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视角下水平二跪跳起摆臂动作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的分析与思考

2021-01-10 00:27王久乐俞齐杰
体育教学 2021年12期

王久乐 俞齐杰

摘  要:本文以2019年寧波市小学体育“城乡联校”联合教研活动展示课《跪跳起的动作方法》和《跪跳起的练习方法》为例,针对摆臂动作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上课实践和专家咨询的方法,从技术视角出发进行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跪跳起;摆臂动作;保护与帮助;分析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20-02

一、课堂呈现的摆臂动作和保护与帮助方法

(一)摆臂动作

在展示课教师教学“跪跳起”这一完整动作(上摆、下压、制动)时,采用的摆臂方式均为屈臂。两位执教教师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对于跪跳起动作的接受能力也很强,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大部分学生能完整地掌握动作要领并完成技术动作。不过,想要高质量地完成跪跳起动作略显困难,部分学生跳起的方向不是向上而是向前,导致膝盖离垫的距离不够。

(二)保护与帮助

在《跪跳起的练习方法》授课过程中,一名学生不能独自完成跪跳起。教师及时关注该学生并给予帮助,方法如下:教师站在该学生的正前方,握住其双手,当学生起跳的瞬间拉他一把,但这名学生还是没能跳起来。

二、教材描述的摆臂动作和保护与帮助方法(表1)

三、跪跳起摆臂动作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的课堂实践与分析

(一)摆臂动作

笔者执教“跪跳起”这一技术动作时,一直采用直臂方式,与教材中跪跳起摆臂(屈臂)动作不完全相符。对此,笔者进行了实践:分别用直臂和屈臂的方式尝试跪跳起,发现直臂摆臂制动时带来的力量比屈臂摆臂更大,能将身体带得更高,提膝高度增加,完成跪跳起就容易了。

笔者借用三年级学生来进行跪跳起课实践。热身之后先了解学情,用屈臂摆臂制动做完整示范后让学生模仿动作进行尝试,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很轻松就成功了,部分学生能偶尔成功却不稳定,大多数学生未能完成。笔者再用直臂摆臂制动做完整示范(图1),随后让学生再进行尝试,结果显示:原本未能完成动作的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能成功了,原本不稳定的学生成功率更高了。针对以上现象,笔者安排能连续成功5次的学生进行巩固和组合练习,剩余学生再按照正常步骤学习动作。最后进行小组检测,最终只有5个能力较弱的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跪跳起动作。

(二)保护与帮助

不能独立完成跪跳起的学生,笔者首先采用示范课中执教教师的方法进行帮助,发现教师的辅助反而限制了练习者的摆臂动作。笔者又用2013年人教版教师用书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去帮助练习者,教师站在练习者身后,两手托其腋下顺势提他一把,但练习者起跳瞬间头顶撞到了笔者的下颌,这样的帮助站位存在安全隐患。有了这样的经历,笔者教学生帮助他人时,不要站在练习者的正后方,要站在练习者的侧后方,这样的站位就避免了碰撞,这也恰恰与2014年人教版教师用书上的方法相类似。

(三)分析

笔者发现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课题——《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系列微课之跪跳起》中也采用的是直臂摆臂方式,和教材上描述的不一致。困惑之下,笔者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该教师表示专家的说法是两种摆臂均可。笔者提出直臂摆臂制动所产生的作用力更大,对水平二学生来说起来更容易,他也肯定了这一点,而且从体操动作来看,直臂动作更优美。

同时,笔者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在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站在练习者正前方,握住其双手,在起跳的瞬间压教师的双手帮助跳起,使其体会提膝动作;在进行完整练习时,教师应该站在练习者的侧后方,顺势用两手托其腋下帮助跳起,避免撞到下颌。

四、教学反思

(一)优化动作教学,符合实际学情

技巧动作有简单也有复杂,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在动作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如跪跳起教学中,摆臂制动是教学重点之一。笔者认为对于水平二的学生来说,直臂摆臂制动的作用力更大,学生更容易完成动作,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才有学习和继续练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信心去挑战更高的难度,并能运用发散思维去创造更多的组合动作,发展身体能力,为以后学习更高难度和要求的内容打好基础。

(二)有针对性地观课,把握课堂关键点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观课不容易抓住关键点,观摩整节课只能笼统地觉得好或者不好,不能具体地说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笔者常用于素梅博士的“专题式看评课”和余立峰老师的“一堂好课的七要素”去观课。例如此次的“跪跳起”课程,就是从“教师示范与指导”和“学生观察与练习”专题中发现教师的摆臂动作和笔者平时理解的不同,于是提出问题:对水平二学生来说,摆臂是屈臂好还是直臂好?经过实践分析,根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得出直臂摆臂更适合水平二学生学情的结论。

(三)积极实践,解决疑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信每个教师对课堂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理解,但是想法毕竟是理想化的,是否正确、合理必须经过实践来证明。比如当笔者对跪跳起课中的摆臂动作有不同的看法时,经过亲身实践练习、课堂实践,论证直臂摆臂也是一种方法,而且更适合水平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