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开展的实践探索

2021-01-12 01:01于冠超
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教学实践

于冠超

摘要:在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有着良好的交流基础,在美术学科建设过程中起到过积极的建设作用。随着国际办学在发展中的逐渐规范,“依法办学”“退出机制”“提质增效”等措施的提出,促进了新时期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走上抓机遇,转方式、调结构,适发展的道路。提出中俄合作办学应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和学科根本问题,有策略、有方法的提高教学实践和课程实践质量,应对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新情况,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新模式,跟上国家的发展步伐,支撑国家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中俄合作办学 美术学科 教学实践 工作室制

从近三十年国际合作办学的状况来看,国际化是高校办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前沿的课程优势和语言优势,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的问题,例如,相关部门没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合作办学的评价方式以自评为主、部分高校盲目跟风建设、不符合资质仍坚持申报、获批后管理混乱、课程设置无特色等问题,导致部分高校退出办学和停招的局面,浪费了资源又影响培养质量。中外合作办学从起步阶段至今,办学层次相对较低,绝大部分合作集中在本科阶段。边疆地区高校一般与邻国开展合作办学都有着绝对的地缘优势,但合作办学有的时候讲究“门当户对”,边疆高校与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比较困难。另外,疫情也对中外合作办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20年6月,教育部關于《教育部等八大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的正式印发,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外发展构建了新的蓝图。该《意见》的提出为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提出了的新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将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我们还将扩大在线教育国际辐射力,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和机构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优势的专业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工具。借力‘中国教育云’,建立中国特色国际课程推广平台。”新时代国情下,中外合作办学既要考虑优势又要考虑合作特色;既能提升学校品牌又能服务区域经济或文化发展;既能找准自己的培养特色,又能跟上国家的发展步伐。

一、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的状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外合作办学,主要体现为原苏联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援建,其中,俄罗斯-苏联美术对当时中国的油画和雕塑教学走上正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90年代,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外合作办学逐渐发展起来。1993年国家首次提出“积极慎重、以我为主、加强管理、依法办学”的原则。1进入21世纪,国际合作办学逐渐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等法规相继出台。在此期间,申报并招生的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均集中于黑龙江省,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的美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黑河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美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绥化学院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美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齐齐哈尔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肖洛霍夫国立开放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美术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上述四个项目在2012年开始的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后全面停招。2在“退出机制”的启动后,获批的两家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是本科阶段办学的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Moscow Institute of Arts,WNU)和硕士阶段办学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Харбинского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这两所独立办学机构的获批,是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进入到“提质增效”的新阶段的有效反应。

二、黑龙江省中俄合作办学状况

黑龙江地处东北亚中部,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站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因其地缘因素,成为我国东北亚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先后与加拿大、韩国、俄罗斯、以色列、芬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省、州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由于对俄交流优势显著,近年来,黑龙江省9所大学与俄罗斯11所高校合作举办各类办学项目22个,每年招收合作培养学生1540人。目前黑龙江省建设的中俄联合研究生院、俄语中心、对俄学生交流基地、孔子学院等中俄教育交流平台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10月,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还在正常招生办学的中俄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俄合作办学项目6项。这在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中已然显现了绝对的对俄特色和优势,这也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站在学校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上,为学校的国际化办学选定的方向。这其中,全国范围内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六个,黑龙江省高校先后申报5项,占比83%以上,是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黑龙江省,尤其是近年获批并刚进入培养期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的办学情况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美术学科硕士阶段中俄合作办学情况和教学阶段设置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哈师大国际美院)是省内第一家由教育部审批的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其设立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均为本科教育阶段,办学层次不高,较难在高精尖课程和项目中实现优势互补,哈师大国际美院为硕士阶段合作办学,更容易实现学科高位碰撞,获得更具优势的合作办学成果。第二,选择美术学科对俄合作,是既有历史基础又有国策意义的一项举措,符合了黑龙江省作为科教文化大省促进对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时代性国家任务。

哈师大国际美术学院于2018年1月获批,着力培养思想站位明确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美术创作、美术育人、美术管理等人才。合作双方为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202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生,开设油画、版画、雕塑三个方向。为使硕士招生生源满足合作双方人才选拔的要求,哈尔滨师范大学与俄方学校签订了本科合作培养的校际协议,本科校际合作从201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中俄双方共同选拔和培养人才。这个本科校际联合培养的通道成为能够升入哈师大国际美术学院硕士培养阶段的唯一路径。从审批的角度来说,哈师大国际美术学院获批的是硕士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许可,但从培养角度来说,哈师大国际美术学院完成的是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线路。

这样的一体化培养线路在教学实施中匹配了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工作室教学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与国内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结合运用,打造了“三段式”教学结构,即本、硕六年的学习过程中实行从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教研室——导师工作室三个教学阶段。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强调基础能力、淡化专业界限、重视深度教育与提倡融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质量目标体系和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核心課程,写生实践课程群和实习基地建设。大学一年级着重解决学科基础教学问题;大二实施比较全面的专业基础训练;大三进入导师工作室,实施完整的专业训练,学生在各工作室既能学到专业课程又能跟随导师进行一些实践或虚拟项目;在大四的毕业设计中,学院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相结合完成独立成熟的创作作品。进入到硕士阶段的学习后,学生依然在导师工作室学习,但学习内容将更具有研究性和挑战性,学生会与国内外工作室导师一起完成明确的实践项目和实践性理论研究。

哈师大美术学科的中俄合作教学,无论是基于校际协议合作的本科培养还是教育部批复的硕士阶段培养,其在课程、教材、师资、课时等方面都遵循了俄方投入教学资源不低于1/3的原则,以确保培养质量。严格执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价体系。依托艺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每学期展开符合学科特点的听评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听评全覆盖,确保教学质量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总结、有反馈。从本科第二学期开始起,课程设置中就会有俄方的教师进行授课,尤其是本科三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的工作室教学中,都是由俄方导师牵引完成。这种以工作室为教学单位的课程设置,附增了大量的国际艺术展览与教育的交流活动,以交流促教学、以交流促项目也起到了良好的互推作用。本科教育保持厚基础、宽口径,研究生教育层面,力求培养创作、研究、教学等多种能力、能够引领中国美术以及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精英人才。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体现的更为突出。

四、美术学科工作室制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实践

工作室制教学最早出现于欧洲的艺术院校之中,师生在共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希望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此,工作室制应运而生。在我国,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几大美院也在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结构,学院的工作室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互支撑,代表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主要教学模式和特点。但这种教学模式却很难在地方高校尤其是综合类院校获得推广,因为地方综合性高校很难改变统一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科分类培养和评价。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美术学科教学,需在相对独立的框架下制定符合学科特征的、更具培养特色的教学模式,所以结合自身优势,努力构建一个开放、活跃的国际合作的教学平台,形成具有培养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室模式,成为中俄合作办学的主要实践方案。

哈师大国际美术学院的本、硕一体化培养过程中,中俄导师共建工作室培养制度,实际上是与专业教研室共同管理、共同完成全部教学环节,对于实现三段式的培养结构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作室制方便建立科研合作项目和互学项目,易于实现在合作中谋发展,求进步,吸收优质教学经验,是教学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中富于特色的举措。除教师专业工作室外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国际项目合作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工作室实行定期开放制度,学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跨工作室参观轮流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创作思路更加宽阔,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术专业工作室制教学将有效的打破传统的由老师辅导、讲授组成的课堂,将美术教学由传统的线性传授转化为立体式研学。

从学习效果上来讲,导师工作室制将传统课堂中的讲授模式,变成了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完成项目或成果的新模式,容易形成研学空间,小范围的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认识程度得以提升,相比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该种教学模式下可产生师生双向互选的过程,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结合工作室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室的专业特征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学习,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僵化的授课形式,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授课形式,符合美术专业倡导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导师工作室制更注重的是“过程教学”,而非“结果考核”。中外导师共建工作室也突出了同一学术领域内不同教学理念的共存,强调了中外师生之间的最大化互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教师的个人影响力和学术能力。

五、保障美术学科中俄合作教学模式的机制

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都需要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成熟,而中外合作办学正是给我们提供了改革试验田。若想保护好改革的成果,则需要坚持探索改革举措,并不断用机制保障举措与成效之间的关联,以防没有“动力”的“举措”只是枯槁框架,无法关联或递变为“成效”。所有的改革措施与成果都需要强大的机制护航,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国际办学首先需要精准定位,强化机制。明确政治站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提出合作办学专业所在地的地理坐标和专业定位。强化团队管理体系与机制支撑和催化,从职业操守、道德规范、政策方针等方面实现从个体专业能力到团队动力总成的凝聚。其次,要创建工作内容与资源、体系架构的联动机制。强化教研室、工作室、交流活动等每一项具体工作内容的完成,要与整体教学资源配给以及学术体系运作构架间形成一致性、综合性的有机联动。重点项目工作的成效需要整体的动力总成支撑。把多种资源凝聚转化为动力引擎,确保团队具备攻坚克难的可能与条件,规章制度和评价执行体系将作为这台引擎的“使用说明书”,确保能够打造和提升师资队伍的团队精神和战斗力,更好的服务产业、服务国家。再次要重视课程建设,以中俄融合弥补课程建设的短板。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是学术理念、体系、层次的直接体现,是一切机制与平台建设的客观基石。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开展的实践探索中,中外导师共建工作室制是重要的办学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而工作室制下完成的一流课程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总要组成,课程建设的地位应提升为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

结语

面对当下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家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是加快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合作互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抱负与决心。后疫情时代,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下,美术学科中俄合作办学单位利用先期中外导师共建工作室的教学基础和教学优势,迅速转型、先行先试,开展国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云端虚拟工作室建设、虚拟仿真实践课程建设等创新教学模式转化,并通过不断实践、验证和更新,借助中国教育云,迅速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探讨中国教学模式,成为合作办学机构需要迅速展开的新课题。

注释:1谭贞刘海峰.我国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11页。22018年,教育部根据评估结果以及各地实际,果断“叫停”5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29个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参考文献:

[1]孙维国严琳刘志明.黑龙江省高校本科层次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督工作信息平台数据统计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2]张凤武王骏飞.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7.

[3]郭赣芳.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析——以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1.

[4]马克明.中国美术教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冯大同.依托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4.

[6]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专业工作室的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研究,2016.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中俄美术学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SJ-GY20180284。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教学实践
高职播音与主持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