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建设
——以河北北方学院工科专业为例

2021-01-12 14:23丁利华刘乃迪谭洪华张雪姣赵喜清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丁利华,刘乃迪,谭洪华,张雪姣,杨 洁,赵喜清

(1.河北北方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 教务处,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程,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1]中特别提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建设既要进行理念性转变、根本性站位和整体性设计,又要研究其目标、要素和关联[2],做到全面性落实和持续性深化,系统建设课程思政实施体系[3],树立课程思政典型示范。河北北方学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三四五一”的新模式[4],学校工科专业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根本任务,按照立德树人根本标准,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课程思政重要性,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发展需求和心理特点,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达成的总体要求,研究课程思政培养目标的内涵,明晰其达成路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一、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及教学体系建设总体思路

河北北方学院以教学优质发展为生命线,以“崇德求是、博专致用”的育人核心理念为指引,以学生阳光健康成长为根本,追求“至真至善,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河北北方学院工科专业强化对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如下。

(一)工科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设计规划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质量保障体系、师资团队建设、课程教学设计、过程实施机制和前期教学实践等,形成系统的工科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规划。同时,构建一个资源获取便捷化、机构服务标准化、管理决策精细化和数据采集安全化的课程思政信息服务平台。

(二)工科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落实示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考核督导和教学评价反馈等细节,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学生毕业时思政教育达标标准,在教学大纲中体现思政教育课堂目标。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实现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课程思政总体实施方案。

(三)工科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典型示范

发挥工科专业核心课课程典型示范作用是构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按照课程思政实效性原则,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认真总结课程思政理念、路径、载体、方法和问题,精确提炼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成果,细致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形成完整可行的示范模型,验证课程思政在工科教学中的普遍适用性,实现课程思政典型示范的推广应用。

二、示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路径

在国际工程教育的学科结构布局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5]。课题组以河北北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其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路径如下。

(一)课程思政教学环节全程化

课程思政要依靠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资源、教学过程、实验实习、课余活动和教学研究等关键环节贯彻课程思政质量标准。同时,应围绕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备课授课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慎重细化教学思政内涵指标,包括实习制度、计划方案、进度考核以及指导手册的完善和监督等。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规范化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挥和运用专业课程蕴含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科学的属性,并将它们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深度融合,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植根于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内容要具体和可感受。要深刻理解课程思政根本内涵,明确课程思政指标体系,无缝对接专业核心课程,深度挖掘其思政教育资源、元素和逻辑。特别是对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形成列表、建立清单、整理分析、植入延伸和系统管理。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精神、心理和生活方面的需求,探索情境互动和案例解析等适宜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层次、分阶段和分类自主实践,引发学生的共鸣和使命感。

(三)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精细化

应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思政试点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保障机制,努力构建课程思政课程体系、资源体系和过程体系。

1.挖掘思政元素,典型案例建库

以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为突破点,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思政元素表;明确各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填写教学设计表;集成教师思政教育心得“案例随记”和学生思政教育感悟“案例随感”,撰写课堂案例表,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6]。

2.慎重开展教学,把控实施细节

课程思政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定位,严格遵守国家《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课程思政教学行为,破解课程思政教学难题。

3.总结提炼成果,形成教学示范

遵循课程思政实效性原则,深刻总结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理念、路径、载体、方法和问题,精确凝练课程思政教育成果,细致分析和解决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完善可行的课程思政示范模型,并推广应用到学校其他专业。

(四)课程思政教学保障机制化

建立课程思政学生表现档案库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活动的情况,反馈和评价课程思政效果。构建由“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决策指挥、目标与标准、监控与反馈、评估与改进、教学条件与支持”等5个子系统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7]。

(五)课程思政教学组织示范化

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基础是课程和课堂,关键在教师和学生,工作重心在院系和教研室。创建课程思政教研室和示范中心来专门负责课程思政系列课程的研发、讲授和实践,指导并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研讨、集体备课和示范案例设计等活动。同时,组织青年教师的课程思政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党性教育和团队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队伍的思维和顶层设计能力。加强教师教改意识,加大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组织力度,实现精细化教学管理、监控和反馈。

三、示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经验与成效

“二三四五一”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通过整合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多层次、多维度和立体化的结构模型。该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路径[4]。

(一)按照计算机系统工程的思维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按照系统工程化的层次构架进行课程思政顶层规划。按照计算机哲学思维健全课程思政机制,运用理论、技术、工程和应用一体化方法确定课程思政路径,多课堂、多层次、分阶段和分类引导自主实践,厚置课程思政载体,构筑大思政格局。

(二)三步法建立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库

首先,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思政元素表;其次,明确各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填写教学设计表;最后,集成教师课程思政心得“案例随记”和学生课程思政“案例随感”,撰写课堂案例表,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三)树立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示范典型

按照河北北方学院课程思政的总体思路,通过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宏观上使课程思政达到学校有机制、校园有氛围、学院有特色、专业有特点、课程有标杆、课堂有亮点和成果可推广的效果。课程思政典型示范有设计、有理念、有路径、有目标、有任务、有分解且有组织,实践成果较好地反哺了教学,推动了河北北方学院课程思政质量的全面提升。

不同学科专业需要不同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题组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系统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关系,将教学、管理和服务育人与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处处体现专业、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推动河北北方学院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