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10 12:55关天斌
甘肃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家庭教育问题

关天斌

【摘要】新时代教育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完美结合、相互促进,以至互相融合。家庭教育的内涵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家庭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是实现新时代教育真正价值的保证和前提。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对策,为完善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4—0463(2021)23—0110—03

家庭教育是坚持以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在于家庭教育的主阵地是家庭,父母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因而,家庭教育中的核心素养是父母在家庭这个主阵地上,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身体特征、心智动向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遵循近期教育与远期教育相结合、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相结合、及时性教育与持续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而进行具体系统的培养教育所形成的。那么,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家庭教育理念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也逐渐提高,但仍有部分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忽视自身学习,狭隘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或教育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如急功近利的思想、天才教育的思想等。把这些观念强加给孩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还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心理。而且,部分家长由于工作较忙,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也就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去教育和引导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来。

(二)家校联盟缺失,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

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据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和家长沟通的较少,使得家长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个孩子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们也会有困惑、畏惧和迷茫,如果无法及时和教师保持联系,作为家长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孩子,知道自己的孩子错在哪里,如何才能让其改正;面对孩子的畏惧、困惑和迷茫,家长也心中无数,无法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

二、解决策略

(一)家长要强化家庭教育的意识,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作为家长,应积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多方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意识,多方面了解教育的内涵、规律以及孩子成长的心理特点,进而改变教育方式,架起一座逾越代沟的心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和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应尽可能多地抽时间关注孩子,不要让“忙碌”和“手机”拉开自己和孩子间的距离。外出务工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询问孩子的生活近况和学习情况,倾听他们的需要与困惑,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和鼓励,最大程度减少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任何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是从家庭教育中培养出来的。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不良的恶习则会贻害孩子一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并请孩子监督检查自己的坏习惯,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模式。首先,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学会自己做,教会孩子自我管理,让孩子的生活规律化。其次,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生命诚可贵。再次,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父母以身作则往往比语言的教育更奏效。父母带孩子出行,人行道红灯亮起,无论有没有车通过,家长都一定要等绿灯亮起车辆停下再通过,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做好对孩子的教育。最后,家长要给孩子定“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定规矩。例如,在孩子三、四岁时教育他们什么东西能碰,什么东西不能碰;五、六岁时引导孩子东西用完应该整理归放原处;七岁之后教育孩子要有“今日事今日毕”的时间观念和“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独立完成”的规矩意识。

(三)家长要做好对孩子的情绪教育

情绪又称情感,是孩子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符合自己需求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它不仅是孩子其他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催化剂,也是孩子对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调理师。因而,作为家长,要做好对孩子的情绪教育。

1.情绪认识和情绪沟通教育。教育孩子了解情绪的内涵、分类和功能,或者情绪对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1]。教育孩子懂得人的情绪中乐观与悲观的区别和现象,同样的事情,因为不同的情绪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情绪沟通教育着重对孩子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进行沟通、交流和疏导,教育孩子合理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还要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即教育孩子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富有友善和同情心,另站立场看问题,另换角度想事情。

2.情绪控制和情绪熏陶教育。第一,情绪控制教育涉及的主要方面是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排解消极情绪。第二,引导孩子学会情绪控制教育的方法,教育孩子了解不良情绪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危害,了解不良情绪在现实中是存在的。第三,父母对自己不良情绪的控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父母平顺柔和的情绪是对家庭教育最好的诠释,孩子的好脾气好情绪有95%的来自父母平时良好情绪的潜移默化。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有放纵善变的情绪,孩子就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第四,情绪熏陶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培养,从而强化孩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情绪。父母要培养孩子爱与被爱的鉴别能力,培养孩子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提升孩子自我情感修炼的能力,以求最终实现理想感、道德感和审美感为一体的情操目标[2]。

(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包括知识素养和传统文化素质两个方面。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具有可塑性。文化素养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具有较为稳定的习惯、内在基本品质的形成以及与社会适应的能力和情感行为等综合方面进行的科学合理的教育指导。同时,也涵盖了父母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3]。

1.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习惯,力争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教育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2.在具备一定生活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教育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主动学习和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孩子基本品质形成的持久性培养,特别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进行教育。仁,就是要朴实善良。义,就是要助人为乐。礼,就是要尊敬他人。智,就是要心态平和。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尤其是诚信教育,是对孩子一生的品德教育。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处事之根和为人之道。为此,父母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从小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教育孩子从小树立守诚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教育孩子明白诚而无信、行无远之的道理。对于个人而言,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必须具备诚实无欺、守信承诺的宝贵品格。

4.传统文化素养教育必须包含善恶观教育、是非观教育和荣辱观教育。教育孩子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切莫是非不分。教育孩子要明白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奋光荣,懒惰可耻;进取光荣,堕落可耻等等。

5.教育孩子学会吃苦耐劳。吃苦耐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吃苦是学习中的一种精神品质。教育孩子在学习中吃苦耐劳,勤能补拙,孩子才会明白“成功=1%天才+99%勤奋”的道理。教育孩子懂得如何劳动、怎么吃苦,吃什么样的苦就能收获什么样的成果或者财富。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就是让孩子经常参与劳动。在劳动中孩子能掌握生活的本领和劳动的技巧,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学会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尊重和珍爱别人的劳动成果,消除怕苦怕累的消极心理。同时,懂得不劳而无获,天道酬勤、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

总之,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孩子良好习惯、优秀品质、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性教育。家庭教育以“健康第一,人格至上,知识重要,品质优秀”为指导思想,以健康发展为中心,通过言传身教、情绪情感教育和文化素养教育的潜移默化方式,完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从而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浅谈以就业为向导的高职思政教学创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10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唐梅.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J].世界教育信息,2007(04).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家庭教育问题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