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元职教模式下企业元教学角色的强化

2021-01-13 12:17阙燚彬
装备制造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采埃孚职院培训师

陈 华,阙燚彬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0 引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促进、规范、保障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18年下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文件,明确了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办学主体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部分企业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办学的主体作用,而是处于配角地位。如何推动企业以办学主体身份,积极扮演教学这一重要角色,全流程、全要素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共同培养有理想信念、能够适应复杂职业环境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更好地推进柳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柳州市政府启动了《柳州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在柳州市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作为“国际化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柳职院)与中德合资的柳州市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柳州采埃孚)于2014年4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以招生即招工的方式,共同开办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元制班,通过引入德国先进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实施了双元制本土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本文将结合此案例,系统论述促进企业教学功能发挥的经验与做法。

1 校企合作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1.1 德国的“双元制”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享誉全球。双元中的“企业元”是指具有教育资质的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学习者职业技能和实践性知识的传授,而“学校元”则指各州的职业学校,主要承担学习者普通文化课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四大特点:

(1)培训主体双元。企业严格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并根据自身设备及产品特点设计学习任务,开展教学培训,提升学员专业实践技能,它在双元教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而职业学校则按照各州颁布的《框架教学计划》开展理论教学,其在双元中处于从属地位。

(2)学员身份双元。学习者具有学徒(享受企业的薪资待遇)和学生的双重身份。

(3)教学师资双元。企业培训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

(4)教学地点双元,学员每周3~4天在企业学习,1~2在学校学习,工学交替。

由于“双元制”充分发挥了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作用,为德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因而其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德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

1.2 我国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职教过程必须对接企业生产过程,教学内容方可与时俱进,紧跟技术前沿。多年来,我国的职业院校为强化与企业合作,进行了多种尝试。

(1)校企合办“订单”班

本世初,一些企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急需一大批职业技能型人才,于是企业提出了与学校合作开办“订单”班。在此期间,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设置了满足其个性需求的订单课程,开展订单式教育,学生毕业后直接赴订单企业就业。这种合作形式达到了校企双赢,但被“订单”的毕业生人数不多,无法达到规模效应。

(2)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2005年至2014年,我国的职教事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意识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接触企业,并与之展开了深度合作,出现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新模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开始大规模接收职校学生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接近企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在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1)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合作的稳定性差;2)企业出于生产安全及产品质量考虑,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敢让他们上线操作,而是安排一些工件搬运、卫生清扫等低(无)技术含量的实习内容,造成学生顶岗实习名不符实。这些新问题仍有待破解。

(3)校企双主体协同实施“双元”教育

2015年至今,随着国外先进职教理念的引入,我国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步伐明显加快。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德国“双元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一些职业院校提出了“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2],并通过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校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整套合作机制,确保企业全程参与“双元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程开发,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共同实施课程教学,最终实现“双元”课程教学之目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其最大的优势是身处技术前沿,但它也有短板和顾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企业培训师教学能力及课改能力不足,承担职业教学工作有困难;2)产品开发和生产任务重,时间紧,企业技术人员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教育工作中;3)部分企业认为承担职业教学任务,需要配套投资学生生产实践学习的教学场地和设备,经济效益差。

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消除企业的这些短板和顾虑,促使企业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与学校共同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当前“双元制”职教模式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强化企业教学角色的解决方案

职业院校实施“双元制”课程教学改革,企业参与是标配。由于国情不同,我们的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既不能象德国企业那样占主导地位,也不能象以往那样仅作为承担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的配角[3]。为此,柳职院与柳州采埃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制定了一整套强化企业方教学角色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校企双元、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有效推进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双元制”本土化人才培养实践工作。

2.1 建立校企合作三级对接的工作机制

校企双方组建了管理高层协调组、中层领导组和基层运行组,形成了各层级有效对接的工作机制。

管理高层协调组就是由学校领导与公司总经理构建的工作组,主要承担项目顶层设计和进度监督,解决合作双方存在的设备、资金、人员管理等方向性问题;中层领导组主要由学校系部领导与公司劳资科长组建的工作组,其职责就是细化项目顶层设计,制订详细工作方案,负责组织人员培训、双元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监控项目运行情况,确保项目按节点运行,及时向管理高层协调组汇报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运行组主要由学校专业负责人与企业车间主任领衔,并包括学校专业教师和车间技术人员和培训师,具体落实中层领导组制订的工作方案,实施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开展课程的教学与考核。

2.2 校企双方达成了促进“双元制”课程开发的工作原则

纵观以往的校企合作,尽管校企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但这些协议都是宏观层面的,缺少中观、微观层面的工作指导和工作原则,因而可操作性不强。为稳步推进“双元制”课程开发的各项工作,柳职院与柳州采埃孚达成了以下工作原则。

(1)项目运行的原则。

采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人才,对校企双方都是全新的工作,课程开发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必须如企业搞项目研发一样。因此,坚持将课程开发任务打包成工作项目,明确目标、结果文件,做好时间规划,按时间节点开展项目检查和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由学校通过项目经费给予双方师资适当的工作补贴,从而确保项目进度达到预期。

(2)主要人员相对稳定的原则。

即要求合作双方关键人员不随意更换,保持相对稳定,如此才能有利于项目顺利推进。

(3)倡导合作的原则。

按照双元制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校企双方都要承担课程开发和教学等工作,学校教师生产经验不足,企业培训师教育经验有限,任何当“甩手掌柜”的行为,都不利于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需要企业培训师将企业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引入课堂,课程教学才能与企业生产对接;同样,企业培训师只有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快速进入课改角色,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倡导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充分合作,全程参与,才能按时按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4)先学后做的原则。

为确保双元制课程开发与教学等工作科学有效,必须坚持先学后做的原则,由学校联系,校企各自派出教师或培训师,通过外培内训,在学习双元制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后,再转入具体的开发工作。

2015年以来,柳职院与柳州采埃孚“以走出去“方式,先后选派近60人赴德国、上海、苏州考察或培训;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了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机械系奥特教授、德国工匠约瑟夫及AHK上海代表处的国内专家,到校展示了双元制教学组织、AHK考试组织等培训活动。通过这些考察、培训及学习活动,先后有5人获得了AHK培训师证,8人获得AHK考官证,校企双方对双元制教育模式、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教学组织、基于德国职业标准的AHK认证考试等均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016年,柳职院与柳州采埃孚共同召开工作分析会,深入分析了本地区汽配企业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确立了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对接德国AHK职业能力标准,学生生产实践对接柳州采埃孚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并兼顾企业用人需求与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新手——技术专家”二阶段专业课程体系模型(见图1),并根据学校、企业两种教学场地特点,将课程归纳分类为基础提升型学习领域课程和生产实践型学习领域课程,前者由学校组织教学实施,后者在企业完成教学。

之后,合作双方在借鉴德国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按照“工作任务——能力要求——能力矩阵表——学习内容——课程标准”的工作流程,完成了两类学习领域课程课标的制订;同时,由企业提供学习载体,通过“学生工作页——教师工作页——教学课件——基于超星平台的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流程,完成了各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图1 机制专业本土化“双元”课程体系模型

2.3 采取协同教学,教师与培训师合作完成“双元制”课程教学

“协同教学”是指一门课程,由两位教师授课,是校企为开展生产实践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而开创的一种教学新模式。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元制班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前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需要在企业完成《机床保养》、《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开发实践》等多门生产实践型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考虑到企业培训师生产任务重等因素,无法连续完成这些课程的教学,学校安排一名专业教师既当班主任管理学生,又当授课教师,与培训师搭档,互相取长补短、同频共振、共同完成上述课程教学。有效解决了企业培训师在承担双元制生产实践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2.4 校企设备共享,建立“厂中校”、“校中厂”,打造深度融合的双元实训基地

为适应双元教学需要,柳职院与柳州采埃孚相互共享设备。作为学校方,柳职院除新建用于基本专业技能训练的普通加工、数控加工实训车间之外,还与该公司合作,兴建了一条装载机减速器支架的数控流水线,形成“校中厂”。作为企业方,柳州采埃孚除开放生产车间、接纳学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外,还提供闲置的加工中心、数控插齿机等设备,建成用于学生顶岗前的“加工训练岛”。同时,为减少企业教育经费支出,采取企业出场地、学校出设备的方式,双方在企业车间共建了工艺开发计算机房、培训教室,形成“厂中校”。这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能完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开发实践》、《机床保养》等生产实践型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解决了以往学生顶岗实习无专业课教学的缺陷。

通过这种独特的校企合作方式,促使“双元制”实训教学场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有效满足了专业学生学工交替的学习要求。

3 结论与成效

实践证明,采用上述解决方案,破解了企业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合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活力得到了有效释放,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办学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校企合作的良好教学效益。几年来,我校与柳州采埃孚展开深入合作,共同完成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元制班人才培养方案及各学习领域课程课标的制定,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开发,双元制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柳职院2015级、2017级机械设计与制造双元制班学生参加AHK职业能力认证考试,一次通过率超过70%,用人单位对签约的双元制班毕业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2)柳职院的《先进标准引领,多元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工匠》案例,入选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7年会50个优秀典型案例。

(3)柳州采埃孚与柳职院共同实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元制教学改革案例,荣获德国采埃孚集团股份公司2016年采埃孚(ZF)卓越大赛亚太区第一名。

4 几点启示

从柳州采埃孚全方位积极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4.1 企业具有参与职教活动的内生动力,是有效开展校企合作的关键

长期以来,柳州采埃孚非常重视员工培训能力的提升。此次该公司与柳职院共同实施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双元制本土化教学改革,其主要考量是通过合作,进一步提升其培训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优化其培训体系。因此,企业的这种内生动力是有效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

4.2 政府牵线搭桥作用不容忽视

柳职院与柳州采埃孚合作实施双元制教学改革项目,是在柳州市积极推进职教国际化这一大背景下实施的,得到了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的牵线搭桥作用不容忽视。

4.3 完善的合作机制是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

为顺利推进校企合作,合作双方建立了三级对接工作机制,完善了的合作制度,各级工作组为了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努力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各种问题,是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前提。

4.4 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相互支持,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自实施双元制教学改革项目以来,柳职院教师与柳州采埃孚培训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开发生产实践型课程和实施课程教学时,柳职院教师主动对该公司课程开发人员和培训师开展培训,使其更新职教观念,掌握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同时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生产实践型学习领域课程具体开发工作和教学实践活动,这不仅确保了开发进度和教学质量,还极大地增强了培训师的信心。此外,学校教师在开发基础提升型学习领域课程时,企业培训师也积极参与其中,提供了大量教学素材。因此,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相互支援,对方有工作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坚决不做“甩手掌拒”,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采埃孚职院培训师
还剩几只
采埃孚集团董事柯皓哲: 创新是产业转型的驱动力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简析新会计制度下的职院经济管理工作创新
采埃孚获“解放”
关于职院图书馆赠刊管理与有效利用分析
试论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
采埃孚携先进技术 上海车展庆百年
采埃孚(ZF)亮相上海车展
重新培养培训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