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变革

2021-01-13 22:02杨多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货运集装箱

杨多利 曹 云◆

一、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管理方式弊端愈发体现,需要积极改进。针对此,需要相关方面将数字化技术合理利用起来,借助此促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变革,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这是发展大趋势,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当前产业链表现出严重的不稳定现象,给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针对此,需要相关方面加强重视,正确看待这些不足,然后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以便使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更好的契合社会发展要求。

二、数字化时代资源配置能力的变革

(一)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2013 年,美银美林金融机构对美国国民资产进行了长期性的统计,最终结果显示,自2013 年开始,美国前0.1%首富的资产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后90%中产阶级的资产,而且这种差距逐年提升。在2015 年的统计中,基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统计结果显示,前67 名富豪的年收入总和超过了世界后35 亿人的收入总和。就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也有着显著的贫富差距。虽然在2020 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略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不过就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很多人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低于两千元的有9.64 亿人,月收入高于五千的不到总人口的5%。就这些情况来看,新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还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

(二)促进产业逻辑变革

信息化具体是指设备和人的数字互联,信息化的出现使得各项资源数字化建模的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网络化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数字互联,能够解决差异化供给与个性化需求问题;数字化是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数字互联,合理应用能够很好降低防范成本,解决各种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就某某打车而言,这一平台将司机、乘车人等有效的联系了起来,这样在时间地点出现重合的时候,司机和乘车人都能便利的进行通信,实现合作。而不需要其平台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去维护底层资源变化后的系统稳定性,有效降低资源耗费情况。

(三)造就供应链模式变革

以香港地区的利丰集团为例,其供应链可以称之为新时代下供应链的企业楷模。在1985 年,冯国伦接手利丰集团管理之后,便着手进行了改革,在多个地区设置了办事处,形成了强大的“中介商”。随着21 世纪的到来,消费互联网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使得部分产业的中间商赚差价的机会越来越小,利丰供应链迎来了全新的危机[1]。与此同时,顺丰快递、阿里巴巴以及亚马逊等趁势而起。数字化时代的杰出企业当属持续转型的亚马逊,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在以往,美国人往往都是隔一段时间进入超市集中采购,所以大部分时间吃的都是冰箱中的冻品。而在亚马逊出现之后,便扭转了这一点,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实现了一小时送达服务。

对于中国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具体表现在“以储代运”上[2]。在几年前的“双11”购物节时,消费者在网上购物之后一般得等上好几天,甚至是隔月,这样极大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而在近几年来,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有的甚至是当天就能送达。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没能做到亚马逊对会员的精准预测,不过依旧可以借助大数据等进行城市整体需求的预测,使得配送货物能够更快的达到消费者的手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三、数字化时代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构建

(一)供应链的提出与体系形成

迈克尔·波特在1996 年提出了供应链概念,之后在学界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供应链的引入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全新的竞争机制。以手机为例,如华为、小米等,应用的操作系统却是一样的[3]。而且,还可以从天猫、京东以及苏宁等上购买,不过制造商基本都是富士康。而这些都属于供应链中的一部分,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智能供应链的划分

在数字化时代下,智能供应链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功能内的资源配置优化,如运输中的旅行商路线规划问题、仓储的箱装球理论等;二是功能键的资源配置优化;三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资源配置优化;四是并行或者是平行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化。

(三)供应链趋于“以消费者为中心”

就当前情况来看,全球性全行业表现出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由此引发各国竞相降汇、降准等。全球市场发展瓶颈在消费,而要想打破瓶颈,便得树立“消费者为中心”这一理念,满足消费者各方面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提供服务已然成为供应链变革的核心和方向。

(四)强调供应链金融赋能

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实体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十分的看重。就公路货运而言,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是一些物流企业现金流不是很充足,难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推出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就是借助数字化穿透性强的特点形成对主体信用的松绑与减压,同时对主体经营能力进行有效的监控。

四、我国制造产业链生态变革

(一)提升铁路货运地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也随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物流体系也不例外。在之前,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中国制造”主要存在于东南沿海地区。但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型,以往以中低端产品为优势的制造业逐渐朝着内陆转移,并在重庆、长沙以及西安等中部地区集聚,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带。而因为距离方面的原因,使得铁路货运成为各个方面的首选。可以这样说,铁路货运未来的市场空间有着非常大的潜力,不过要想达成理想的发展目标,还得有更为富集与优化的资源作为支撑。

(二)合理引入“百搭箱”

以20 英尺为单位的标准集装箱体系已经成功运行了几十年,不过和其相对应的中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比例却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公路货运行业集中度不高,还存在一些不足;另一方面,水运标箱对于偏载约束不是很高,铁运标箱对于各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还需进一步的完善。而“百搭箱”的引入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降低城市配送成本,形成面向航空货运、铁路货运等各个方面的最佳载重比、容积比的集装箱体系。

(三)主导集装箱多式联运

对于物流业的发展而言,标准集装箱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标准集装箱应用上,面对非大宗货物海运,往往直接应用一些大吨位的货船。在这些货船装船与卸船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货船的停靠时间有限。标准集装箱的引入给全球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其还有着带动大宗物流货运的潜力,铁路也是如此。就目前情况来看,铁路主要承担的是粮食、煤炭等大宗货物的运输,整体发展表现出自动化的倾向。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这种模式自动化程度越高,全路货运系统的低效性问题越可能发生[5]。究其原因,我国产业与资源结构存在明显不平衡的问题。发运端处于成本考量往往会应用“依法定到”这一方式,这种方式存在突出的弊端,导致存在返程需求的货物难以成行。而借助标准集装箱的混合对流模式,便能实现线上线下的约束,使得以发运为主的战场也能进行货物的接收,很好提升了“结点成网”与“重去重回”。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下,对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转变了社会资源配置能力。而对于相关人员而言,应该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结合各方面要求引入数字化技术,打造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体系,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要求,达成理想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货运集装箱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一种新型集装箱起重吊具设计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货运之“云”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