以凝练出三个关键词为“政工”“纪工”“群工”,即思想政治工作、纪律工作和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之宝,也是我们党的传统和优势,更是党支部工作的主要职能和重要抓手。因此,党支部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落地落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干事创业。党的纪律工作是党支部工作的保证。纪律建设具有强制力和保障作用,这种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强调遵守和执行;另一方面,保障不被破坏[15]。党的群众工作是党支部工作的本来。唯物史观坚持“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党自诞生以来,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此,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和党中央权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性,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支部;要坚持政治标准严把入党关、注重质量效果严把学习教育关、加强教育监督严把日常管理关,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真正落到支部;要围绕群众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創新和丰富服务群众载体、构建全方位服务群众新格局,把群众工作真正落到支部。

(二)党支部工作规矩不断完善,强壮堡垒之柱

无规矩不成方圆。组织是靠纪律和规矩约束起来的,越是先进的组织,必然有着更加严格的规矩和更加严明的纪律。我们党历来强调纪律和规矩,无论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还是党纪处分条例,无论是过去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是今天的“八项规定”“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这些都是我们管党治党的利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延伸到、落实到每一个基层支部、每一个共产党员,筑牢堤坝、扎紧篱笆,以防“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党的十八大以来,整顿软弱涣散支部、排查组织关系、查找“失联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对照党章党规查找和整改突出问题等一系列举措,就是靠规矩靠纪律来纯洁组织、端正党风、提升战斗力。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无法淬炼优良作风;没有优良的作风,就不会有务实作为。只有把敬畏纪律、严守纪律当成习惯,才会有行为自律、行动自觉。因此,我们要使党支部扎牢制度篱笆,严明纪律,党员守住为人做事底线,永葆组织纯洁性和党员先进性。

(三)党支部工作使命不断践行,筑牢堡垒之基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必须不折不扣、一以贯之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根本宗旨,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开展的历次主题教育,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强化群众观点、宗旨意识,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问题。十八大后我们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党对这些规律的成功运用,它创造性运用了唯物史观,生动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最大的底气。因此,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无论是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过去,还是和平安宁、富民强国的现在和未来。

(四)党支部工作职能不断强化,汇聚堡垒之力

党支部的作用,一直以来党内外都普遍认同一个形象表述,那就是“战斗堡垒”。之所以选用这个军事术语来描述,那是因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中初创和形成,是长期以来党建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进入新时代,要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就要树牢并始终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这一鲜明导向,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特别是量大面广的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扩大工作覆盖面,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要真正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推进到哪里;党的旗帜飘扬在哪里,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当先锋、敢做表率,担当作为、扎实工作,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党领导人民圆满完成脱贫攻坚战略任务,中国胜利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组织、党员始终与人民群众干在一起、心连着心,始终做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带头人”,这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接续奋斗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力量所在。我们既坚定历史自信,我们更坚定未来自信。

三、“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时代价值

归根结底,党支部是党的一切工作从中央到基层逐级传导落实的终极受力点,是党的一切工作从党内到党外、从党员到群众的临界结合面。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原则,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巩固执政大厦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铸就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的密码是我们党有着强大的组织。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来自基层党支部的强大组织力和战斗力。奋进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再创新辉煌,必须始终保持和发扬这个强大优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支部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在我们党执政的大厦中,就是最底层的地基,基越固则厦愈坚[16]。在新的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要把“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原则真正落到实处,一如既往抓好党支部建设,抓实基层,打牢基础,强基固本,把每个基层党支部都锻造成贯彻党的意志、团结凝聚群众、推动事业发展的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二)实现强国大业的现实需要

我国已经走上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强国大业需要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实现,作为组织和凝聚着九千五百多万共产党员的基层党支部,自当担起神圣使命,扛起历史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既要重视党支部,更要善抓党支部,全面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原则,大力抓好党支部班子建设,健全和严格支部政治生活,强化支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塑造政治强、作风正、履职好、行为廉的支部整体形象,让支部党建工作更有吸引力、更有渗透力、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始终发挥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DB/OL].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59/4442

093.html.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编委会.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02)[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9]全国党建研究会机关专委会.把抓好党支部作为管党治党基本任务[J].党建研究,2018(12).

[10]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D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328/c117092-29175237.html.

[11]刘顺厚.从“党的一切工作归支部”到“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中共四大加强支部建设的历史价值与时代借鉴[J].中国近现代史研究,2019(5).

[12]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5]姜林.党的纪律建设的内涵和外延[N].学习时报,2018-05-14(005).

[16]朱康有.欲筑室者,先治其基[N].光明日报,2019-11-28(02).

作者简介:周钊和(1963—),男,汉族,湖南浏阳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党建、组织人事、思想政治工作。

(责任编辑:冯小卫)

猜你喜欢
战斗堡垒历史逻辑时代价值
论国企特色党支部建设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浅谈新时期如何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