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科研院所驻外站点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思考

2021-01-12 15:21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院所驻外电波

张 涛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海南电波观测站,海南 海口 571100)

0 引言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国家对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视与日俱增,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提出“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我们要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潮流和趋势,更重要的是带动创新的发展,让我们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本文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海南电波观测站为例,旨在探索基础科研院所驻外站点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1 站点信息化建设现状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为基础科研型院所,是国内惟一从事电波环境特性观测和研究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因为工作任务需要,在全国各地十几个地区设有常年电波环境观测站,各站点面积相对比较小,站点分散、远离本部,相对独立、工作内容相对单调,受制于资金投入,软硬件基础相对简单,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出于数据安全和保密需求,大部分站点采取数据专线接入方式连通,目前对于各种基础科研观测数据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传输需求,但机器设备的运行依然采取传统的值守模式,机器设备及运行软件相对陈旧,满足应用为目的,部分数据分析依然采取人工干预方式,智能化程度不高。站点与总部之间日常管理沟通部分可以通过内网协同办公系统(OA)实现,但涉及资产、财务、合同管理等部分流程尚不健全,与各机关保障部门沟通协同存在一定壁垒,所站信息一体化程度不足,两者更多是一种分布式结构模式,站所协作交流代沟存在,流程运行时间长,效率不高,院所机关保障部门缺少统一的数据复用平台,个别所机关保障部门要求站点相关材料重复纸质邮寄提供等,这些加重了站点作为执行终端的负担;另外站点与站点之间缺少沟通平台,信息共享程度尚有差距,虽然说驻外站点信息不“孤”,但“岛”却真实存在。

2 原因分析

(1)当前站点工作模式简单,受制于资金投入和地域条件,信息基础设施普遍比较薄弱,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少相应的培训,对新的信息化应用的接受程度不高,信息化保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科研创新的需要。

(2)以往可能考虑功能定位更多的重本体建设,对于站点末梢重视程度不足。站点信息化建设以任务需求为主,满足基本应用为目的,站点之间各自为战,整体化、一体化建设考虑不足。

(3)保密工作的需要使得部分业务功能无法在驻外站点实施;信息化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信息泄露,所内网与站点之间网络安全级别不同,需求也不同,造成接入功能也有差别。

3 站点信息化建设思考应对

针对目前基础性科研院所驻外站点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后续应对主要是上下联动、补齐短板,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争取院所主要领导的重视及大力支持。基础科研性院所驻外站点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需要全员参与,需要“一盘棋”思维,需要整体谋划、需要认真的需求分析、规划、论证、实施、持续的演进等,没有院所领导的支持,信息化建设就是空谈。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院所领导对外站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和支持,信息管理部门正在梳理流程,着手对OA系统进行升级,移动式的终端App也在推广,后续越来越多的应用变化将会呈现。

(2)组织和制度保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部署,可采取以信息化管理部门为主导,院所内各部门及驻外站点紧密配合方式,挖掘需求,差异化管理,基于现有软硬件环境,精准发力,形成点面体多维度一体化基础架构;同时为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还要打造良好的制度保障,需要自上而下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建设,确保信息化建设流程的顺利执行,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无差别,业务协同无延迟,进而实现院所站点高效可持续性发展,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也是生产力的作用。

(3)信息部署与迭代。以现有信息化设施为基础平台,以解决当前捆缚站所信息发展紧要问题为导向,采取增强性统一规划部署和内部创新应用迭代更新相结合的方式。为节约资金投入,目前的站点信息化建设可采取统一搭建主干网络,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解决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冗余增强一些应用拓展功能,用于衔接将来发展需求。后续针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应用采取站点内部、站站、站所联合创新的方式,集众之智,点面推进,激发内部活力,促进站所整体信息化应用的迭代更新。

(4)以人为本。“人”为信息化建设主体,仅有基础架构或者单纯的强调“技术”是不够的,如果员工业务素质能力和站所信息化技术发展不相匹配,也难以发挥信息化建设应有的作用。所以必须增强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加强应用技术培训,提升个人信息化技能水平,让员工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同时把信息化发展理念融合于企业文化,让信息化发展理念入脑入心,真正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变外驱力为内驱力,这样才能在信息化发展道路上渐行渐远。

4 站点信息化进程发展对未来影响预测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更多的设备、应用将会部署,更多流程将得到优化,我们专注点将更着力于干“好”、干“快”,对驻外站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站所、站站之间沟通壁垒消除,平台化建设作用凸显,彼此的沟通协作交互更加高效,决策部署更快捷,经验信息开放共享,基于站点应用的协同创新成为常态。

(2)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工作效率提升,人员配置将优化,工作实时反应更快捷,同时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模式,解放人力,有效减少基础性、重复性工作的人力投入,让员工更专注于专业化发展,站点模式由传统数据采集型向科研创新型转变,让更少的人干更专业的事成为可能。

(3)对站点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提升。懂信息化技术、懂编程、精业务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将受到青睐;站点信息化建设将改变现有员工对工作态度认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单一的技术能力不足于应付站点未来的发展,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力将得到提升。

(4)以数据为核心,以质量、效率为导向,对站点整体管理和绩效考核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手段和技术的推进,更有利于量化考核,从而加强站点内部管理精细化水平,发挥出站点大数据平台支撑优势。

(5)信息化基础设备投入增加、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基础信息安全体系的完善,使得效率和“安全保密”需求不再相互擎肘,而是相辅相成。

5 结束语

窥一斑而知全豹,基础科研院所驻外站点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更有利于发挥站点的区域优势,同时有利于院所本身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整体竞争力;信息化技术作为辅助和手段还将助力基础科研单位深化改革,推进工作、思维、组织模式的“三个转变”,有助于增强内力,提升创新力和组织活力,从而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与时共舞。

猜你喜欢
院所驻外电波
永远的红色电波
The Speed of Light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加拿大侦测到来自外太空的神秘电波
“电波卫士”在行动
辨析驻外办
东京电影节力推生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