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分析

2021-01-13 22:02李红生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李红生

一、前言

事业单位是国家重要组织机构,事业单位的合理运转,不仅可以全面推动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解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运转必不可少的核心性资源,在事业单位整体运转体制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要重点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作用,使其在运转过程中创造出更加明显的价值。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事业单位需要全面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形式,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层次化发展,为事业单位的整体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1]。

二、当前社会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各个行业都秉承创新发展的思路,进而全面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市场需求。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全面的创新和发展,更加有效地推动政府职能的发挥。具体来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事业单位创新发展趋势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转型,其对应的政治任务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服务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事业单位的性质是国家行政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创新,进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的相关职能。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制度和方法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全面满足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颠覆性的创新改革,推动事业单位的深化发展。

(二)帮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面实现自身价值

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最大的弊端就是思想体制过于僵化,员工在传统的规章制度下,很容易形成一种“吃大锅饭”的工作理念,对其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鉴于这种情况,事业单位未来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就要全面贯彻实施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单位的关怀,全面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通过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员工本身的发展潜力会被进一步激发,最终使事业单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2]。

(三)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价值

从本质层面来看,事业单位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为社会提供无偿性的服务,保障社会处于一个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基于这一本质,事业单位就需要时刻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而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很多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不够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而通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可以利用具体的相关措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部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节奏同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的着力点仅仅集中在员工的培训、职称晋升以及提高薪酬等方面,对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度还不太足,对单位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员工在工作当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塑造。长此以往,不利于事业单位员工在工作当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太符合目前国家对创新型社会的倡导,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制度能将事业单位发展战略与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机结合,反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缺乏科学理念的指导,就无法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

(二)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化

绩效考核是单位或组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考核方式,进而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充分的约束,同时对员工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保证其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工作当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绩效考核规章制度内容不够详尽,同时缺乏必要的量化指标,这样一来就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大打折扣。此外,针对于不同的水平层次、职责以及岗位,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没有进行清晰的区分和界定,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这些问题导会引起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部分流于形式,同级别同岗位的员工薪资待遇差别不大,对于员工的主动创造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员来负责和主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在人事的管理与培训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权力。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职位调动、薪资待遇调整以及福利发放等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事项都是由领导直接进行安排的。此外,事业单位员工的薪酬分配主要是按照员工的工作年限、等级和职称等要素决定的,这些要素只能反映员工的部分工作能力水平,如果完全按照上述要素对员工的薪酬福利情况进行衡量的话,势必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下降[3]。

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性思路分析

(一)充分吸取社会各界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员工必须要秉承着积极学习的态度,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否则就可能会遭到淘汰。事业单位作为保障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组织机构,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方面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吸取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全面优化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理念角度入手,帮助事业单位员工建立起符合自身的职业成长规划,通过员工的成长来带动事业单位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二)全面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在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事业单位要实现长效发展,就必须将人才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具体措施来看,事业单位在落实创新绩效考核工作时首先要明确各种类型人才的具体标准,进而在相关的岗位当中选择最适合的员工。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事业单位的员工要接受各种类型的工作考核,充分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4]。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随时优化完善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于每一名员工的特性进行专项考核,避免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出现敷衍的情况。

另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还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按照部门和具体职责的区别,设置对应的考核标准,同时要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程度,事业单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和部门都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防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通过监督机制的有效保障推动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体制方面的创新,一旦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创新,员工就可以按照自身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从当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体制创新的重点在于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深化来提升管理体系的具体效用[5]。

从具体措施来看,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造一个优质化的人力资源管控环境,使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切实解决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此外,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高级技术人才的使用,重点培养高级技术人才,进一步细化工作岗位的划分,最终从根源上优化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要以创新发展战略作为基础,确保社会经济的活动的开展与之相适应,维持单位长效经济运行。事业单位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体系,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为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
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