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实务的纳税风险浅析

2021-01-12 17:28崔殿欣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建安纳税税务

崔殿欣

一、前言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税收法律法规,在这一背景下,建安类企业为提高内部核心竞争力,实现全面发展,需要充分适应外部的纳税环境,并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开展相应的税务管理工作。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纳税风险发生几率,规避风险,为建安类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但从实际工作状况分析,建安类企业在税务管理实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纳税风险频发,发展受限。针对这一问题,建安类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培养良好的风险意识,明确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关系,提高税务管理质量与效率,规避风险。

二、建安类企业纳税风险概述

(一)纳税风险概述

纳税风险指的是在开展涉税活动中,将导致企业面临损失不确定、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建安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诸如政策、市场、人员、监管等因素,部分税务风险无法提前预知并消除。纳税风险主要可从两方面概述。首先是多缴税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是由于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最新税收政策了解不充分,同时不明确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企业面临多缴纳税款的损失。其次是少缴或者漏缴的风险,纳税人在开展税务处理工作时,由于业务处理缺乏规范性,导致涉税事项税金缴纳不足,甚至出现漏缴等问题。一旦出现少缴或者漏缴现象,企业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税收处罚风险,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1]。

(二)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当前建安类企业获得了全面发展,其税收也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在此背景下,建安类企业更应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建安类企业税收成本不仅涵盖了税收实体成本,同时也涵盖了税收处罚成本,建安类企业通过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合理节税与避税,不仅能够减少税收实体成本支出,还能够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的发生,从而减少整体税收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税收利润和经济效益。

2.有利于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与资源配置。建安类企业在运营与发展中,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纳税意识。我国针对不同的企业,推出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利用各项鼓励政策以及税种、税率之间的差异,合理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同时建安类企业还可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内部产品结构,确保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规避纳税风险的同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2]

3.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税法意识。随着我国税法的逐步完善,征管力度也在进一步增强,偷税与漏税等行为在逐渐减少。建安类企业在发展中,应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在不违反我国税法的前提下,合理优化纳税支出,缓解纳税压力。强化税务管理的过程,本质则是对税法学习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建安类企业管理者纳税意识得以强化,从而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三、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实务的纳税风险分析

(一)概念混淆引发的纳税风险

建安类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中,由于相关概念发生混淆,从而引发纳税风险问题。例如建安类企业在项目开发中,某一项目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要求,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依据优惠政策进行备案。但是在税务机关开展的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依据相关标准,仔细检查并核验其合同、收入、成本、利润,发现其并不符合优惠政策要求,使得建安类企业面临税收风险。但是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认为其已经依据相关要求备案了优惠手续,同时也获取了税务机关的认可,并不存在税务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备案以及核准的概念并不明确,简单认为只需要通过备案,便能够代替核准工作,备案后便能够享受优惠政策,因而后续工作处理不及时,导致企业面临纳税风险问题。由于概念混淆造成的纳税风险,企业通常需要补交相应税款,还需要缴纳一定滞纳金,建安类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二)主体责任混淆引发纳税风险

由于主体责任发生混淆,也会引发纳税风险。例如建安类企业在开展年度所得税汇算及清缴工作中,通常会由税务机关开展评估工作,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则需要依据评估报告,推动纳税申报工作开展。税务人员在开展税务检查时,发现企业内部纳税调整不够完善,存在纳税风险问题[3]。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则认为,依据税务机关的评估报告开展的纳税申报工作,在税务机关的评估报告中,并未对这一内容进行调整,只需要在纳税申报时进行调整即可。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纳税申报工作中,企业为责任主体,税务人员需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完成税款清缴等工作。财务人员不明确企业主体地位,认为只需要结合税务机关评估报告进行调整,并未提前进行纳税调整,从而引发风险问题。企业内部税务调整不恰当使得税务机关与企业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企业将面临税务风险问题。

(三)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混淆引发的纳税风险

建安类企业将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概念相混淆,必然会引发纳税风险。建安类企业在开展年终税务清缴工作时,为减少税款缴纳金额,虽然还未收到发票,便会按照进度暂估入账,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会将还未收到发票在税前扣除,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减少税款缴纳金额。税务机关在开展清查工作时,会仔细核对账目,认为这一操作方式存在纳税风险,针对已经开始实施却并未收到发票的事项,需要补交相应税款。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角度出发,认为这一操作并不存在税务风险,所有操作均依据要求开展,属于纳税筹划的操作方式之一。这一纳税风险的诱因主要是由于税务管理人员对偷税漏税以及纳税筹划认知不充分。税务管理人员需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纳税筹划,针对并未收到发票并已经开始实施的项目,应及时催促,在清缴截止日期前获取发票,进行入账处理,避免加剧建安类企业偷税漏税风险。

(四)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混淆形成的纳税风险

建安类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时,由于对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认知不充分,导致两项工作出现混淆,从而引发一定纳税风险问题。例如建安类企业在日常管理及发展中,开展办公用房改造工作,针对办公用房改造中产生的费用支出,企业会计人员则将这部分改造费用纳入至企业修缮费用类目中,并在企业所得税清缴时,将这部分费用支出计入当期费用中,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还进行了税前扣除处理。当建安类企业在开展税务检查时,检查人员依据相关规定,认为企业办公用房改造产生的费用,需要采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分摊期,继而进行税前扣除。而建安类企业采用一次性全款扣除的操作方式违背了相关规定,将会滋生纳税风险问题。这一纳税风险的主要诱因是由于在建安类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对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工作认知不充分,将两种工作相混淆,这一操作方式使得建安类企业出现漏缴税款等问题,滋生纳税风险,不利于税务管理实务工作开展。

四、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实务中纳税风险产生原因

(一)未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为建安类企业带去了发展机遇,企业规模进一步拓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建安类企业在运营及管理过程中,税务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避免漏税等行为发生,同时还能够优化税务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不到位,易产生多种纳税风险问题。受行业特殊性影响,建安类企业在管理中,对生产与经营环节十分重视,但却忽视了税务管理,对纳税风险防范工作关注不足,纳税风险发生后,也并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纳税风险恶化,影响企业发展。在建安类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成本与涉税风险成本之间摇摆不定,对纳税风险防范认知不正确,甚至还存在混淆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两者之间的概念。由此可见,如果建安类企业对纳税风险不重视,企业将面临多种纳税风险问题,影响企业高效发展。

(二)纳税风险防范环境不到位

在建安类企业中,如果对纳税风险问题关注度不足,则会导致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时,企业对管理权与监督权划分不到位,引发权责分配不清等问题,这也是制约建安类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部分建安类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积极开展纳税风险防范工作,制定了纳税风险应对方案,但在具体落实中,并未采用自上而下全面实施方针,导致风险应对方案流于形式。另外,若建安类企业管理者产生错误认知,重视经营决策,全面把握控制权与经营权,同时也掌握了税务管理权。由此可见,管理者权利相对集中,将影响财务监管工作质量,在履行税务职能与纳税风险应对工作中,缺乏领导支持,限制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会加剧纳税风险发生几率。

(三)纳税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建安类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纳税风险问题,针对纳税风险,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虽然部分建安类企业积极采取了风险防控措施,但由于防控措施缺乏科学性,并未结合最新税制改革要求,使得防控体系不到位,难以从根本上规避税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建安类企业,在开展纳税风险管理工作时,并未结合相应税种与实际纳税风险制定管理制度,未将纳税风险管理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融合,纳税风险判断出现偏差。由此可见,建安类企业纳税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相关制度缺失,使得纳税风险管控力度不足,加剧了纳税风险的产生概率。

五、建安类企业强化纳税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

建安类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时,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大了纳税风险,这不仅会导致企业纳税成本增加,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从根本上规避纳税风险,建安类企业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强化税务管理效率。

(一)强化风险意识

当前,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建安类企业发展受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提高税务管理效率,降低纳税风险发生几率。通过强化风险意识,为规避纳税风险提供基础保障。首先需要从企业管理者着手,建安类企业管理者需要及时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纳税风险防范意识,减少纳税支出与损失,推动科学纳税筹划工作开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当企业管理者观念转变后,可发挥引导与示范作用,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并将这一意识落实在各个环节以及各项工作中[4]。其次建安类企业需要组建高素质税务管理队伍,发挥人才优势,强化税务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税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工作开展,引导税务人员学习最新税法以及优惠政策,运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确保税收筹划工作有序开展,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

(二)明确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关系

建安类企业应当明确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关系,从而起到纳税风险管理作用。首先能够避免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概念混淆引发的纳税风险,减少不必要支出,及时清缴相关事项的税款。其次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建安类企业可充分利用会计处理,在我国税法规定范围内,减少建安类企业税务支出。例如采用折旧年限以及存货计价方法等,为企业创造出更多利润,提高效益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纳税风险发生率。

(三)完善税务内控体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由于建安类企业对纳税风险不重视,并未发挥内部控制作用,导致纳税风险频发,制约建安类企业进一步发展。建安类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税务内控体制,强化纳税风险管理。首先企业针对重大税务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以及业务流程,应制定覆盖整个环节的控制措施,推动税务管理工作程序化以及规范化开展。其次建安类企业应考虑纳税风险管理成本及效益原则,结合企业运营特点,在企业内部设置税务管理机构以及岗位,明确岗位职 责[5]。通过机构以及岗位设置,能够及时掌握税法变化,明确最新优惠政策,前移管理环节,将原有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以及事中监督,及时发现税务风险,采取规避措施,降低纳税风险对建安类企业发展的影响。

(四)强化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均将信息化技术与日常工作相融合,推动信息化建设,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新形势下,建安类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时,为从根本上降低纳税风险几率,应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推动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也是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的发展趋势。首先建安类企业在推动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可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展开分析,结合建安类企业实际情况与最新纳税政策,制定出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规避纳税风险,确保建安类企业在我国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纳税。其次企业应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数据信息,及时获取内部信息,为税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最后企业还应当形成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硬件与软件设备,吸引优质信息化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税务管理质量,带动建安类企业全面发展。

六、结语

建安类企业在发展与运营过程中,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则是实现合理纳税,减少税务支持,避免纳税风险。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建安类企业仍面临多种纳税风险,加剧企业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建安类企业应明确纳税风险成因,强化风险意识,明确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之间的关系,降低纳税风险发生几率。

引用

[1]周嘉.建安类企业税务管理实务的纳税风险浅析[J].纳税,2020,14(15):13-14.

[2]莫嘉华.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会计师,2020,(05):64-65.

[3]申小琳,上官鸣.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风险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3(02):17-19.

[4]周静.浅析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财会学习,2019,(05):11-12.

[5]唐文萍.论“营改增”对建筑安装企业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8,(46):114-115.

猜你喜欢
建安纳税税务
辽宁省2020 年度纳税信用A 级纳税人名单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思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建安区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86年冬,在建安红砖楼咏诗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
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与运载火箭对接后合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