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稻商品化育秧现状及建议

2021-01-12 01:09郭子雄董舒蕾吴晓艳黄倩盈程方伟江立庚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稻

郭子雄 董舒蕾 吴晓艳 黄倩盈 程方伟 江立庚

摘 要: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水稻种植逐渐向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水稻商品化育秧作为一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广西南宁、玉林、柳州等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及质量,降低了成本,还促进了农业社会化分工。但仍然存在着自然风险高、宣传示范不到位、市场结构垄断、服务欠缺、农户准备工作不及时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宾阳、武鸣等地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保险品种针对性;(2)加大宣传力度;(3)制定统一标准;(4)育秧方式结合实际;(5)提供后续保障。

关键词:水稻;商品化育秧;农业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Commercialized Production of Rice Seedlings in Guangxi

GUO Zixiong1,DONG Shulei1,WU Xiaoyan1,HUANG Qianying2,

CHENG Fangwei1, JIANG Ligeng1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2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in China, traditional rice planting has gradually changed to a socialized production mode. Commercial rice seedling raising technique as a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service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Nanning, Yulin, Liuzhou and other places in Guangxi. It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reduces costs, but also promotes the so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in agricultur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existing, such as high natural risks, inadequate publicity and demonstration, monopoly of market structure, lack of services, and lack of timely preparation by farmers. Aimed at this situation, through field surveys in Binyang, Wuming and other places,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analysi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of insurance products;(2) Increase publicity;(3) Develop unified standards; (4) combine seedling raising methods with practice; (5) Provide follow-up guarantees.

Key words: Rice; commercial seedling raising; agricultural socialization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耕地等资源约束加剧,农村人口往城镇聚集,土地集中经营发展迅速。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加之传统农务劳作方式费时费力,农村劳动力不足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矛盾的问题日益显现[1]。提高农务劳作的集约化水平已刻不容缓,利用新型技术和机械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降低传统方式对劳动力的较高依赖,商品化育秧便是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典型例子[1]。水稻商品化育秧就是由专业的育秧机构进行规模化的育秧并以商品方式将水稻秧苗销售给农户种植,这种模式很好的解决了生产农时紧、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作者基于对广西商品化育秧的调查,探讨商品化育秧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调查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调查区域选择

调查区域选择主要考虑水稻生产份额较高的地区,其中宾阳县古辣镇是水稻种植大镇,每年稳定有280 km2水稻种植面积,而武鸣区陆斡镇忠党村及联合村的水稻种植面积各超6.67 km2,且调研地点方圆5公里內均有商品化育秧机构。

1.2 调查设计

2020年9月- 12月,广西大学水稻栽培课题组分别对广西宾阳县古辣镇、武鸣区忠党村、联合村等水稻主产区的商品化育秧机构以及稻农进行调查。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种稻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每地调查100~150名稻农,且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农户问卷主要包括稻农自行育秧的成本、对商品化育秧的用户体验以及对商品化育秧产业的发展建议;二是对商品化育秧机构调査,主要包括商品化育秧机构采取的育秧方式、育秧成本、移栽面积、经营模式以及育秧产业链发展情况并获取相关数据;三是对当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村庄地形、耕地情况、农民合作组织、当地补贴政策等内容。

1.3 数据来源

官方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广西自治区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针对商品化育秧以及农民手抛秧的秧苗素质、平均亩产以及育秧成本等进行的对比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农技协广西宾阳水稻科技小院,主要数据在文中均有说明。

2 广西商品化育秧现状

2.1 广西水稻生产与育秧方式

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广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但从2000年起,广西水稻种植面积逐年递减,2000-2018年广西稻谷播种面积呈直线下降的趋势,2000年广西稻谷播种面积将近230.16万hm2,到2019年广西稻谷播种面积仅171.29万hm2,19年跌幅达到25.58%。造成广西水稻种植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稻谷生产环节繁琐,经济效益低,导致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低。

目前,广西主流的育秧方式有旱育秧、塑盘育秧、工厂化育秧、无盘育秧、湿润育秧等,其中以工厂化育秧较为典型,截止2020年,在南宁、玉林、柳州、河池等市已经成立了超过30家规模化、高技术含量的水稻育秧工厂。水稻工厂化育秧的流程为浸种、消毒、晾干、营养土选择、培肥、粉碎、过筛、秧盘准备、铺土、洒水、播种、盖土、出苗,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控制水稻种子的催芽出苗、幼苗生长等生长环境,不受外界不利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统一技术、集中管理的条件下,成批生产优质秧苗,从而达到水稻秧苗生产的专业化、供应的商品化。旱育秧是一种节水型的育秧方式,特点是旱整地和管理,土壤中氧气多,秧苗根系发达,活力强。湿润育秧,是指在秧田开沟、分厢播种、泥浆踏谷、薄膜覆盖,播种后以湿润或浅水灌溉为主的育秧方法。

2.2 商品化育秧发展历程

育秧移栽是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崔寔所著《四民月令》提到了“别稻”,即拔秧移栽方法种植水稻[2]。到了近现代,随着水稻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旱育秧、塑盘育秧、工厂化育秧、无盘育秧、湿润育秧等育秧技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但这些育秧技术费时且技术要求较高。直播水稻在节省劳力与生产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出现了生育期缩短、杂草难除、整地开沟要求高、出苗不整齐等问题,产量明显低于育秧移栽,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发展。商品化育秧表现出秧苗质量好且省工简便,因而在生产上快速发展[3]。

1990年春,广西就开始了商品化育秧的尝试,平南县建立商品化供秧的温室育秧工厂,1991年发展到个体育秧工厂,1992年柳江、柳城、北流等县(市)也相继建立了温室工厂化育秧供秧,成为广西早期商品化育秧的典型。1996年以后,随着广西水稻旱育秧及抛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部分县(市)为了加快旱育秧的推广步伐,提高技术到位率,实行了集中连片育秧试点。1997年各地(市)均进行了旱育秧商品秧、抛秧商品秧试点,促进了广西商品化育秧产业的发展[4]。2000年开始,一些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开始了登记集中育秧,雇佣育秧能手统一管理并支付一定费用。2010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广西各地相继成立了一批成规模的现代化水稻育秧公司,水稻商品化育秧逐渐走向成熟。

2.3 水稻商品化育秧的经营模式

目前,商品化育秧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七种:一是公司+农户,由合作社牵头社会资本出资成立育秧公司,建立标准化的育秧工厂并全程工厂化育秧。以育秧服务为主,并提供机插秧、飞防等服务,并回购农民种植的稻谷加工出售,形成完整的稻米种植加工产业链;二是种粮大户+育秧专业户+农户的模式,当地种粮大户与育秧专业户联合出资开展商品化育秧工作,预收定金,以销定产,交秧时结清尾款,种粮大户与育秧专业户分工合作、共同管理、利润分成、风险共担;三是公司+村委會的模式,村委会组织、发动农户订购商品秧,由村委会在村内登记购买人数及数量并向育秧公司统一购买商品秧,大量购买可以进一步降低育秧成本;四是农技站独营的模式,农技站出资,并全程负责秧田的耕整施肥及浸种催芽、播种、秧苗管护等育秧全过程;五是当地政府+农技站+村委会的模式,当地政府部门负责规划、组织发动、治安管理及财政补贴。村委会负责集中秧田,宣传推广,召集劳力等;农技站负责签订供秧合同,组织供应种子、秧盘、农膜、肥料、农药及技术指导等;六是农技部门+农机部门+村委会的模式,这种组织形式主要在开展工厂化育秧运作,农机部门提供育秧设备,农技部门提供育秧技术,村委会负责提供工厂化育秧场地;七是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种粮大户雇佣农户种植水稻,育秧、供肥等实行统一管理,提供育秧、机插秧、飞防、稻米加工等一系列服务[5]。

2.4 水稻商品化育秧的优势

2.4.1 提高秧苗素质

商品化育秧由于其精细化管理,规模化种植以及技术集约化的特点,壮秧质量以及成秧率明显优于农户自行育秧,广西宾阳水稻科技小院提供的商品化工厂育秧与农民大田自育秧秧苗素质对比(表1)显示,商品化育秧的秧苗呈现矮壮的特点且秧苗素质及各项指标均优于农户自行育秧,成秧率高4.0%~7.2%,商品化育秧由于其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也少于散户育秧,且在极端天气如“倒春寒”时,平均烂秧率比农户自行育秧低10%~15%。

罗小敏对比旱育秧、抛秧、机插秧三种育秧方式商品化育秧与散户育秧的区别显示:三种育秧方式得到的商品化育秧表现为秧苗矮壮、带蘖数多、根系较发达[6]。进一步印证了商品化育秧通过专业技术和精细管理提高了秧苗素质,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2.4.2 提高稻谷产量

宾阳水稻科技小院曾针对当地传统的大田育秧+手抛秧与小院商品化育秧所采取的工厂化育秧+机插秧两种育插秧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其中大田育秧后手抛种植,密度为1.8万蔸/667 m2;工厂化育秧为行距 30 cm×株距 12 cm,机插。结果表明,工厂化育秧+机插秧比传统大田育秧+手抛秧产量增加62.8 kg/667 m2,增产9.90%[7],见表2。其他育秧方式的商品化育秧较散户育秧也表现出增产效果[6]。

2.4.3 降低育秧成本

商品化育秧的种子等生产资料都是统一批发购买,成本往往低于农户单独购买。根据对武鸣区忠党村以及宾阳县古辣镇等地400户稻农的育秧成本调查以及两地育秧机构提供的育秧成本对比显示(表3),每公顷商品化育秧的成本比农户自行育秧低132.95元,其中农资成本比农户自行育秧低20.84元。规模化生产也降低了人工成本,比农户自行育秧低112.11元。商品化育秧技术到位率高,秧苗成活率高,秧苗素质高,并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节省人力从而降低了农民的育秧成本[8]。

2.4.4 控制水稻直播

水稻的直播生产对水稻种植有较大危害,缩短生育期、烂种、烂秧、易倒伏、抗病虫害和自然风险能力差等,不仅水稻质量差,产量少,还污染环境,有违可持续发展理念。但由于其操作简便,无需管理,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广西桂南的合浦、钦州、灵山和浦北县等10多个乡镇种植了1.33万 hm2的直播稻[9]。由于商品化育秧是一种兼顾便捷和质量的育秧服务,所以发展商品化育秧有利于解决育秧移栽和直播之间的矛盾,从而起到控制水稻直播保证水稻质量的作用。

2.4.5 促进农业劳动力社会化分工

发展商品化育秧不仅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由于务农收入远低于务工收入,农户可以把育秧环节甚至更多的水稻生产环节交给商品化育秧机构,兼顾务农与务工,从事其他农事活动或二三产业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促进农业劳动力的社会化分工。

2.4.6 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商品化统一育秧,有利于推广水稻新品种和新技术。统一品种,消除了相邻农户因水稻种子不同,品种杂乱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水稻新品种的优势。育秧技术上采取水肥一体化的管理和新技术的运用,病虫害防治上采取统一飞防作业,不仅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还利于提高产量和效益,从而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农业科技化和市场化的进度。

3 商品化育秧存在问题

3.1 自然风险

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的自然风险。特别是“倒春寒”天气时,可能导致烂种、死苗以及成秧率低等风险,正是由于这种风险性导致一些农户愿意购买商品秧,从而将风险转移给育秧机构。如果在商品化育秧过程中遭遇自然灾害导致育秧严重受挫,不仅育秧机构面临赔偿等经济损失,也会耽误农户的水稻种植计划,影响水稻生产。这种风险性也直接导致了很多育秧能手以及农业公司因惧怕风险而不敢开展商品化育秧服务。

3.2 宣传示范不到位

商品化育秧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在宣传推广力度上仍有欠缺,农民“自给自足”的传统思想观念难以改变,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也有限,更加愿意自己育秧。所以针对商品化育秧的宣传示范工作尤为重要,但通过调查,目前广西宾阳、武鸣等地区在此方面表现欠佳。在针对两地400名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走访结果显示,只有53.28%的农户接收到了商品化育秧的宣传示范和购买渠道,而购买商品化育秧的比例达到了44%,这说明接收到宣传的农户大部分转化为了商品化育秧的用户。同时也说明了商品化育秧的宣传推广不到位嚴重阻碍了其发展。

3.3 市场结构垄断

水稻商品化育秧作为一种技术密集型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其技术密集程度越强,垄断性也就越强;申红芳认为:整地和收割环节的市场结构垄断性最低,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移栽环节的市场结构则处于垄断竞争市场,育秧环节由于其技术密集程度最高,接近于寡头垄断市场[10]。由于商品化育秧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社会化外包服务,目前对其的定价和质量没有统一标准,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卖家手上;而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商品化育秧影响较大,生产要素的价格和稀缺性对商品化育秧也有较大影响,农忙农闲时以及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价格也各有差别,甚至由于育秧机构负责人定价心理的差异也造成了商品化育秧定价的混乱。

3.4 服务欠缺

商品化育秧服务大多是育秧机构根据订单数量组织集中农资及人力统一开展育秧工作,其大量的统购物资获得较低的成本价格,所以其服务的客户以需求面积较大的水稻种植大户为主。面对需求面积小的散户,由于单位面积利润较低,面对小面积客户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收效甚微,有些育秧机构直接规定一个较大的最低起购面积,有的甚至不提供小面积的商品化育秧服务。

3.5 农户准备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商品化育秧育成交付给农户后需要移栽插秧,但有些稻农在移栽前的整地、施肥等准备环节没有按照标准实施,整地不平整,基肥用量掌握不好,致使移栽后秧苗质量达不到预期,缓苗期长,不仅影响产量还对商品化育秧起到了反面的宣传效果。

4 对商品化育秧发展的建议

4.1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保险公司应推出针对性险种

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商品化育秧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引导扶持商品化育秧产业的发展,构建多方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现存的商品化育秧机构,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应给予支持。完善水稻商品化育秧的产业体系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重要意义。

对于育秧中的自然风险,保险机构应推出更加专业化、针对化的险种。育秧中的自然风险并不是常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润也相当可观。育秧公司可付出一定成本,通过商品化育秧的保险来降低风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之后,会有更多的农业公司和育秧能手参与到商品化育秧的工作中,保险机构的业务也会随之增加,形成双赢局面。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育秧机构必须在病虫害防治上多下功夫,可与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合作或者聘请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人员,从根本上降低风险。

4.2 加大宣传力度

育秧机构要想推广商品化育秧,首先要加大对农户以及农民合作组织推广商品化育秧的宣传力度。让农户知道什么是商品化育秧以及在哪里可以购买商品化育秧,可以采取新媒体宣传、上门宣传以及邀请科研人员对农户进行商品化育秧的技术推广培训并适当赠送少量商品化育秧服务券,让农民先对商品化育秧有一个初步的体验经历。商品化育秧省工节力,又能提高秧苗素质,农民经过体验,会逐渐认识到商品秧的大量优点而选择商品秧。对基层政府来说,推广商品秧,必须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比如在银行贷款方面提供保障,制订针对商品化育秧的补助政策,积极引导多方社会资本参与到商品化育秧的建设中来。

4.3 制订商品化育秧的统一标准

对商品化育秧价格的垄断主要是因为其是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育秧机构有技术、有设备就有了定价权。但是有些定价并不合理,造成了农民不愿买,育秧机构也卖不出去的双输局面。各地农业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育秧机构能盈利,农户能获益的双赢的价格机制。商品秧虽然成本较散户育秧要低一些,但是也要加上利润,并且农民对成本的计算通常忽略了人工成本和土地租金。购买商品秧的价格肯定高于农民对自己育秧的成本。政府可以针对这部分额外支出给予一定的商品化育秧补贴以促进商品化育秧发展的同时保障当地的秧苗质量。在育秧过程方面,由于商品化育秧行业没有门槛,部分育秧机构滥竽充数,并没有过硬的技术和资金能力,不能完成好育秧工作。有关部门应该就商品化育秧中的秧苗质量、交割日期等制订一定的标准和门槛。

4.4 商品化的育秧方式要结合实际

现在的商品化育秧机构大多采用工厂化的育秧方式,只有大面积育秧才能获利,小面积育秧利润太低甚至会出现亏本。所以这些机构拒绝为小面积的农户提供服务。但是稻农大多为散户,商品化育秧机构要想获利不能放弃散户,育秧机构应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推广水平,结合不同育秧方式的特点选择成本更低的育秧方式来服务散户。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多种育秧方式并用,在服务更多农户的基础上也能增加自己的利润。

4.5 商品化育秧机构应在移栽以及病虫害防治上提供后续保障

为了保障商品秧的顺利移栽,针对自己整地移栽的农户,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及育秧机构应联合开展技术推广培训,让农户能完成好商品化育秧的移栽,另一方面,育秧机构可扩大经营范围,提供整地、机插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由于育秧是一种季节性的生产环节,在没有育秧需求的时候,育秧机构也应发展其他业务,例如整地、机插、飞防、收割以及稻米的后续加工。由于商品秧的种子大都是由机构统一采购,同一品种,产业链成熟后甚至可以和农户签订回收协议,回收卖出去的商品秧种出的水稻,再通过自己的加工发展大米的买卖业务。

参考文献

[1]     陈柏龙.水稻育秧工厂最佳服务半径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2]     邹应斌.水稻育秧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发展[J].作物研究,2018,32(02):163-168.

[3]     邹应斌,黄敏,周清明.推进杂交水稻商品化育秧的思考[J]. 作物研究,2018,32(05):429-

430,436.

[4]     徐世宏,张大刊,赵龙.广西水稻产业化育秧模式的探讨[J].作物杂志,1998(06):29-31.

[5]     陈德威,何礼健. 广西水稻育秧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 广西农学报,1998(03):25-29.

[6]     罗小敏,郭凤,陈松柏. 重庆市水稻商品化育秧发展现状及对策[J]. 南方农业,2018,12

(07):8-11.

[7]     陆秋艳.宾阳县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插秧与人工手抛秧对比试验研究[J]. 广西农业机械

化,2018(04):21-22.

[8]     仲兆万,仲敏,何红霞.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现状与发展对策[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9, 36(05):46-49.

[9]     張婧. 广西水稻旱直播技术及应用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3.

[10]    申红芳. 水稻生产环节服务外包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My Faithful Father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水稻生理病害的防控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分析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