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传媒高校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培养路径研究

2021-01-13 22:02林若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5期
关键词:跨境校企电子商务

◆林若瑜

《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应在“互联网+外贸”形势下,应用数据技术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主抓新型人才培养建设。结合大量调查发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跨境电商占有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我国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进程,需要大量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对此传媒高校应重视对这类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实现跨境电商高效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大数据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对于从事跨境电商的工作人员来说,除了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外,还要了解大众用户需求,对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所了解,便于结合实际运营情况制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比如,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中,不仅要明晰国内用户的消费需求,还要及时了解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搜索习惯,这样创建出来的官方网站便于不同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对于销售渠道,应规范销售方式,制定产品营销目标和计划,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技术,促进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优化电子商务经营方式,扩大对电商平台的覆盖范围,使营销渠道不断增多。

(二)内部环境因素

由于电子商务属于外贸的一种信息化形式,所以信息化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质量,当前优化信息化管理是重要任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离不开数据信息的完善,对此应充分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外贸政策和方针,不断优化网站平台的对外贸易流程,切实提升电子产品的营销水平。

二、大数据背景下传媒高校学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部分传媒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过程中,由于指导方式较为单一,会降低培训效果,再加上重理论轻实践,使实训指导失去真正意义。一些高校人才培养采用传统落后的模式,未与现代化方式有效结合。同时在对学生进行专项培训前,缺乏大量的市场调研数据做支撑,也无法获取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技术应用上,未将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有效整合,没有发挥数据分析最大化作用,培训效果较低。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探索多种模式,比如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采取直播带货的方式,但学生应具有辨析网络环境的能力,坚持学业为主、切忌迷失自我。

(二)人才培养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

很多传媒高校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或是毕业后未从事相关产业,经大量调研发现,除了在于这些学生未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原因外,也存在培训未落到实处的现象,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时,高校制定的培训内容没有结合企业实际,也未将跨境电商的工作流程渗入其中,使得人才培养过于重视对专业理论的讲解,形式单一。因此,只有将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落实,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强化理论的应用与实践,使学生专业水平全面提高。

(三)人才培养投入不够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形式,既打通了市场,又实现了电子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对此从业人员应全面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认知和了解,除了关注产品本身信息外,还要具备应用新技术拓宽销售渠道的能力。传媒高校缺少专项资金投入到相关专业,会阻碍人才培训工作进程,减少培训机会,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受限。

(四)专业人才缺乏

结合我国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情况,发现缺少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由于跨境电商平台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大部分,在专业人才的需求上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专业人才较少的问题。传媒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应以德才兼备为目标,学生除了掌握大量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国际物流语言沟通能力,比如熟练运用英语等。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在产品恰谈、线上线下成交流程上,虽然大多数工作人员具备沟通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专业人员缺少对国际物流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再加上所有人员基本上为初级人才,侧重于产品营销过程、充当客服角色,所以无法处理好运营、数据分析、金融结算等环节。

三、大数据背景下传媒高校学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一)重视电子商品经营管理

在重视电子商品经营管理上,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和应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将大数据运用到内部经营管理中,以创建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不断增加线上商品的销售途径,及时监管内部信息,加以调整和优化;同时侧重于对技能型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健全企业内部经营,满足广大消费者购物需求,发布个性化产品信息,拓展经营范围。二是将大数据运用到外部营销中,在进行对外贸易和营销时,应活学活用大数据技术,拓展销售渠道,定位消费人员,分析潜在客户,构建营销机制,以此构建和完善网站。因此,除了跨境电商企业重视电子商品经营管理外,高校也应将大数据技术用于日常教学中,侧重对相关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构建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传媒高校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应构建体系化、专业化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结合跨境电商的实际需求,致力于人才队伍的建设,有目的、有针对地打造人才培养网站,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还应具备专业技能和普及信息化程度。同时,高校要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平台。例如,高校可从基础理论课程入手,创建公共课和岗位群基础课,公共课不局限某一专业学生,而是全校师生均可参与其中,重在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与公共课不同,岗位群基础课具有定向性,主要针对某一专业而设定,旨在培养定向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通过开展岗位群基础课程,学生既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传媒高校在对人才培养平台的打造上,应高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时记录和观察学生动态,了解学习情况,端正人才培养的良好态度,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将所有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传输到平台,不断拓宽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增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最大化地发挥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此外,高校除了构建人才培养平台外,还要研究跨境物流大数据平台,了解市场行情,掌握销售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

(三)大数据在校企合作中的运用

传媒高校应应重视校企合作,与跨境电商企业创建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可以“互联网+外贸”为契机,使校企合作迈向深层次发展,实现互利、互赢、互惠的良好局面,使得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贯彻和落实。高校和跨境电商企业两者之间,应深入市场调查,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良好契机下,致力于对人才的研究,运用大数据作充分分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形式,不仅是做到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而且有助于拓展跨境电商销售和发展渠道,这种互惠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具个性化、创新化,使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运营有效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应主抓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大量数据分析,深入到人才培养中,打造实训平台或基地建设,做好对学生的专业化辅导、个性化辅导,将其不断培养成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了发现技能型人才,高校可将翻转课堂、第二课堂等新模式充分应用到实践中,针对应届毕业生,要做好岗前培训,满足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因此,将岗前培训与校企合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和价值,有利于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拓展实训基地,达到学校、企业和社会与人的育人效果;同时校企联合这种深度合作的方式,既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功能,又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

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积极推广现代学徒制,也就是让学生深入到电子商务经营流程,使其熟悉电子商务日常业务,切实打造成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子商务人才,这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同时现代学徒制作为主要的制度保障,采用一对一辅导、轮岗学习的形式,也为跨境电商企业输送了大量后备人才。

四、结语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质高速发展的时代,跨境电商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加强对相关专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扩大师资队伍建设,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跨境校企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