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文化建设的理念及路径探析

2021-01-10 10:03袁萍
甘肃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幼儿园文化

袁萍

【摘要】幼儿园建设“家”文化,能让幼儿感到温馨、愉悦,教师感到宽松自由,家长对幼儿园产生信任和认同。因此,研究“家”文化建設的路径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家”文化的内涵,从幼儿园管理团队、教师团队、班级文化建设以及课程文化建设等四个层面,讨论了如何在幼儿园建设“家”文化。

【关键词】幼儿园;“家”文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3—0040—03

顾名思义,“家”文化是指一个“家”的文化,这里的“家”,是指幼儿园。“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而在幼儿园建设“家文化”属于建设园本文化的范畴,能推动园所可持续发展[1]。“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定位为人文关怀,即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幼儿园应该是传统的家庭文化精华与新时代教育相融合,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馨与愉悦,真正体验到高质量的幼儿园生活;让教师感受到家的宽松与自主,真正体验到职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让家长对幼儿园充满高度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园“家”文化建设的理念及路径。

一、建设“家”文化的内涵要义

1.提升归属感。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说明了只有每个人能够从内心深处中真正认可这个“家”,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否则“家”文化只能是空谈。现实中的家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快乐幸福、委屈不公、困难矛盾,都要和家人诉说、分享。同样,在幼儿园推行提倡“家”文化,就是要把这些蕴含着温馨、和谐的情感升华到新的高度,打造幼儿园这个新“家”。在新的血缘、亲情关系下,形成—种团队精神。用“家”的感觉,规范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让教师和幼儿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精诚团结,共创未来。

2.增强幸福感。“家”的和谐能够带给人幸福感,更是多种美好情感的寄托。如果幼儿园能营造出这种温馨和谐、以诚相待、互帮互助的氛围,那么教师和幼儿也会感到幸福,进而把幼儿园当成—个另外的“家”。“家”文化需要倡导人性关爱,以关爱凝聚人心,用真情营造和谐,培育师幼共同的目标、理想信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形成凝聚整个团队的精神力量。要把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通过“家”文化的理念,自然转化为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逐渐形成每个人自觉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自觉地融入这个新“家”中来。

3.落实责任感。“家”要靠情感来维系,也需要制度来制约。任何组织都需要制度,制度是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制度与“家”文化很好地融合起来,是管理层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让每一个教师与幼儿认识到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与幼儿园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立一种无形的亲情关系、精神上的关系,培养出新的亲情和精神,营造一种独特的“家”文化氛围。其次,让教师认真工作、幼儿努力学习,使教师在幼儿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幼儿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幼儿园也在这种文化理念的支持下,得以良性发展、壮大。

4.树立自豪感。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家”更多承载着一种责任和担当。这些积极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可以激发出强烈的自豪感。“家”文化的建设,能带给每一个教师和幼儿强烈的自豪感,会进一步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幼儿园的发展相统一,从而产生强大精神动力,凝聚团队力量,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二、幼儿园“家”文化建设路径

1.建设管理团队文化时渗透“家”文化。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个敬业负责、团结协作、智慧高效的管理团队。园长作为一园之长,一要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要从园所实际出发,定期进行管理技能培训,用情感和技能引领提升管理水平。二要自主学习实践,增强管理者的学习实践能力。要在学习实践中明确,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学习实践中修炼人品、提升总结反思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学会改变、追求成长,园长要在学习实践中引领团队、发展园所。三要注重团结协作,增强合作意识。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团队的事。只有学会与人合作,才能高效地完成管理工作。四要培养管理爱心,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管理人员要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班级、深入教师群体,以尊重、理解、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教师,学会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用心用情做好管理。五要提升管理执行力,增强效率意识。管理者要善于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订方案,高效实施,以不拖延、不推诿、不蛮干的执行态度出色地完成自己的管理工作。

2.建设教师团队文化时渗透“家”文化。以“家”文化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是将“员工心”转变为“家人心”,将教师团队转变为“家人团队”,让教师在家的温暖中工作学习,成长进步。(1)人品为先,打造朴实奋进的阳光团队。要求教师做事先做人,以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幼儿,以爱岗敬业、踏实奋进、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对待工作。鼓励教师比乐观心态、比学习能力、比专业水平,严禁教师拉帮结派、嫉贤妒能,希望教师做有正气、有愿景、有追求、有自信的“四有”教师,彰显奋进阳光的团队精神。(2)以人为本,创建快乐和谐的温暖团队。“家长”切实做到关心“家人”冷暖,以平易近人之心对待“家人”,倡导“家人”们努力做到以诚相待、友善互助、微笑阳光,力争做到在工作中有歌声相伴、有运动相随、有游戏可玩,形成一个充满活力、汇聚感情、凝聚力量的关怀型、快乐型的团队。(3)以质量为主,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爱心团队。质量的提升依赖于团队的创新与发展,幼儿园要鼓励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改变意识,大胆创新。原则上要真正关爱教师与幼儿,同时培养教师的共情意识,引导教师实施共情教育,做一个懂幼儿的教师,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个幼儿。

3.建设班级文化时渗透“家”文化。一所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幼儿园的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小家”组成“大家”并支撑和推动“大家”的发展,“大家”引领“小家”并关注和关心“小家”的冷暖。只有“小家”美、“小家”和、“小家”兴,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和美、温暖、创新、提升。

(1)建设班级美育文化。班级作为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都影响和决定着幼儿园的整体风貌。外在美和内在美主要指本班保教人员本身的审美情趣,外在美主要表现为他们的仪容仪表、班级的环境都能以美示人,以美影响并感染幼儿和身边人;内在美主要表现在班级隐性文化中,诸如高尚的品行修养、出色的保教行为,无不投射出真善美的内涵。在“家”文化建设中,班级的外在美突显整个园所的美育文化,班级的内在美铸就整个园所的内涵文化,并将深远地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2]。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在“家”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并扩大,重在让幼儿感受身边的美丽和美好,获得美的熏陶和启迪。

(2)建设班级和美文化。和美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中,和美文化建设也是园长和班主任首先关注并引领践行的文化。团结和睦、奋进创新的团队作风是保证保教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班级和睦才能组成整个园所的和睦氛围。而班级的和睦单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班中每个幼儿都学习并践行尊重、理解、宽容、友善、谦逊、自省、交流、沟通等自我修练的内容,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和修正自己的言行。

(3)建設班级创新文化。班级集体作为幼儿和教师学习、工作的重要环境,不断地自我创造、自我完善,应该成为班主任带领班级每一个幼儿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在研究学习、学习研究中形成班级管理特色;同时有效激发幼儿和教师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让他们享受更多在班集体中成长进步的获得感和愉悦感,这才是“家”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所在。

(4)建设课程文化。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建设课程文化应在遵循《纲要》《指南》的基础上,以课程精神文化为引领,课程行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园本课程开发为抓手,有针对性地实施“家”文化主题活动。比如,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引导幼儿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幼儿园,用儿歌、歌曲、舞蹈等表现形式激发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主题活动“我的老师像妈妈”,通过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教师工作的辛苦,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教师与他们生活游戏的快乐与温暖,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教师的情感,逐步建立和谐温暖的师幼关系;主题活动“互帮互助最快乐”,有利于建立友好和谐的伙伴关系,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从小就在幼儿的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总之,在幼儿园建设“家”文化,要以“家”为情感主线,以创建优质幼儿园为目标,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为导向,将团队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坚持把促进幼儿发展和园所发展作为落脚点,努力践行“创建有爱的家园,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家”文化办园理念,最终实现以优质的园所文化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亮,徐祖胜.幼儿园文化建设指导与策略[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120-149.

[2]王野梅.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创设[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08-95.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幼儿园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爱“上”幼儿园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