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课程能力提升方略

2021-01-10 09:34陈福年魏存霞
甘肃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意识思政评价

陈福年 魏存霞

【摘要】思政教师课程能力是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是思政教师主体价值的体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思政教师课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认为,思政教师要从增强课程意识、探索课程思政、参与课程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四个方面入手,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教师;课程能力;课程意识;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3—0021—03

思政教师的课程能力是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特质,是思政教师主体价值的呈现,它反映出教师对课程理论的理性思考,以及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方案、进行课程实施中的智慧。当前,虽然有一部分思政教师专业素养和课程能力比较强,但大多是汲取和融合着多位教师的教学智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部分教师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创造,课程意识弱化。还有一部分思政教师课程开发与整合能力缺乏,不能主动、及时地获取课程资源,更无从谈起课程资源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整体而言,思政教师课程能力缺乏。而思政教师课程能力是决定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思政教师的课程能力至关重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新时代初中思政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在课程理念、思想的指导下,对课程的了解、认知和觉悟。其意义在于,教师在课程意识的支配下,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还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最后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这是实现课程价值与课堂实效的前提与保障。课程意识作为教师课程能力的基石[1],对思政教师理解课程、实施课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思政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意识,以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重点,全面提升对思政课程的功能定位意识、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意识、整体把握结构的体系意识、过程与反馈的质量意识等。实践证明,只有形成了正确的课程意识,才能为思政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例如,教学“我与集体共成长”一课,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借助如何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包容和关爱他人?如何发挥各自所长为集体尽责?如何在实际行动中体现集体的责任担当?怎样才能与集体共成长等活动内容,把课程意识渗透到教学行为中。由此可知,增强思政教师的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思政课程目标上注重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应该注重政治性、时代性和思想性,重视学习和生活、社会、时代的联系;在课程实施上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学习,并在师生共同对话中完成价值引领;在课程评价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习得方法的评价,重视学生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持续性评价。

二、关注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教师专业素养与课程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思政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组织进行教学设计,并围绕自身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或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在知识传授中坚持价值引导,并在二者的有机融合中积累实践智慧,这个过程对思政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以深度学习的议题式教学为切入点。一方面,通过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与类型、素材选择与运用、议题确立与呈现、问题设计与驱动等方面的研究,将学习任务议题化、议题设计层次化的思维方式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与新知识建立起关联,实现学科知识的重新构建;另一方面,通过选择合适的议题、结构化的情境材料、进阶性的问题设计,使课程实施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引领下,建立议题、情境、知识之间有意义的联系,拓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路径,避免课堂教学形式化、浅表化的现象发生[2]。

例如,教学“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制度与个人分别是如何守护公平正义的?司法为什么要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用法治守护公平正义?只能从制度和个人两个层面守护正义吗?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知行结合点、厘清易错点、联系拓展点,还能了解和发现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学习进程等情况,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润物无声地把真善美的种子埋进学生心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因此,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有温度、有深度的课程,是思政教师实现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转换的关键。

三、重視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提高思政教师课程能力的有效途径。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多样性、普适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课程资源的常态化开发与有效利用,可以使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现实关切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让学生的认知视野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世界,从而发挥思政课程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而对于思政教师来说,课程开发就意味着教师对教学的再思考,课程开发过程能使思政教师具有一个更开放的思维系统,具有更强的反思能力与探究能力。在思政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三级分类的开发路径,一是以教材为依据、提炼教材中的基础性课程资源,如民族团结大家庭、青少年毒品预防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源;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选取具有共鸣话题的乡土知识、影视作品、时政新闻等开发课程资源,如权利与义务的思考、单亲孩子的成长烦恼、我要去打工等,作为学校教学资源的积累;三是以学生课外生活所涉及的道德与法治案例为依据,选取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案例,如:网络的诱惑、老人跌倒扶不扶、疫情下的人性考量等,作为社会教学资源有效利用。另外,教师可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自觉将知识体系与党史相结合,进而要求学生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中把握历史规律、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精神动力。

实践证明,思政教师通过参与课程开发,为自身专业素养和课程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较大的发展可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了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成长平台。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开发,彰显思政教师的个性特征、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为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四、开展课题研究

課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教学实践上的问题、学生表现上的问题、学校教育上的问题等,这对提高思政教师的课程能力大有裨益。开展课题研究不仅是思政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内在需要,也是思政教师科研态度的外在体现。思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找出新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正是专业发展与课程能力不断提升的具体体现。从笔者所在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思政教师来看,无论是参与了个人课题还是规划课题的研究,课程能力都普遍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因为急需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而选择研究的课题,如“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初探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等,使得思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进行基于实践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提升了思政教师专业学习的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写作及评判的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能力的提升。

五、重视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考查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或对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及课程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导向、调节、促进等功能,有助于改进课程计划、引导课程活动、调节教学行为、增强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等,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具体的课程评价中,无论是以评价对象及评价方法为标准的评价,还是以评价目的及评价反馈为指向的评价,都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努力探索体现课程性质的、持续的、多元主体和多个维度的评价方式,这也是对以思政教师教学科研活动、教学科研水平的考量。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建立起以教师和学生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实效为导向、基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式思政课程评价机制,其目的是引导思政课教师坚定育人信念、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

总之,提升新时代思政教师的课程能力,必须关注思政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关注思政教师课程意识的更新,关注思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断激发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担当起为国育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冯连民.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9(19).

[2]郑春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议题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意识思政评价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