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路径初探

2021-01-10 03:24赵靓黄戈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学生观音乐欣赏核心素养

赵靓 黄戈

摘要:在当前时代“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之下,音乐课堂作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年提高。同时,随着学术界对“核心素养”与“教学”融合的研究日渐加深,学科教学这一板块的教学挑战难度也显著提升。基于此,本论文分三个部分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路径:一、核心素养理论内涵;二、音乐学科课程核心;三、音乐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学生观  核心素养  音乐欣赏

一、核心素养理论内涵

张华教授在其论文《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文中写到:“核心素养”是适应人的自我实现、工作和社会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是人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音乐学科教学也一直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即“双基”阶段;而后“三维目標”的提出,逐渐淡化知识技能,更加强调音乐课程的实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随着《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而确立的课程核心思想“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确定为三个主要方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二、音乐学科课程教学核心

(一)突出音乐主体,关注学科综合

随着“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提高,音乐学科是引导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体会乐曲中乐句乐段及音符变化,引起自己情感共鸣的过程,而音乐更是学校审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传播途径。因此,音乐欣赏课堂的课程内容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音乐的主体性,关注音乐本身,而不是将核心素养的要求笼统地搬到课程教学中来,让音乐课程失去了它本来地意义。

与此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也即课前做好学情分析,做到分析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以及学生当前心理发展阶段等。例如,采用视频、图像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采用律动、舞蹈等方式促进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等等。但不难发现这些教学策略的创新都坚持着一个原则——即始终以“音乐”为主体,而不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变成“舞蹈课”、“影视赏析课”等等。

(二)以听觉为主导,审美为核心

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地位的提高,主要体现在“音、体、美”课堂在学校地位的提高。同时伴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作用,各类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与钻研,对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进行了进一步的革新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音乐教学的方式与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音乐欣赏方式也从以往的单一“听觉”作用变得更加的多样化,较为常见的有运用“图片”“视频”等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印象,以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

这种以视觉刺激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方式主要体现于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设备,将音乐形象与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本身听觉作用的同时,运用图片、画面、视频等方式对学生加以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创建一个更加良好的音乐鉴赏氛围。当然,在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音乐中听觉作用与画面性、具象性的视觉作用结合既是音乐欣赏活动的主动革新,也是社会发展大环境下的必然结果。随着电影、电视等等画面性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视觉”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的热度与地位也是只增不减。“视觉”媒体与音乐欣赏活动的结合,有效的将“音乐”这一抽象艺术“具象化”,帮助听众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是一场迎合人们精神需求的音乐欣赏革新。

三、音乐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提高教师审美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专业路途上的引领者,是学生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人物。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与健全的审美需要建立在教师的审美能力上,只有在源头上对审美有着较高的把控,才能在教育中落实到位。培养教师审美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严格遵循教材内容,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不论是何版本教材,教材中选用的教学内容均是通过了考验的优秀作品,在艺术审美与育人上具有较高价值。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拓展教学范围,术业有专攻,即使是音乐教师在专业领域中都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教师通过结合自己的专长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审美素材。三是拓展教师视野形成开阔的审美。在核心素养中包含“文化理解”的内涵,这对综合素有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建立在开阔的视野上。

(二)拓宽学习音乐途径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以及丰富的外在形式,对音乐的热爱与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终身爱好。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拓展学生音乐的途径,不断的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音乐的可能。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课堂学习时间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比如在接触音乐的渠道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主流媒体的相关于音乐节目,比如“中国新歌声”、“经典咏流传”等节目,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在blibli等网站关注一些专业的音乐科普知识,从而对课堂进行有效的延生,拓展学生了解音乐的渠道。又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的比赛、走进音乐厅现场观摩、研究小型音乐课题进行课堂实践,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途径来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从而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三)组织多样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之一,音乐课堂更多的实践课堂,课堂中通过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表现、创造的环节中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多元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紧密围绕着“审美”“表现”“理解”展开,都是需要在课堂中落实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环节的多样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形成高效的课堂。如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小学生多动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可以组织“校园好声音”“班级小歌手”等活动来鼓励学生更好的实现音乐表现。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更好的体现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又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小乐器作为学习音乐的载体,运用口风琴、口琴、竖笛、奥尔夫乐器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四、小结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的学生对音乐有天生的好感以及较高的敏锐,在小学阶段通过音乐教学借以音乐学科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着关键性的意义。随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仅是灌输基本的音乐知识,更应当将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理念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入手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韩彦婷.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小学民歌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2]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28-129.

[3]余晓情.加强审美体验  落实音乐核心素养[J].新教师,2016(08):66-67.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29):18-22.

[5]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0):20-26.

猜你喜欢
学生观音乐欣赏核心素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外籍教师课堂典型用语及其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背后折射出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孔子学生观对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启示
《外国小说欣赏》的写作价值研究
关于解决大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