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世界:游客的旅游追求

2021-01-10 00:38武传震
中国商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多样作用机制特征

摘 要:本文通过对游客旅游过程观察、自我体验以及景区规划建设的实践总结,认为寻找多样性是人们在克服人类自我制造世界单一性的最佳取向,寻找多样世界成为游客旅游追求的本质。单一和多样是自然世界最为重要的两个存在状态,并且相互呈螺旋轮回的变化关系,即多样世界可能是以前某个时段新表达、新阐释。本文针对多样世界特征,从单一感和多样感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对多样性的类型、表现层次、影响因素等进行解析,对多样性的作用机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多样化视角下对于旅游、旅游资源等概念进行了再次界定。

关键词:单一;多样;特征;作用机制;评价

本文索引:武传震.多样世界:游客的旅游追求[J].中国商论,2021(24):-052.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2(b)--07

人们为什么旅游呢,为什么要投入成本走出家门呢,是因为游客在家里太单一了,他或者她要去寻找改变,寻找多样。人类来源于自然世界,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与自然世界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创造的生活世界也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取舍、加工、创新的结果,因此任何生活世界如果不去“经营”,加入新的东西,时间长了就会变得相对单一。而且每个生活世界中为了维持存在,会设置各种或隐或现的生存制度,长期处于一种变化相对不大的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导致人们的审美疲劳,也会促使单一的产生。

单一的存在使潜在游客心理出现失衡,带来了副作用如虚假、紧张、精神荒芜等危机。为了平息危机,重新建立平衡,个人心理安全干预机制开始起作用,产生寻找多样的动机。游客结合原有的知识,利用个人资源,选择自身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信息的获取,并产生体验,进而产生多样场景[1],舒缓单一产生的失衡感受。

1 问题产生

从现有的视角,以现有的语言记述真正世界,人们认识的世界是关系的综合体,是人类适应自然世界的结果。这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思想的无限性,使人类在竞争和自我的推动下,为了最有效率地获取各类所需要的生存资源而产生对信息的梳理,从而形成关系,但也形成单一。

自然界本身是不存在多样和单一的,但人们为了生存需要,对自然给养及关系进行类型界定,使多样世界转为单一世界,从而产生了单一、多样的表述,促使多样研究的出现。另外,由于人类思想的可变性,以及以人为本的研究取向也导致研究问题的提出。

人类的思想造就了目的,产生了关系,也造就了单一,促使对环境影响的最大化。思想的自由,人类时间的相对有限使得人们的行为可能表现得超越当前环境的演变速度,从而产生相对自然界更强的自我感观的“多样化”,使人类依托的自然环境产生难以适应的问题,因此人类可能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或脱离现有的自然世界。再或者人类思想转变使得人类的发展开始向后转向,从而更加和自然的演替合拍,由此也促使问题提出。

2 多样世界基本特征

多样世界的本质要抛开人类的视角,多样仅自然给养[2]之间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信息给养是自然存在的。进入人类的视野,多样是给养和关系双重变化的结果,可能是给养也可能是关系的改变。

自然界的多样性在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信息,即在于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信息了解存在很多的未知区域,因此人们会感觉自然界存在无限的多样性,等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多样性认知彻底后,可能就不再喜欢自然界,可能在那时也是人类离开自然界的时候,重新寻找一个新的未知区域。未知区域在未来即可承担现有自然界的角色。

从人类的视角,周围世界在多样性上最明显的表现为单一感和多样感,两者是人类对比的结果,并没有绝对的区别和天然的区分,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而自我设定的描述语言。

2.1 单一感

人类为了生活的方便,降低认知能力有限性带来的影响,通过认知信息的梳理,形成规则,从而降低人们的认知压力,但也导致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强烈。人们生活在显性和隐性规则下,生活单调感较强,容易造成单一感的出现。由此可以看出,单一感是社会异化的结果,特别是随着社会制度的逐步建立、丰富和影响深度日渐加大,使得社会的单一性逐步增加,人们受到单一感的迫害越来越强烈。

2.1.1 内化而很少或没有外显

(1)总体表现为内在性。单一感的感受是个人对于生活世界的一种心理反应,是个体的内在表现。在感受存在的起端、发展、頂峰、减弱、消失等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游客内心世界的感受,少部分表现为语言倾诉、行为表现。旅游中单一感贯穿于整个过程,处于隐性状态,或被消灭或还会重新出现,游客时刻以降低自己的单一感去寻找目标,体验自己的旅游经历。

(2)感受个体差异性。游客从单一到多样性转变的产生与每个游客对于单一性的耐受程度有关。对于单一性耐受程度与个体的生理机能、所在社会的文化氛围以及在传统习俗的影响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消费习性等有关,因此个体对于环境的单一性感受也是不同的。

2.1.2 单一感的时空变化性

横向上不同游客产生单一感的条件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承受单一感的程度是不同的。纵向上随着游客旅游经历的增加以及社会经历的增多,对于单一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那游客在追求多样感时采取的旅游方式会不一样,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参与式文化体验类产品成为当前重要的消费目标,充分反映了游客对于单一感承受水平的变化。同样,多样感也满足这一规律。

单一感是社会异化的结果。随着社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影响深度日渐加大,使得社会的单一性逐步增加,人们的单一感出现,在农业传统社会,人们在制度完善的上层社会也会产生单一感进而去旅游。另外,旅游产生还需要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工业革命以后世界才出现了现代旅游的身影,但工业化也极大促进了当今社会的单一感。最后,单一感也是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社会认识更加深入,用各种理论进行问题的解释、确认,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单一感。

2.1.3 单一带来状态延续的高效率

人们讲规矩是因为识知能力有限,无法认知每个事物,或者是人的生命期限短,所以对信息进行模块化,即出现规矩,由此人类产生了单一性文化,并进一步规则化或物化成人类的制度及产品,而制度及产品反过来又发挥化人的作用,展现出规则的高效率,使得人类得到自我评价的巨大进步。单一所带来的高效率以及人类时间相对自然时间所产生的恐惧,使得人类的节奏越来越快,由此使得人类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维持高节奏逼迫人类付出巨大的代价。

2.2 多样感

多样世界表现为信息和谐共处,彼此柔性互动,因此旅游景区中各种景观要素要实现构景类型完整,要素搭配和谐,而不是刚硬、嘈杂、无序。

多样感的本质即感受主体安全感的提升性感受,个体掌握新的信息,增加了占领先机的机会,使个体增加规避危险或者成功的概率,从而拥有新的更大的安全感,也使得个体得到一种美的感受。多样的本质就是塑造更多的机会,让机会孕育出新的机会,时刻保证自身信息的最前沿,至少是自我感觉的前沿。

2.2.1 多样选择的目的性

游客对于单一或多样的选择是建立在自身需要及价值评判上的,实现现有失衡状态的修正,因此多样性选择是具有目的性的,而不是随意的多样。如当前为什么游客没有全部选择消费黄赌毒的东西,是因为在他们内心世界受到自己生活世界中文化的暂时性制约。现实中也会存在部分游客对于原有认知的颠覆,如对社会习俗的颠覆、工作制度的颠覆、饮食习惯的颠覆,甚至表现为黄赌毒等现象的出现,并且被游客认为是正式的、正确的。产生原因往往是原有单一的基础薄弱,外部环境改变等原因所造成。

事物的发展就是尽量的多样化,使得自身掌握最新的信息,从而实现自我的安全。具体发展中可能会出现事物向着反面进行发展,因为这是实现多样化最经济、最便捷的方式和通道。但在演替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发生多样的变化,会使大部分处于当前认知的中性状态。但是中性状态也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被演替成任何一种状态。

2.2.2 “完全”多样产生的长期性

从游客个体变化来讲,多样化对于核心思想的影响是逐步的,按照文化“化人”从外围到核心的过程,如到异地带草帽、学跳舞,学习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模式,最后可能会对游客的核心价值观产生影响,但往往作用效力很小。若长期、多次累积,则会产生影响,如热爱旅游、漂泊一生等。

从群体角度来讲,要在某个方面产生正确的改变,需要集中个体的“时间”资源,从而实现群体时间的延长,达到认知的相对正确,促使改变能正确地进行下去。个体“时间”资源的整合、群体有效决策、结论的个体接受等均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也促使群体多样需要较长的时间。但多样的长期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多样的正确性,因为它拥有了更多的时间资源。

2.2.3 多样感追求的时代性

多样感追求是人类社会能够从自然丛林中脱离出来,并发展到现在水平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标志。但以多样感的追求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新产业形态则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是社会发展到高水平阶段,社会规则高度丰富后,人们能产生对于多样需求的强烈动机,发现并塑造出合适的产生多样感的场景时,产业形态才进一步发展并成熟。大众旅游活动的出现,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社会发展逐步成熟基础上的,由此也可看出多样感追求的时代性特征。

2.3 单一感与多样感的辩证关系

单一是多样的基础和源泉,从人类的视角,任何事物均是从单一开始,由此逐步产生多样。多样的最大发展目标就是实现环境中所有事物的融合和相似,使得信息之间差异感逐步减少,但当前差异还是深深的存在。出现此现象是由于随着人类视野世界多样性的深入,信息之间被大量、多样的相关信息填充,使得事物出现交融的取向,因此在人类时间的范畴内,可持续的场域环境会由鲜明多样感逐渐变成存在差异的具有相似性的单一感。

2.3.1 差异的中介协调

差异是游客从单一到多样转变的中介,游客只有发现差异,利用差异,才能发现给养,从而产生多样感。游客接触的差异应该经过游客价值判断,如枯燥、乏味的差异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新鲜、和谐的差异就能引起游客注意。由此可以看出,从对立信息中汲取给养将最有效率,从对立面的学习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单一与多样的螺旋式互显。在旅游体验中单一的游客需要的场景多样性会相对更低,也表现在单一性强的游客处理问题会选择相对简单的方法进行。

2.3.2 相伴共生关系

单一感和多样感是相伴而生的,没有对方的存在,則自己也将不存在,另外,人们对于社会造成单一感的因素有一定的承受程度,这也使单一感和多样感交织存在,相互转化和影响。同时,单一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游客的强迫追求,单一向多样发展具有强制性。

2.3.3 相互转换关系

当前某时间切面所形成的单一感和多样感可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以貌似复制的方式重新出现,即多样感的载体可能转变成单一感的载体。但原先的信息给养在属性、组合等已经产生改变或转变,总之没有永远的单一感和多样感。

3 多样性类型

3.1 根据是否被感受

3.1.1 知觉多样性

在现有认知能力下,人类自身感觉到的信息多样。由于人类认知能力束缚,或者说是人本主义所造成的缺陷,使得知觉的多样性相对于真实多样性存在不足。同时,由于人类为了人本主义,把对于人类自身有利的信息加以利用,从自然界中抓取有利的孤立信息,信息之间的过度消除,使得知觉多样性表现为刺眼、醒目、刚性。

3.1.2 真实多样性

自然界信息多样。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不足,使得对自然界的信息认知存在不足或不准确,即自然界的信息表现为量大,同时好像信息的无底洞,浩瀚无边。另外,由于信息量大,同时由于自然界经过自然时间的场景演进,使得信息之间的匹配和组合更为和谐,信息与信息之间存在较好的过渡,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外显会更加自然、协调。但同时对于人类来讲,正是由于自然界中的真实自然性表现得更加和煦、平缓,由此人类对自然界单个信息给养的注意度相对较低。

3.2 根据多样性认知角度的不同

3.2.1 给养类型多样性

场景中信息给养类型组合多样,满足游客对于多样信息的追求。类型的多样不是指泛泛的存在,而是指在景区主题的指引下的类型多样化。呈现主题特色的类型多样化是在社会竞争环境下产生的,即竞争促使相似类型给养的积聚。

3.2.2 给养组合结构多样性

随着场景发展,场景给养之间的合作共存关系将形成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场景复杂性会逐步增加,结构关系的多样性为系统的持续稳定存在奠定了基础。

3.2.3 给养功能多样性

給养信息类型的多样和结构的多样均使场景对外展现的功能作用也存在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为场景经济、社会效益的开发提供了可能,也促使场域成为多种利益主体的依存空间,实现多业态共存。

3.3 根据多样是否已社会化

3.3.1 白箱多样性

已被人类社会多个体体验过,并能表述或意会的多样性。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编码还是未编码,均被人类社会成员感受到。此类多样性一般被体验过,但能否编码出来就不一定了。

3.3.2 黑箱多样性

由于人类自我身体所具有的一些自然原始性情,至现在还没有被人类解释、了解清楚,由此影响或推动体验主题的体验行为,如主体的原始自发性行为所表现的多样性等,此类行为可能连意会都没有被意会到[3]。

4 多样性表现层次

从人类视角,多样性呈现从低烈度多样性到强烈多样性再到和谐多样性的转变,既是多样性的发展演变过程,又是多样性的变化层次(见图1)。

4.1 社会多样性

社会是人类从自然界拾取信息,并经过对信息的思考而硬性表现出来的产物。由于信息的片面、短缺,使得信息之间的过渡空间没有其他信息的进入,多样性显得猛烈且具有强冲击力,表现为高烈度的多样性。

4.2 个体多样性

个体多样性是在继承先天的自然躯体信息和后天社会信息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因此,既具有自然多样的和谐顺畅,又具有社会多样的强烈冲击,整体相对于其他两类处于一个低烈度多样性特征。

4.3 自然多样性

自然是经过超漫长自然时间反复检验的信息集合物,各个信息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经过长期的磨练和相互作用,拥有超级丰富的信息量和冗余的信息过渡,使得信息之间和谐无缝隙,从而表现为和谐舒畅的多样感。由此也导致单个信息的不显著,可能会出现当多样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信息会因为相互之间和谐过度,难以被人认识到,即存在单个信息的显著度在逐步下降的局面(见图2)。

单一性环境中信息的显著度高可以从热带雨林到北方针叶林的景观特征上得到规律,雨林相对感受不到其中个体的特色,更多的感受是浓浓的绿,而到针叶林可能更加凸显自身的独特特征。因此,在场景设计中,给养的多样性应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使信息既能展现丰富又能体现特色。

5 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结合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因素[4],通过对于游客场景体验过程的调查分析,场景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时间、空间、气候、竞争、动力等。

5.1 存在时间

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旅游系统存在时间越长,自身发展进化产生的信息量会远远多于时间短的系统,并且接受外来信息也会相对较多,造成其多样性进一步的增加。由此也可推断,当时间因素和其他因素叠加的时候,多样性会增强,多样感同样可能更加强烈。

5.2 空间差异

空间差异指所依托空间的不同会对事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间差异性越大,提供给游客的个性环境越多,酝酿产生的信息给养的组成类型就越趋于多样。

空间差异表现在位置差异、组成差异等方面。但在一个自由度高的旅游场景中,游客对于个性空间的利用相对更随机,并没有确定的规律,也就是说一个空间在上一个利用者走后,可能会成为一个无主地,随机的游客即可占领并能保护其占领区域的使用权,由此使整个场景感觉更加多样甚至混乱。

5.3 气候(气象)差异

气候差异指自然环境的气候气象条件的不同会影响到场景信息多样化的变化,气候条件会产生长期影响,而气象条件的变化会产生即时的、实际的影响,特别是当气象条件允许两种或多种行为习惯存在的时候,会进一步增加多样性的出现。如在温度处于季节交换时节,由于对温度适应能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穿衣习惯和行为习惯。

对于气候气象条件,个体对于它们的适应有一个极限和变化的过程。极限表现为超过一个度,很多场景体验活动必须结束,无法继续进行。变化则表现为当条件没有达到那个度的时候,随着条件的变化,场景体验活动还会正常进行,但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变化和改变。

5.4 竞争能力

竞争能力指信息群体内个体之间的竞争,导致分异进化。同时,竞争的存在也为外来信息的进入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促使场景内信息的异化和分化。当竞争参与方的力量旗鼓相当,处于一种相对动态平衡的竞争状态时,场景信息的多样性往往处于最大状态。但竞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并表现为一边倒的情况下,多样性可能发生减弱,使单一性增加。

5.5 变化动力

多样性是具有单一性的组成元素来进行表达的,因此一个场景的多样性在具体表现上可能与个体向多样变化的动力强弱有极大的关系。

当个体均是安定的部分或者变化趋势强度较弱的部分,则多样性的“状态面”保持会更为长久,但每个个体之间的作用力失衡,变化趋于强烈,则会产生改变的动力,或者当有合适的外部力量进入的时候,多样的状态就会产生变化,最终可能进入另一个状态面的多样环境。

6 作用机制

6.1 案例解析

如截取一段行车道车辆通行的现象。如果道路顺畅,则车辆的运行状态表现为简单、单一,但是车辆的流转速度很快,表现为较高的通过效率。同时也可发现,要维持这一现象,需要时刻按照现有的通过效率驶入车辆,并维持不断,才能保证现象的存在。这种高效率的现象也伴随着较大风险,如果没有新的车辆进入,或者时间间断、时间很长的话,这时路面可能会变成晒衣服、垃圾场或者货场,也可能重新成为森林。这时要想重新恢复原先的状态,需要支付较大的成本,否则会被称为“乱象”的存在状态所代替,直到新的大的、能量足够克服多样场景中因改变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如果行进的道路出现某一辆车转弯或抛锚,则会造成瞬间的道路堵塞,使得整个系统发生较大改变,从而由单一变为多样,随着多样程度的晋升,道路上车辆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但是道路系统表现得稳定,并难以发生变化。这时不需要新的车辆进入就能维持现有的状态,也不会因为哪辆车的移出而使系统快速的改变。

6.2 作用机制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及相关生态学研究结论,可以提出以下相关规律,场景系统中给养单一带来易变、不稳定,多样带来复杂、稳定、不易变。

6.2.1 单一促进风险,利于变化

單一的实现需要能量的持续输入,并要保持能量输入的稳定性,相对降低其他因素的影响,否则单一的场景就会产生变化,由此也造成单一场景对外依赖性大,难以自立。前述例子中的路上交通单一,一旦能量消失,并存在很长时间,路就可能变为“吃饭”的地方等。这时如果再恢复就会很难,得需要大量的能量补偿。

另外,从人类的视角来看,由于人类时间的局促,使得单一的社会现象发生错误的概率相对较高,但提供了在某些方面的高效率,因此结合前述给养显著度规律,对于场景信息应在保持一定多样度的基础上,突出显示其单一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场景的被感知能力。

现在的人造美是规则美、单一美,在短时间内被认为正确的可能性较高,但由于没有通过长时间的证明,因此一定存在大比例失败的可能。

6.2.2 多样趋于稳定,利于固守

多样的场景由于相互的制约,使得变化变慢,能量消耗降低或者不消耗,使场景特色的存在能力得以提高,抵抗外部文化同化的能力得以加强。因此在此状态下,系统的组成要素不会出现大变化,或者变化很微弱,整体自我协调能力增强,能够实现相对长期的状态固守,促进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

同时,多样性的存在使得场景内单个类型活动活跃程度相对表现得不甚明显,即没有特别突出的活动行为,但是现有状态的自我维护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使得现有系统维持时间延长,因此对于场景中当前某一发展势头很好的旅游项目,应该适当增加项目内容的多样性,提高自身的稳定性,减少对外依赖性,加强项目抵抗外来影响的能力。场景能少需要或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就能保持系统的状态,使系统可以在很少投入或无投入的情况下得以维持并发展下去。单一系统不能错,多样可以允许适度的出错,单一也容易发生对抗,产生竞争。

6.2.3 多样等于机遇,利于制胜

多样的给养,可以让体验者拥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最真实的场景氛围,并能体验自我成功,且成功概率将得到极大提高。游客的个体差异是自然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并且不会因人类的努力而消失,多样的个体通过多样的机会实现成功的可能,并促使场景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促使场景的影响力增加。

6.2.4 多样感应用的折中性,利于盈利

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以多样感为盈利点的产品,应该能实现盈利点消费群体的规模性,使得产品消费人口达到门槛人口的要求。因此,产品多样感的水平应处于受众群体所喜欢差异水平的折中状态,即适度多样对于场景体验的效果最佳。这也导致在进行市场营销和旅游景区的设计开发时,多样感的水平应该针对景区门槛人口,而不应仅针对具体的某一个人。

7 多样性评价机制

7.1 多样性最终目标

在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多样性的最终发展目标为信息的综合,在具体发展层面上,表现为“中性”特色的社会事物会逐渐增多。“中性产品”应该会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研究为人类的总前提下,多样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逐步提升欲求水平[5],使人类脱离自然界对于人类生理机体的限制,通过“飞离机体的思想”或者“自由翱翔的思想”来实现最大的多样性,人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思想在逐步独立出躯体的过程。现在人们注重精神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的精神在逐渐脱离肉体,使物的限制逐步消失。

未来的竞争最终将表现为思想的竞争,对于机体、物之间的竞争将变弱甚至消失,未来机体的癌症并不可怕,而思想的疾病可能超于机体疾病的影响。

多样的实现是通过机会来达到的,只要自然界存在机会就一定有反应机会的生物,但需要时间的扶持和人类的等待,因此也可发现人类要是能压缩时间或者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能力,那自然界在人类面前可能就变成全自动的。

总之,多样性追求是人类自我创造和发展的优势,调控多样化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场景的变化与人类的要求相协调,从而实现人类生活世界的舒适、和谐。

7.2 多样性的衡量指标

充分考虑多样性衡量的可行性,结合现有的其他测评方式,本文构建信息给养多样度和显著度两个评测指标[6]。

7.2.1 多样度

区域信息给养量具有时间性。在某个阶段中,认知能力确定下,人类认识到的信息量与区域空间面积的比值。但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不足,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存在不足和不透彻,因此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多样度也不一样。

7.2.2 显著度

场景中不同功能区的出现,均表现为区内存在被人类所认识并且独特性较强,且优势度较高的给养类型,将此类型给养称为建区给养。

显著度指的是场内各个功能区建区给养的分布密度比较值,如果区内各个相对密度趋于1,则表明各个区域内的一致性较强,同时对于整个场景来讲,表现为整体的异质性就越大,整体显著度高。相对密度相差较大,则表明区内异质性强,多样感强烈。

8 多样化视角下旅游相关概念解析

8.1 旅游

旅游行为的本质是对于多样感的追求。多样感的实现,将促使游客掌握最新的信息,至少是个人认为掌握了最前沿的信息,从而增加掌控感和胜任感,既实现了自我安全的需要,又产生了心理的放松,产生了愉悦[7,8]。掌控感其实是权力的获得问题,胜任感是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回应。具体结果可能是自我特有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也可能是传统价值体系引入的结果。

由此,本文認为旅游指人们为了改变生活世界所造成的单一性心理感受,而采取的被自身认可的多样性信息的获取活动。

旅游的功能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8.1.1 回归自身

“自身”在旅游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自身,一个是旅游自身。两者互为参照,互相转变。

社会自身即社会生活中真实践行的自身,是现实生活中展现出的自我。拥有旅游自身的影子,但并不能完全展现出来。

旅游的目的是寻找自身喜欢的场景,体验未知,或者不能彻底掌控的旅游场景,对于很多游客来讲,就是重新发现自己、展现自己、验证自己。旅游自身指在现有的认识能力下,游客在当前生活情境下,不能完全实践的行为角色,而通过旅游场景的作用,实现自己潜意识或粗线条旅游自身角色的完全展现,是在社会自身的基础上的提高和改进。

8.1.2 回归社会

社会作为个体与自然交流的媒介,个体与自然的缓冲区,成为人类的生存基础。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需要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安全感,因此回归社会就成为个体在自然大系统能否持续发展下去的重要保证。回归社会主要表现为自身社会角色的确认、关心、自尊、自信等需要的实现。

8.1.3 回归自然

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存于自然并融于自然是人类得以长远发展下去的根本,因此缩短社会使个体与自然之间产生的距离就应成为当前人类的重要选择和努力方向。旅游场景作为充分展现社会与自然的意义空间,具有满足享受社会和回归自然的功能,因此旅游的回归自然的功能就成为其得以在社会存在并能发展下去的重要资本。

自然环境拥有最大的多样性,各种信息之间和谐共处,并形成委婉的过渡,从而使游客对于各种信息能容易接受,并能在人类本能的支持下,社会的保护下,轻松与自然相处。

社会是人类自己建立的,反映人类认识自然的广度和深度,是自然认识结果的投影。由于人类时间的有限性,使得人类认识自然存在局限或认识深度不足,人类社会如同把自然的内容拆分了才进行表达,但是内容没有自然世界多,且分散、突兀,不同知识之间的缝隙残存很多的未知和不确定。因此,人类社会虽然感觉多样,那是因为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不足,仅获取其中的个别内容,并且打乱顺序拿出来,凸显出来,而让人感觉丰富多样了,但和自然比起来,人类社会还是一个粗浅的、漏洞百出的信息体系。同时,也正是认识的不到位,使得人类社会貌似多样性要多于自然世界,但当我们翻开一片树叶的时候,人类社会的信息短缺就会暴露无遗。因此,人类社会的丰富恰是不足的表现,在自然面前,人类需要走进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由此也可以看出,回归自然是人类对自然的重新认识。

8.2 旅游者

以改变生活世界的单一感为目标,采用自我认可的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信息获取的环境体验者。

8.3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指通过适宜设计、开发,能产生适合旅游场景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存在物[9]。

参考文献

[1]武传震.“场景化展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1):52-54.

[2]GIBSON J J.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al perception [M]. Hilladale , N J:Erlbaum,1979.

[3]Traweek,Susan.Beamtimes and Lifetimes: The World of High-Energy Physicists[J].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92:5-206.

[4]孙儒泳,李博.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1-12.

[5][德]库尔特·勒温.拓扑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

[6]牛翠娟,娄安如.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0-156.

[7]谢彦君.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J].旅游学刊,1998(4):41-44+63.

[8]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25(1):26-31.

[9]马耀峰,甘枝茂.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2-1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全域旅游发展中旅游场景策划机制研究(16CLYJ07);曲阜师范大学学校社会科学项目:旅游场景策划机制研究(XSK201525);曲阜师范大学实验教改项目:日照灯塔广场景区规划虚拟仿真实验设计(SJG201915)。

作者简介:武传震(1979-),男,汉族,山东沂源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

A Diverse World: the Travel Pursuit of Tourists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Qufu Normal University

Shandong Excellent Tourism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Qufu Normal University

WU Chuanzhen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of tourists’ travel process observation, self-experience, an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it is believed that seeking for diversity is the best way for people to overcome the oneness of human-made world, and that building a diverse world has become the essence of tourists’ travel pursuit. Oneness and diversity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states of existence in the natural world, and they are in a spiral and reincarnation relationship. That is, the diverse world may be a new kind of repres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verse world, this article conducts argumentation and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eness and diversity, analyzes the types, manifesta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versity,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in diversity combined with cases.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versification, the concepts of tourism and tourism resources have been redefined.

Keywords: oneness; d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mechanism of action; evaluation

猜你喜欢
多样作用机制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使用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作业可以这样“新”
如何有效发挥课间操的锻炼作用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