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

2021-01-11 08:41杨红霞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225400
兽医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猪只猪群病猪

杨红霞/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225400

猪瘟是猪感染猪瘟病毒后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疾病,该病又称为烂肠瘟,临床上以稽留热、全身性出血、白细胞减少等为主要特征,对生猪养殖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中国于1925 年首次出现有关猪瘟的报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猪瘟列为必须报告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但许多国家已经消灭了猪瘟。近年来,猪瘟在我国的流行范围逐渐缩小,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需给予重视。

1 猪瘟的病原学

猪瘟与非洲猪瘟具有相似的症状,但病原不一样。猪瘟的病原为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50nm,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又可以分为11 个基因亚群;该病毒对猪肾细胞、猪睾丸细胞较敏感,可用来分离培养病毒;该病毒对物理因素有较强抵抗力,但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常规的化学消毒剂即可将其灭活。

2 猪瘟的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猪的排泄物如粪便、分泌物、尿液也可成为传染源;与病猪接触的人员、车辆、器具也可成为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猪瘟主要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健康猪接触到病猪的眼鼻分泌物、粪便、尿液等可被感染;带毒母猪可通过胎盘屏障将病毒传播给仔猪造成垂直传播,人工授精也会传播猪瘟病毒。

2.3 易感动物猪是猪瘟病毒最主要的易感动物,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有易感性。

3 猪瘟的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此类临床症状主要由强毒型猪瘟病毒引起,也称为典型猪瘟。病初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可达41℃左右,呈稽留热;食欲减退或废绝,有时伴有呕吐;病猪初期便秘,后期转变为腹泻,粪便带有血液且有腥臭味;部分病猪离群,不愿活动,走路摇晃,弓背弯腰;部分病猪眼结膜发炎,眼睛有分泌物,多时可将眼睑黏住,导致视力下降;仔猪常表现为神经症状,表现为磨牙、转圈、角弓反张等;母猪流产、公猪表现为包皮炎。

3.2 亚急性型又称为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主要见于流行的中后期,症状和急性型相似,但比较缓和。多见于断奶仔猪或架子猪,临床症状较轻微。病猪体温轻微升高,食欲下降,行走时轻微摇晃,部分猪轻微便秘,后期可自行康复,但生产性能下降,增重缓慢。

3.3 慢性型又称为迟发型猪瘟,多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病猪体温变化不明显,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病猪消瘦,行走蹒跚,后期可自行康复,但会成为带毒猪。

3.4 持续感染型此类型在我国较为多见,病程较长,症状不明显,体温轻微升高;部分病猪耳部、尾部或四肢皮肤有坏死;部分猪关节肿大,站立不稳,行动不便;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

4 猪瘟的病理变化

4.1 急性型病猪的皮肤、消化道黏膜、各实质器官浆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扁桃体肿大、坏死;肠腔有黏性渗出物,黏膜出血、溃疡;下颌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本外观;肾脏实质变性,可见包膜下有暗红色出血点。脾脏边缘梗死呈黑紫色,此病变具有示病意义。

4.2 亚急性型病理变化较轻微,病猪的胃、肝脏、下颌淋巴结可能有散在出血点;部分猪的盲肠扁桃体或结肠出现纽扣状溃疡,肠系膜淋巴结有时出现出血或焦样坏死。

5 猪瘟的诊断方法

根据病猪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借助实验室手段。

5.1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培养使用较多,可将病猪的血浆、血清或其他器官制备的病毒悬液接种至敏感细胞培养,观察是否产生细胞病变,后续再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或RT-PCR 方法确诊;也可将以上材料接种到猪睾丸细胞,之后再接种新城疫病毒,若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则可判定为猪瘟病毒。病毒分离培养耗时长、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特殊仪器设备,只适合实验室检测。

5.2 血清学诊断主要有胶体金免疫技术、ELISA 试验、间接凝血试验等。胶体金免疫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出结果快且判定简单、不需要特殊仪器,适用于检测大批量样本;ELISA 试验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成本低,检测时间短,可大面积推广使用;间接凝血试验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成本低、用时短,可在基层推广。

5.3 分子生物学诊断此类方法包括RT-PCR、巢式RT-PCR、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反转录qPCR 等。RT-PCR 和巢式RT-PCR 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出结果快,可用于检测大批量样品;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节约时间、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基层检测;反转录q-PCR 灵敏度高、结果直观,但操作较繁琐,需要特殊设备,只适合实验室检测。

5.4 动物试验将病变组织研磨成病毒血液,加入适量的青链霉素,接种家兔,饲养1周后再静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每6h 测一次体温,连测3d,如果出现明显的定型热现象,可排除猪瘟。此法特异性较强,但耗时耗力,不宜推广使用。

6 猪瘟的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场或养殖户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规划饲养密度,定期对猪舍消毒,定时通风换气,及时清理排泄物或其他污物,保证猪舍干净、卫生,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配比饲料,保证营养均衡;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一旦发现猪只患病,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降低经济损失。

6.2 免疫预防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1 次猪瘟疫苗注射外,对断奶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目前,市场上的疫苗有猪瘟兔化弱毒苗、DNA 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但我国常用的疫苗是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接种时要选择正确的免疫方式,且剂量要适中,以免产生副作用。

6.3 定期检测猪群抗体水平养殖场在引进猪只时,要严格监测,只引进健康猪只;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定期检测猪群,只要发现阳性猪只,立即淘汰处理;定期检测猪群的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开展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6.4 加强消毒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d 消毒1 次,并做好消毒记录。

7 结语

猪瘟传播快、病死率高,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只要养殖场或养殖场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进行免疫接种、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猪只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猪群中暑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