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经典与流行的发明家

2021-01-13 08:22艾霖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六神西南联大杜甫

艾霖

自古诗人皆入蜀。一千多年前,诗人于成都看见“锦官城外柏森森” “浣花溪水水西头”,杜甫择浣花溪畔享五年安好。李白和仲殊盛赞“九天开出一成都……秦川得及此间无”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两千多年来,成都城址未迁,城名不改,随时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来此有所作为。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古都之一,成都深入骨髓的天府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遗产,早已经伴随那半碗透着清香的盖碗茶和滚烫热辣、飘香十里的火锅一起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慕名而来的城市图腾。

就在成都坐拥地理、文化、时代红利的同时,一个新的成都也已经伴随着无数个更新、创新的文化符号应运而生。可以说,成都在任意一个时代,都是经典与流行的发明家。不拘泥于GDP数字,更在乎城市的血肉与质感。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为青年提供了平台,青年是城市的创造者,不管城市拥有多少新的理念,人永远是城市发展的底色。

12月12日,南方周末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N–TALK“来,城市大有可为”成都特别场。活动邀请了著名电子音乐人龚鹤龄,国民星厨林述巍,《九零后》《西南联大》纪录片导演徐蓓,中国台湾地区歌手、演员、可米小子主唱许君豪,作家、自媒体人六神磊磊,以及知名歌手千百惠,共同探寻城市价值和“宝藏青年”的精神力量,尝试在千城千面中还原每个人心底的成都。

纪录片导演徐蓓认为,“经历过两次核酸的N-TALK,就像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让人难忘。” 六位N-TALK嘉宾齐聚于此,从不同角度切入,分享了自己与成都的故事、关于青年与城市的思考、关于这片土地给予人的“遥远的相似性”,这是一种观点与另一种观点的相遇。

电子音乐作为新兴的音乐形态,在这座城市被接纳,被喜爱,伴随着更多可能性的探索,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反哺了城市,使其更具生命力,这座音乐之都也逐渐成为了龚鹤龄的归属之处。“这座城市流淌的血液中一定有像音符一样的红细胞,支撑这座城市的音乐人向前走。”

“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成都这座城市既能够很好地工作、创业,也能够去拥抱生活,”林述巍时常带着孩子们去周边走走逛逛,这是属于他的“川味”生活。

而在杜甫的诗文里,六神磊磊则试图理解偶像杜甫的所思所想,在交错的時空中,追寻成都的锦绣芳华。“一座城市,吸引我们的是前景,征服我们的是底蕴,留下我们的是温度。”六神磊磊说,“杜甫就是这样的。因为成都的安定前景而来,又因为底蕴流连忘返。这里有他的偶像,有诸葛亮,有司马相如、卓文君,他惊叹连连。而最后让他眷恋且徘徊五年的,是这里的温度。”

许君豪和千百惠都来自距成都1800公里之外的台湾。许君豪认为,与地理空间相对不变的,是对自己,对生活、梦想和故乡的探索和追求,“如果一定要回答为什么是成都,我大概会说,因为这座城市的滋养,让我大有可为。”千百惠则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爱,“学着熊猫的悠闲,要像杜甫那样写诗,把这唱给全世界,所以我要留在成都。”

徐蓓的镜头曾聚焦于一群上个世纪40年代的、从战火纷飞里走来的西南联大毕业生。这群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长者,让她体会到一种深沉的震撼与感动。2021年在成都的某次分享活动上,她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跨越时空的青春朝气。她也曾思考过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西南联大可以?为什么新的成都人也可以?成都这座城市为什么可以?”在拍摄《九零后》以及与成都青年热烈的文化碰撞当中,她离答案越来越近。“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伟大时代的造就,当然,他也需要拥有更自由的人生选择,有更包容的成长环境……”

而或许,在成都,他们都找到了这个前提。

猜你喜欢
六神西南联大杜甫
六神“冻龄”术
西南联大
侠之大者.微微一笑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杜甫改诗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杜甫与五柳鱼
上神请节制
六神“网红”花露水